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文化新闻

129枚战国楚简正式入藏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图)

发布时间:2013-01-16 05:15:35来源:SRC-13

    

  图为:鉴定专家考察竹简实物。(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提供)

        图为:部分竹简。(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提供)

  湖北日报讯(记者韩晓玲、通讯员曾文晖)2011年10月,上海企业家莫小平将百余枚竹简捐给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成为这一简帛研究重镇首批收藏的竹简。昨日,捐赠仪式正式举行。

  该中心主任陈伟教授欣喜地告诉记者,这批竹简是战国楚简,主要内容为楚占卜祷祠记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它的年代约在公元前350年或稍晚,与知名度很高的“清华简”(即清华大学于2008年7月收藏的一批战国竹简)大致相当。

  这场“迟到”一年多的捐赠仪式,缘于当时双方的一个“君子协定”:在竹简的真实性最终确认之前,只是暂时存放于该中心。

  莫小平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2009年,他在香港古玩市场遇到一批竹简,凭着以往接触过不少假竹简的经验,感到这次似乎靠谱。他找卖家借了3枚竹简,向包括陈伟在内的专家请教,大家都认为“有点戏”。于是,他花21万多港币买下——若是真竹简,这价格可是“捡漏”。

  竹简入藏武大时,装在玻璃试管内。经初步整理共129枚,其中书写文字的竹简有110多枚。完整竹简的长度多在60厘米到70厘米之间。有的几枚简可以彼此编连,复原成完整的一条记录。脱色后,竹简表面呈黄褐色或暗褐色,字迹大多清晰,可看出多种书写风格。

  这批竹简并非通过科学发掘获得,是否真实可靠?武大简帛研究中心请北京大学和荆州的文物保护专家对样品进行了检测,并对竹简外观、质地、文字、内容等方面进行考证,判断应为战国楚简。

  9日,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单位的12位学者,仔细考察了竹简实物。他们认为,竹简是战国时期的遗物,是珍贵的先秦文物与文献。与迄今发表的楚卜筮祷祠记录,如包山、望山、葛陵等处出土者相比,这批竹简数量较多,内容较丰富,保存也较好,对于战国时期楚文字、楚人的占卜习俗、楚国历法与军事以及楚王族三姓之一景氏的世系等问题的研究,都有重要价值。

  昨日,武大副校长谢红星教授将捐赠证书郑重地交到莫小平手上,感谢其抢救和捐赠流散文物的义举。莫小平说,武大专家如此认真、严谨,能沉下心来研究,他非常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