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经济新闻

东西湖台商的生意经之三:用人不疑,培养本地员工挑大梁

发布时间:2014-08-25 07:00:32来源:SRC-13

图为:台玻(武汉)工程玻璃有限公司成品区,工人驾驶叉车穿梭忙碌。(记者李溪 实习生邵艺珩 摄)

  湖北日报讯 记者 成熔兴 实习生 张晏敏 通讯员 李琳 曾远华

  在台企,台湾地区派驻到大陆的中高层管理干部,称为“台干”,在大陆本土培养的干部为“陆干”。

  多年来,在大型台企中“陆干弱势、台干当家”的局面并不鲜见。而记者发现,东西湖众多台企中,“台干”数量正急剧减少,越来越多的“陆干”走上了台企的领导岗位。

  华城电机(武汉)公司董事长孙士明介绍,2003年该公司建成投产时,全公司14位高管全部都是台湾人,现在包括他在内的台籍高管只有3位,“包括财务、销售在内,全部由本地人负责。”

  在武汉统一,刚刚建厂时所有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全是“台干”,如今也只剩5人,占全厂员工的千分之二。

  孙士明说,上世纪90年代台企刚刚进入大陆时,环境不熟、信任不够,管理上往往以“台干”为主。经过多年发展,越来越多“陆干”个人能力日渐成熟,也能适应台企风格,开始得到台湾总部的信任,得以独挑大梁。相比之下,被派来大陆工作的“台干”,长期背井离乡,也无法完全融入、理解大陆市场,反而不适应这里的工作。

  此外,台籍高管的高工资也成为台企推动人才本地化的动因之一。在台湾地区,业界普遍认为,高端人才的成本比例,欧美、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三者大约在5:3:1。一位台籍负责人透露,“在东西湖,总监级的‘陆干’年薪十几万元已经算高,而不少‘台干’的收入要高出三四倍。”

  新近入驻东西湖的台企,更是一开始就将本地人才当作公司管理层班底。台玻武汉工程玻璃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朝镕介绍,公司创建时,只从昆山、成都等分公司借调了部分干部前来支援,随后就撤走了,如今全公司有640名员工,只有他一个台湾人,其他都是东西湖人。台湾日脉激光切割公司,除董事长吴育升外,从总经理到技术、市场总监,再到基层员工,全部都是武汉人。其员工介绍,“吴总一年来汉不过几次,大小事务都由本土高管处理,必要时飞台湾向总部汇报。”

  据东西湖台办统计,目前东西湖区89家台资企业仅有台干50人,占企业用工总人数的千分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