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文化新闻

汉绣:数千绣娘期待产业突围(图)

发布时间:2015-03-23 15:08:50来源:SRC-13

  图为:汉绣服饰(资料图片)

  图为:汉绣小卡包

  图为:汉绣杯垫

  图为:康秀丽展示汉绣(资料图片)

  楚天金报讯 记者李翌

  今年的央视春晚上,歌星李宇春一曲别具古韵风情的《蜀绣》,引起国人对中国传统刺绣的兴趣。在苏绣、蜀绣、湘绣等声名远播之时,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汉绣也正处在一个市场培育期。 作为一个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变而来重新焕发生机的现代产业,汉绣已经跨过艰难的初创,步入行业周期中的高速成长期。日前,由武汉市妇联主办的武汉市首届汉绣高级研修班“楚韵一期”结业,本报记者也借机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探寻汉绣市场的突围之路。

  “非遗”带来关注

  濒临失传到绣娘队伍近万人

  3月8日,在武汉市首届汉绣高级研修班“楚韵一期”上,来自武汉市各区的近80位绣娘正在听课。主讲老师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杨小婷告诉记者,前来听课的绣娘,是从武汉的数千名绣娘中经过自主报名后挑选出来的,大部分人在汉绣圈中已小有名气。

  绣娘们的热情,也印证了汉绣发展良好的态势。杨小婷估算,目前我省已有几十个汉绣工作室,七八千名绣友。和这个数字相对应的是,七八年前,从事汉绣的人数不到一百。

  杨小婷介绍,2008年,汉绣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濒临消失的汉绣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不少新人通过汉绣培训课进入到这个行业,汉绣队伍迅速壮大。

  2011年,在武昌区政府支持下,杨小婷带领一批绣娘在昙华林建立了汉绣基地,肖兰、康秀丽、王凤梅等绣娘在这里自主开了绣坊。作为昙华林汉绣基地营销总监的康秀丽回忆说:“在2011年基地成立时,大家对前途感到一片迷茫,汉绣究竟能发展成什么样子,应该做什么,大家都不知道,彼此之间更多的是对立、竞争。”

  康秀丽把那段日子形容为“守株待兔”,绣娘们多半埋头在自己的店里,等待生意送上门来。可每天来绣坊逛的人多买的人少,偶尔来了大客户,绣坊便互相竞争,或是贬低别家,或是主动降价,矛盾激烈时甚至有人当街对骂对打。结果,抢不到生意的愤恨,拉到单子的则对着尴尬定价自咽苦水,商家往往成了绣纺间“内斗”的赢家。吃过亏后,各大绣馆意识到单打独斗难以发展,“只有团队合作,汉绣才能够真正走出来,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于是,无论宣传汉绣组织活动,还是谈生意拉订单,各个绣坊开始联合起来,以整体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艰难寻求突破

  汉绣跨界发展初步成功

  与温润高雅的苏绣、清新淡丽的湘绣相比,汉绣以粗犷、浓艳独树一帜,用色讲究富丽堂皇、雍容华贵、对比性强,反映了湖北人泼辣豪爽的性格。但相较苏绣成熟的市场而言,汉绣的发展之路,充满曲折。

  记者了解到,在绣坊,约30厘米见方的小幅绣品,卖300元左右,很多人还嫌贵;而90厘米乘200厘米的大幅汉绣绣品,制作时间超过1年,卖价仅2万元左右,愿意购买的人更少。 康秀丽表示,由于市场乏力,实际上很多绣品的售价已经低于成本价,以30厘米见方的小幅绣品为例,1个工1天100元,2天完成,加上制作所需的真丝及装裱费用,卖300元几乎零利润。

  曙光出现在2013年4月。当时我省有关领导在出席博鳌论坛期间,会见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向他赠送了他的汉绣肖像。比尔·盖茨表示喜爱。这件作品出自杨小婷之手,这也成为了汉绣发展的标志性事件。随后,康秀丽所在团队“六凤绣坊”所制作的盘金礼盒黄鹤楼,作为政府礼品被送到世界五百强公司的负责人手中。

  康秀丽介绍,这些事情给了汉绣团队不少启发。除了制作装饰家庭的绣品画之外,还贴近生活,制作出了各式各样的物品,比如小钱包、手提包、围巾、披肩、抱枕等实用的物品。制作精美的小物品,为汉绣打开了旅游产品市场。与此同时,一些公司主动找上门,订购汉绣礼品。

  打造汉绣品牌

  新的商机正在孕育

  据了解,到2013年,苏州文化产业收入已经突破3100亿元。对于汉绣未来的发展,杨小婷满怀希望。“我打比方,如果1万名绣娘,每人一年出一幅精品,那这个市场就不容小觑了。”杨小婷介绍,通过精品打开高端市场,才能树立汉绣的品牌形象。

  同时,商机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武汉一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熊峰,就打算以汉绣为主题进行创业。“我想做的是汉绣服装,将传统的绣法融入现代服装当中,做出自己的服装品牌。”

  熊峰表示,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创业团队,作图、设计、打版等各个环节,都有专门的同学在负责,连任课老师也加入进来,给他们参谋。

  相比老一辈汉绣工作者,熊峰团队的思路一开始就不一样,“我们要做的是服装品牌,而汉绣是其中的主题元素,紧跟潮流变化。”

  熊峰很开心地说,已有企业和个人对他的项目感兴趣,光是天使投资都谈了好几笔,“虽然我们还欠缺经验,不过我相信汉绣梦的实现不会太远”。

  从2008年到现在,无论是市场还是艺术上的传承,汉绣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发展,但相对苏绣动辄千亿元的产业来说,汉绣发展还任重道远。“汉绣是我们楚人祖先传下来的东西,我们有义务把它更好地传承下去,我们也相信市场会越来越好。”康秀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