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经济新闻

武汉“洋货”卖场仅靠减少中间环节赚差价 竞争激烈亟待转型

发布时间:2017-04-24 10:52:09来源:SRC-389


图为:市民在光谷保税展示交易中心内选购商品。

图为:位于武汉中南路的爱保税进口商品交易中心。


图为:光谷保税展示交易中心内的保税商品。

湖北日报讯  昨日上午,陈先生驱车30多公里,到武汉东湖综保区的光谷保税展示交易中心“打洋货”。他挑选了法国红酒、澳洲蜜柑、美国深海鱼油后一一搬上车。

这是我省首家专门从事进口商品及保税商品展示、交易的大型卖场,2014年底开业。此后,这类“洋货”卖场在武汉遍地开花,目前已经超过15家。

这些卖场面积动辄数千、上万平方米,均主打“保税低价”“全球直采”“正品保障”的卖点。

近年来,国内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与日俱增,拉动“洋货”卖场的投资热潮。业界预测,未来两到三年,我省进口商品卖场将达百家以上。

然而,记者采访发现,目前,武汉绝大部分“洋货”卖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保税店”,其销售价差,主要依靠源头直采、规模化采购等方式,并非源自进出口政策带来的红利。这样的商业模式导致其商品品类相对单一,低价策略和购物体验面临其他商业形态的挑战。

2年多开了15家店

“洋货”卖场迎来开店热

在光谷三路,2014年12月开业的光谷保税展示交易中心,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引进欧美、日韩、东南亚、澳洲等33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余种进口商品,涉及进口酒类、母婴产品、水果、服装、保健品等领域。目前,该中心已在百步亭、奥山世纪城、常青花园开设分店。

据该中心控股股东——武汉金宇综合保税发展公司总经理罗华军介绍,为扩大海外直采和转型升级,去年11月,武汉金宇在武汉天地壹方开设了一家高端自营进口商品超市,第二家店位于汉街,正在装修,将于今年五一前后开业。

2016年,武汉金宇进出口贸易业务总营收突破5亿元,目前,还在东湖综保区内建设了一个占地4.5万平方米的保税展示中心,预计今年内开业。

在东西湖区武汉新港空港综保区(在建)旁,相距不到5公里的范围内,已集聚3家大型“洋货”卖场,分别是BCO全球保税商品直销中心、博大集团武汉自贸城全球商品直销中心和唯正优品东西湖保税区进口商品直销中心。

BCO总经理谭永坚介绍,BCO一期工程1号馆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日常有7000余进口商品出售,2016年1月9日开业,到今年1月9日,交易总额接近6000万元。

武汉自贸城全球商品直销中心于2016年8月开业,展示区面积达7500平方米。营销副总经理祝成波介绍,至今销售额近5000万元。

去年8月,中百集团新开5家全球商品直销中心,单店体量均为300至1000平方米。其负责人表示,武汉市民的消费理念比较超前,能快速接受新生事物。计划两年内,在湖北开出100家全球商品直销中心。

此外,在武汉市区,还有佳士得、爱保税、武汉经发保税商品交易中心等多个“洋货”卖场,分店总数超过15家。

缺乏政策红利

“洋货”卖场面临经营压力

尽管来势汹涌,但记者走访时发现,这些“洋货”卖场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保税店”,更非“免税店”,其经营模式面临不少挑战。

所谓“保税店”,实际上是把保税区的货,搬到了店面实体。保税店的商品全程受海关监督,东西也需要缴税,但缴纳的是行邮税,与海淘网购一样。顾客购买的东西税额超过50元以上的,需填写购物清单,提交身份证信息并向海关系统进行申报后才能提货。

据悉,目前,武汉仅光谷保税展示交易中心依托东湖综保区建设,部分商品可执行这一政策,“其他卖场售卖的都是‘完税’商品,所以叫进口商品卖场更为准确。”

既然无法享受政策红利,那么,“洋货”卖场的低价从何而来?业界坦言:主要依靠源头直采、批量采购,压缩中间成本。

据悉,目前,国内进口商品需经过国际采购、国际运输、通关、国内批发、国内代理和销售终端等6个环节,而“洋货”卖场大多通过海外直接采购,中间环节大大减少,加上采购量大,价格自然比市面便宜。

值得注意的是,眼下,这种经营模式面临巨大瓶颈,不少卖场坦言:生意难做。

一是资金占用量大,不少“洋货”卖场的进口商品,多为食品、化妆品和日用品,品类相对单一,像高端护肤品、奢侈品箱包、电器类商品均无法购买。

二是面临着大型商超、小型便利店以及网购平台的激烈竞争。目前,在武汉,麦德龙、山姆、永旺、宜家、武商、中百等大型商超均设有专门进口商品售卖区,品种、价格直追“洋货”卖场,且“一站式”购物体验更佳。再加上天猫、京东、唯品会等全国性网购平台日渐普及,“洋货”卖场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武汉爱保税进口商品交易中心总经理吴轶斌认为,近年来,进口商品销售虽增长迅速,但毕竟只是小众、中高端市场。以武汉目前的国际化程度和居民消费水平,尚难以支撑起百亿级的进口商品消费市场。

