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经济新闻

非钢产业全面开花 马国强发起武钢“自我救赎”

发布时间:2015-09-21 08:02:21来源:SRC-11

  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记者 沈佑荣

  行业冰冻期,央企武钢“自救”的一举一动,都格外令市场关注。

  9月15日,武钢集团一相关负责人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45名员工转型当协警,只是集团下属公司的一次尝试,是为了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他们仍然是武钢职工,身份、薪资、组织关系三不变。”

  武钢集团官网消息称,9月8日,武钢集团首批派遣的转型当协警的45名职工,前往武汉化学工业区服务,董事长马国强等领导现场送行。据称,武钢将陆续派遣300余名职工去其他企业或单位的协警、保安和物业等岗位。

  武钢的这一举动颇受关注,甚至被解读为武钢拉开了用工改革大幕,迈出了“人员能进能出”的重要一步。

  其实,武钢的非钢产业发展起步较早。

  公开信息显示,近年来武钢先后试水过金融投资、建筑、天然气、物流、食品饮料等,也有曾被社会误解的“390亿元养猪”。武汉即将开园的园博会也将有武钢非钢产业身影,武钢快餐中标了园博会员工餐厅。

  “仍然坚持钢铁主业,其他的业务也可以去做,只要能盈利,就可以去拓展。”武钢集团一内部人士向长江商报介绍非钢产业时说,目前非钢产业发展不太理想。

  时下,受大环境影响武钢发展陷入困局。那么,非钢产业能拯救武钢吗?连日来,多位接受采访的学者认为,武钢发展非钢产业属无奈之举,受其管理模式等多因素影响,市场竞争力不强,难以发展壮大。

  300名员工当协警保安背后

  300员工当协警保安,再一次引发了社会对武钢的高度关注。

  武钢集团官网消息称,9月8日上午,武钢集团的首批派遣职工,旗下全资子公司武汉钢铁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武钢重工)45名职工从武冶厂区集中出发,赴武汉化学工业区当协警。武钢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马国强等人现场为职工送行。

  武钢的官方微信“幸福武钢”中称,在送行仪式上,马国强称赞武钢重工率先响应集团号召,尝试走出了第一步,意义重大。他称武钢要把人力资源盘活,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这样既有利于个人发展,也对武钢未来竞争有利。

  45名职工中,年龄最大的职工52岁,最小32岁,大部分是生产一线的机床工、造型工、焊工等。

  消息称,45名员工只是武钢“走出去”为社会服务的一小部分,预计将有300名员工转型当协警、保安、物业人员等。此外,武钢重工还在开拓其他社会渠道,如武汉市江夏区等外部市场。其实,在此之前,武钢重工已有17名落聘职工转型当保安,逐步取代外聘保安。武钢重工是武钢集团旗下的机械装备制造产业核心企业,在职职工约2000人。

  “低增长、低效益、低价格、高压力,这将是钢铁行业未来一段时期的常态。”9月15日,武钢集团一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武钢重工已关停了一批持续亏损、扭亏无望的单元和产线,精简了职工队伍,产生了不少冗余职工。因生产线合同不饱满,职工收入得不到保障,同时为缓解“做事与不做事之间的矛盾”,所以抽调部分富余职工到武冶物业分公司安保大队,外派到化工区从事协警工作。

  武钢集团党工委相关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这批派遣职工的身份、薪资、组织关系三不变,无论在哪里工作,仍属于武钢人,武钢仍为其缴纳“五险一金”。“作为央企,这么多年,武钢从未没有将工人推向社会、推向地方政府。”这名人士说,曾有人解读武钢的这一举措为“拉开用工改革大幕”“迈出了人员能进能出的重要一步”,这是误读。

  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一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作为大型央企,武钢有6万多名职工,不会轻易辞退冗余劳动力。从派遣职工年龄看,都是进入武钢较早的职工,如将其辞退,或将引发社会问题,采取目前这种安置方式比较稳妥、人性化,也为这批老职工提供了生活保障。

  9月17日,武汉大学一教授认为,武钢员工转型当协警在降本增效,同时,通过发展非钢产业尽最大可能反哺钢铁主业。在钢铁行业不景气时期,这一做法值得肯定。

  全面开花的非钢产业

  “绝不添加任何人工色素、防腐剂等。”9月15日,武钢快餐中标的武汉园博会员工餐厅开业时作出承诺。

  武钢快餐只是武钢非钢产业的一个细微缩影。长江商报记者梳理武钢的非钢产业发现,其非钢产业布局已成全面开花状态。

  早在2004年底,一些诸如快餐、外卖、家政、机车票预订等跟主业严重脱节的城市生活服务业,相继在武钢麾下涌现。

  上周,长江商报记者在青山区调查发现,诸如快餐、预订机票等武钢的非钢产业仍然在正常经营。武钢服务中心对外提供的服务还有会议摆花、家具定制、艺术培训。此外,管道疏通等项目也都在实施。

