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经济新闻

父女理财PK折射理财方式和观念差异

发布时间:2014-03-28 14:39:19来源:SRC-13
    

  荆楚网(见习记者 彭岁阳)你上银行网点买理财产品,我掏出手机买余额宝。90后女儿和60后父亲在家庭理财PK中,女儿拔得头筹,父亲则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今年春节前,家住二七路的潘先生有一笔15万元定期存款到期,对于这笔钱接下来如何投资,潘先生和女儿产生了分歧。

  “当时女儿要我买余额宝,但是我对那些互联网金融产品不是很放心,感觉还是银行更靠谱,开完家庭会议之后,我决定拿出5万给女儿,和她PK一下。”潘先生说,自己随后到附近一家银行网点购买了一款投资期为50天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女儿小潘则把5万元全部转入支付宝账户,购买了余额宝。

  50天后,潘先生购买的理财产品到期,收益约680元。这时,女儿掏出手机得意地告诉他,自己花5万元买的余额宝,50天获得375元收益,若按10万计算,收益为750元,比爸爸高出近百元。

  然而,小潘的高兴劲儿并未持续太久。虽然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年化收益率目前仍维持在5%以上,但从2月底开始却一直呈现下滑趋势,现已被不少银行理财产品逆袭。前几天,潘先生就用到期的10万元本金购买了一款银行新发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6.1%,高出余额宝目前7日年化收益率约0.6%。“等这期理财产品到期了,收益肯定能超过女儿。”潘先生信心十足的说。

  记者调查发现,江城有很多像潘先生和小潘这样的60后父母和90后子女,不仅在理财方式的选择上截然不同,连理财观念、消费态度也都大相径庭。

  理财方式:60后传统投资,90后新潮理财

  记者随机调查了5位60后父母和5位90后子女。在理财方式上,父母大多比较保守、稳健,更愿意选择银行存款、国债或一些风险较低的基金和理财产品,收入较高者则通过住房、商铺投资,还有一些具备一定投资理财专业知识的60后,选择了股票、期货、贵金属等高风险理财方式,但无一人购买过“宝宝类”互联网金融产品。

  反观5位90后,除1人有炒股经历、1人仅有活期存款外,其余3人都购买了余额宝、理财通等互联网金融产品,且是他们唯一的理财方式。“一是手上的钱不多,二来拿出手机用拇指在屏幕上按几下就能搞定,特别方便。”90后小孙坦言,这是自己选择互联网金融产品理财的主要原因。

  理财观念:60后安全第一,90后权当好玩

  “我们做家长的,主要考虑的是子女的教育、婚嫁经费,包括资助他们购房、买车,还要规划自己的养老问题,所以第一是考虑资金的安全问题,做分散投资,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60后家长李先生说,前两年花费100多万投资了一间商铺,用门面租金补充退休后的养老金,剩余资金多购买了银行理财产品和纸黄金,此外,每月基金定投2000元,准备等女儿结婚时赎回给她当嫁妆。

  和60后家长目的性极强的理财观念不同,90后子女通过宝宝类产品理财更多是一种玩票性质,对投资理财还没有太明确的概念。“我把工作两三年攒的几万块钱存在余额宝里,每天早上起来看看收益是多少,然后告诉自己今天的早餐有着落了。”24岁的小张说,身边一些年龄相仿的小伙伴都是看着别人买了余额宝,自己也跟着买,图好玩。

  理财师:理财方式无好坏之分,冲动消费应加以控制

  互联网理财和银行理财,哪种方式更好?其实对两者的选择,银行理财人士认为,关键不是选择“水泥”还是“拇指”,而是根据自身对资金流动性的要求、资金量多少以及风险承受能力而定。“理财讲究的是资产配置,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和互联网金融产品并不矛盾。”

  广发银行理财经理夏女士认为,年轻人遇到财政压力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收入太少,而是消费不得当。应认真对待信用卡账单,找到不必要的花费之处,控制冲动消费。而中老年人理财不适合将全部资产进行单一配置,除了定期存款和理财产品外,也可以学习年轻人购买余额宝,即方便随时支取应急,又可获得远高于活期存款利息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