他分析认为,单就商业业态而言,武汉的“洋货”卖场已接近成熟,如果再继续大规模扩张,有可能出现饱和甚至过剩。

自贸区带来新机遇

跨境电商或成突围路径

4月1日,湖北自贸区成立,武汉东湖综保区获国家跨境电商保税备货资格,可享受税收减免政策。

多家进口商品卖场的负责人表示,这为“洋货”卖场的转型带来了机遇。

据悉,从2012年起,为鼓励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我国先后批准10座城市成为跨境电商进口试点城市,包括:上海、杭州、宁波、郑州、重庆、广州、深圳、天津、福州、平潭等,可开展网购保税进口和直购进口业务。

武汉佳士得O2O进口商品超市负责人贾文浩告诉记者,这一试点资格极具“含金量”。以税收为例,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的单次交易限值为人民币2000元,个人年度交易限值为人民币2万元。在试点城市,凡限值以内进口的商品,关税税率暂设为0%。同时,取消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免征税额,暂按法定应纳税额的70%征收,即11.9%,超出限额部分,按一般贸易方式全额征税。

“但在非试点城市,企业开展跨境电商贸易,需全额按一般贸易方式征税。”贾文浩算了笔账,以进口食品为例,一般贸易方式综合税率为43%左右,若能降至11.9%,将大大减少企业成本,也为消费者带来更大让利空间。

此外,试点城市还可将海外仓库前置到保税港区,进行保税备库。此举一可将货物的运输方式从单个邮包变为集装箱运输,1公斤商品运费成本可从9美金降低到0.3美金;二来消费者在网上下单后,商品可直接从国内保税港区发货,收货周期比海淘、海外仓大大缩短。

据悉,郑州在获得这一试点资格后,4年时间就打造了一个跨境电商产业集群,吸引天猫、唯品会、小红书等进口商品网购平台入驻,2016年,该市跨境电商进出口单量达8290.3万单,交易额64亿元。

武汉金宇综合保税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华军介绍,目前,东湖综保区保税物流园内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的跨境电商公共服务仓已建设完成,正在完善海关查验线等配套,将在通过验收后投入使用。另外,园区还建有2.9万平方米跨境电商中心,为跨境企业提供办公、孵化和保税展示、展览平台。

届时,武汉“洋货”卖场可实现“线上+线下”的“新零售”形态:消费者在线下实体店体验、挑选商品,用手机下单。商品直接从东湖综保区保税备货仓出关,一两天就能快递到消费者手上。这一模式既有实体店购物的体验感,又有网购便利,还能享受政策红利带来的优惠,最终帮助进口商品贸易企业深掘本地市场,实现转型发展。

批发零售两条腿“走路”

武汉东西湖崛起洋货版“汉正街”

记者 成熔兴

除跨境电商外,还有部分企业希望通过走批发路线,打造全省乃至华中地区的进口商品集中采购基地。目前,这批企业主要扎堆于武汉市东西湖区。

驾车驶入该区107国道走马岭段,相距5公里范围内的三个路口,就分别开有BCO、武汉自贸城和唯正优品3家大卖场。

BCO总经理谭永坚介绍,2016年卖场开业第一年,批发业务仅占全部销售量的10%,今年将达到40%,明年有望突破60%。

他分析说,目前除武汉市外,省内襄阳、宜昌、荆州等城市对进口商品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这些城市的卖场、超市往往只有300至500平方米,采购规模、采购渠道和资金实力都十分有限,不可能直接去接触几百、上千家的海外源头工厂或国内总代理商,而在BCO,可实现一站式采购,价格相对低廉,有足够的利润空间。目前,BCO已在襄阳、宜昌、荆门等城市开设10家合作或加盟超市。

武汉自贸城,则是一个类似于汉口北的进口商品批发大市场。

该公司营销副总经理祝成波介绍,整个自贸城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20万平方米的国际贸易区将于今年底建成、开业。其定位是集“国际贸易、国际商务、跨境电商、国际物流、文化体验、创业孵化”等于一体的全球进出口贸易总基地,涵盖星级酒店、城市奥特莱斯、环球美食、跨国企业总部、国际会展中心、环球商品交易中心等全产业链配套,并自建冷链仓储、保税仓储和跨境电商资源平台。

据介绍,武汉自贸城采取“商铺+招商”模式,与各国家、地区相关贸易机构合作,建设环球国家主题馆。目前,东盟馆、南美馆、韩国馆等45座主题国家馆已入驻过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