  长江商报记者以要订机票为名拨打武钢服务中心电话,一名自称是武钢差旅中心的工作人员礼貌地回答了询问。记者以要找武钢召之即来城市服务中心,该工作人员迅速告知了联系电话。

  “我们只是利用原有设备、人员,在原有的运营基础上将相关产业变为盈利性质。”9月17日,武钢一内部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餐饮、家政等原本就有,现在只是走向市场。

  长江商报记者调查发现,除了进军城市服务业外,武钢还涉足建筑业、投融资、天然气、自来水、物流、农业等众多产业。比如,武钢建工承接多处地产建设业务,至于青山区的天然气、自来水等,几乎全部由武钢包揽。而金融投资方面,武钢是汉口银行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为13.34%,仅次于第一大股东联想控股15.33%。此外,武钢还开办有小贷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武钢农业。武钢源通生态农业武汉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其中,武钢服务集团出资200万元,武汉金玄通商务策划公司(简称金玄通)出资300万元。武钢服务集团注册资本4.2977亿元,旗下有武钢快餐、武钢物华科技、武钢物业、武钢旅行社、防城港城市服务以及武钢农业共6大公司。金玄通注册资本400万元,系一位名为普玄的人士个人持有,他是武钢农业的董事长兼总经理。

  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武钢农业在江夏区租了千亩土地,租赁期限30年。目前,武钢农业生产的果蔬除了供给武钢外,也对外销售。

  对此,武钢集团一内部人士称,农业只是武钢旗下非常小的板块产业,武钢服务集团是武钢“1+9”相关产业板块中的一项。所谓“1+9”,即以钢铁主业为中心,以矿产资源、国际贸易、物流、高新技能、冶金工程及配备制作、钢材深加工、资源归纳使用、金融和现代城市服务业共9大关联板块为辅。

  武钢发展非钢产业曾饱受不务正业的质疑。上述武钢集团内部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解释称,一方面,从2008年开始,钢铁行业整体迈入寒冬,至今仍在冰冻期,主业不振,希望靠辅业来反哺。另一方面,武钢自身的包袱尤其是人员包袱相当沉重。

  公开信息显示,高峰时期,武钢有12万名工人,即便是现在,仍然有6万多名工人,而真正的钢铁工人可能不足2万人,其他人员分布在非钢产业公司中。同行业中,宝钢工人大部分跟主业相关,鞍钢主业和非主业各约占一半。

  上述武钢集团内部人士称,以往,武钢通过补贴方式,维持着非钢产业的运营,后勤集团也是依靠补贴,对内部职工免费服务。那时,钢铁业利润可观,这些补贴对集团而言没什么负担,但现在主业难以走出低谷,再补贴就很困难了。因此,就要想方设法寻求非主业的突破。

  多元化的隐忧

  此前,武钢的非钢产业目标是,“十二五”期末,非钢产业收入超过1100亿元,占集团营收30%。

  在2011年前后,武钢对外公布的非钢产业情况相当喜人。2011年,武钢非钢产业的营收600亿元,占总收入的28%,利润20.8亿元,占集团利润近60%。建厂53年来,首次超过主业。而在2013年,武钢占营收总额36.7%的非钢产业,贡献利润占比超七成。

  其实,早在武钢大力拓展非钢产业时,就有人士担忧其经营能力及市场竞争力。更有业内人士预计,2015年武钢非钢产业贡献利润将远低于2013年。

  9月18日,天风证券一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长期以来,央企武钢的思维、管理模式并非属于真正的市场化,甚至包括旗下的城市服务业,服务对象也多为集团内部,吃的垄断饭。城市服务业属于高度市场化的行业,一旦走向市场,其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等都面临挑战。同样,物流等行业也都存在竞争力的考验。武钢在这方面有一个适应过程,需要不断改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一副教授亦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从武钢布局的非钢产业九大板块来看,武钢的矿产资源和国际贸易目前并不占优势,尤其是矿产资源,前期的较大投入至今尚难以收回成本。钢铁行业整体行情低迷,高新技能、冶金工程及配备制作、钢材深加工三大板块,也难有很好的起色。现代城市服务业,如果武钢做自身的市场,服务武钢职工(包括退休职工),可能还可以,但如果想从市场崛起,走出武汉,辐射全国,也较困难。至于投融资领域,武钢在这方面也较弱,版图并不大。不过,武钢新任掌门人马国强是财务出身,或许会有动作。

  “关键是思维和人才。”一名长期从事资本运作的人士表示,武钢人的思维仍缺乏市场气质,这在激烈的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信息时代,市场变化很快,如果反应不灵敏,往往容易丧失机会,这也是国企钢企竞争不过民营钢企的原因。此外,受多种因素影响,武钢人才流失也较严重,作为国企,武钢也拿不出吸纳人才的高薪。

  在这位人士看来,作为拥有庞大资产的武钢,应该组建智库团队,在坚持做大做强主业的同时,对非钢产业进行合理战略规划,长远布局,集中资金和人才,大力拓展武钢的优势项目,塑造拳头产品,这样才能形成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