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军事新闻

冯晓林少将:我军政治教育也要关注“供给侧”(图)

发布时间:2016-03-05 11:23:48来源:SRC-6117

★将眼观会

冯晓林少将:我军政治教育也要关注“供给侧”

■湖北省军区政治委员 冯晓林

湖北省军区政委冯晓林少将

今年两会,“供给侧”再次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自去年11月习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重大创新和重要部署立即引发热议,一场攻坚战在全国打响。

听起来“高大上”的“供给侧”,其实并不是那么晦涩难懂。简而言之,就是改变过去一味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粗放模式,注重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扩大有效供给,达成供需两端和谐平衡。

与现阶段中国经济总体上传统产业产能过剩、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现状颇有几分相似的是,一些部队单位的教育也存在着供需不对等的矛盾问题。粗略梳理一下,主要表现有三:

越俎代庖的“保姆式”供给。有的大包大揽,甚至参观哪几个点、读哪几本书、唱哪几首歌等本应由基层自定的配合活动,都一一明确;有的一竿子插到底,无论什么内容都带着基层上,视频授课动辄开到营连,还名曰“军师团营连整体联学”。这种包办模式,客观上造成了“上面不推、下面不动”的尴尬局面。

千人一面的“粗放式”供给。有的部署教育,分有余而统不足,各条线存在自说自话、自我划圈的现象,交叉重复。有的不分层次,不划类别,不注重个性需求,习惯于“大呼隆”“满堂灌”,“讲的不爱听,爱听的没讲”;有的不研究现实问题和活思想,不关注时代的发展变化,教育点不到穴位,击不中要害。

管中窥豹的“臆断式”供给。有的凭主观想象,靠“直觉”给战士把脉问诊,用“当年的我”来评判“今天的你”,总把“我们那个时候”挂在嘴上,而很少关照到“当下这个时代”;还有的存在“非此即彼”的认知模式,把个性问题当普遍现象看待,因个别人个别事搞集体教育整顿,“一人得病,大家吃药”。

在经济领域里,供需不平衡带来的市场影响是:一方面,商品过剩,打折促销无人问津;另一方面,为了马桶盖、电饭煲、奶粉等普通生活用品,有的走出国门扫货,“打飞的买绣花针”。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供需不平衡带来的结果是:一方面教育者费时费力去备课,官兵却不买账,不想听不愿听;另一方面官兵心里有疙瘩,思想有疑虑,不找战友找网友、不找组织找老乡、不问干部问百度,宁可上网“吐槽”也不愿真诚交心。

2015年10月,冯晓林少将前往省军区新兵团检查新兵思想政治教育情况。

如果把思想政治教育比作产品,施教者就是供给者,而受教者则是消费者。过去,部队官兵生活经历比较简单,个性需求相对较少,加之信息较为闭塞,教育者在课堂上讲什么,他们就听什么信什么。但现在的青年官兵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信息网络的使用者、社会文明的共享者,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对新事物、新知识、新信息比较敏锐,加之骨子里有股质疑精神,说什么都可能反问“是这样吗”。面对这样的“消费者”,如果教育还停留在过去“我讲你听”“考试背题”等老套做法,必然难以奏效。

2015年,“一张图”风靡互联网。“一张图读懂互联网+”“一张图读懂国企改革”“一张图读懂习马会”……“一张图读懂”让众多枯燥、复杂的内容瞬间变得简单易懂。其图文并茂的形式、一目了然的内容、脉络清晰的逻辑、方便快捷的传播,深受官兵青睐。其中的奥妙,正好诠释了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方向:抓住官兵思想的需求点,找到施教受教的结合点,把准影响内在的兴奋点,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上不断创新,让官兵进课堂自觉听讲、有事情主动分享、对问题理性思考。

“拔足再濯,已非前水”。我们不妨也像经济领域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一样,多从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自身找问题,及时剔除不合时宜的僵化理念和固化思维,优化教育产品供给模式,让教育与官兵思想实际紧密对接,真正把教育做到官兵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