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
图为:15位非遗传承人和展览工作人员在莫斯科红场合影。
真正的艺术不需要翻译
15位传承人大多是第一次出国展演,不免有些担心甚至紧张——莫斯科来来往往的世界顶级艺术院团不计其数,俄罗斯人艺术口味极“刁”,他们能接受和理解这些来自中国民间土里巴叽的艺术吗?
展厅内并没有设翻译,但真正的艺术并不需要翻译。观众显然领略到其中妙味,并且很多人还爱上了这些中国传统艺术。
为期一周的交流中,艺术家们在莫斯科收获了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青铜器是楚文化的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其制作工作一直传承至今。铅锡刻镂技艺传承人敖兴华的摊位前,连续三天都有一位俄罗斯女士前来仔细观赏他带来的展品,观看他的制作表演。第三天,这位女士还带来一个铜铸的小马作为礼物送给敖兴华,通过介绍,才知道她也是一位铜艺艺术家。艺术没有国界,她很快明白了西方的镀金工艺与中国错金工艺的区别,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她给敖兴华留下了联系方式,表示要经常与这位中国艺术家交流作品图片和创作心得。
对俄罗斯观众的欣赏水平,赤壁赵李桥砖茶传承人权威体会最深。展览期间他应邀赴莫斯科茶叶俱乐部交流砖茶制作技艺、历史和中俄茶叶贸易史,该俱乐部拥有俄罗斯顶级茶叶研究与收藏的专家,以及大量茶叶经销商、爱好者,深度的交流伴着茶水的清香将俄国朋友带回到19世纪繁荣的万里茶马古道,不少茶叶经销商当场表示要尽快到赵李桥砖茶参观考察,达成合作协议。
9岁的列夫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的常客,几乎每天晚上都可以看到这个可爱的小胖子和他带来的小伙伴,常常一直玩到闭馆。一会儿试试戏服,一会儿玩玩铜牛,但他最感兴趣的还是皮影戏,天天黏着刘年华。虽然语言不通,但在刘年华手把手的教授下,小家伙居然学得有模有样。
22日,刘年华走出展厅,到莫斯科1948中学上了一堂精彩的皮影课。刘年华对江汉皮影戏的讲解和表演,让1948中学成了欢乐的海洋,学校充满了欢笑声和鼓掌声。离别时,该校校长一再用中文说,太精彩了,可惜时间太短了。对孩子们来说,他们在这些中国民间艺术中找到了欢乐;对湖北非遗展来说,他们的到来带来特别的意义,让人们看到了中俄文化交流的光明前景。
短暂的一周很快过去了,24日晚的展览结束后,传承人们开始动手拆展。但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还“赖”在工艺美术大师江城的摊前不肯离去。紫砂壶大师江城开创的鄂派紫砂壶在中国陶艺界独树一帜,这次他带来了九件作品在现场展示,其中一个名为《汉韵》的作品价值就超过一百万元人民币。他说:“出于自己的艺术规划,现在我所有的作品现在都不出售。否则,这次一件作品都带不回去。”
具有丰富中俄文化交流经验的张中华公使说,湖北省非遗展得到俄罗斯观众的理解和欣赏,正说明了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
(作者:刘郸)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