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文化新闻

汉绣有价无市 真正的汉绣少有销售门面(图)

发布时间:2015-08-11 20:58:30来源:SRC-13
喜轿(任本荣作品)
梅开五福(任本荣作品)
  荆楚网记者 吴坚 鲁腾
 
  作为楚文化瑰宝的汉绣,源于2300年前的楚绣,“但汉绣的繁盛则是在清代中晚期作为商品绣而得到迅速发展的”,首部汉绣研究专著《荆楚汉绣》作者、武汉纺织大学教授冯泽民认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汉绣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不应失去其作为商品的属性,“越是市场化,越被消费者接受,汉绣就越能得到更好地传承”。
任本荣汉绣作品
九头鸟(任本荣作品)
 
  作为非遗 汉绣薪火相传
 
  汉绣是以武汉为中心,覆盖湖北全省的一个地域性绣种,与苏绣、湘绣、蜀绣并称为长江流域四大名绣。汉绣的针法粗犷、色彩浓艳、构思大胆、装饰性强,在中国刺绣行业中自成一格。其大胆多变、大雅若俗的风格更是继承了楚人性格豪迈、热情浪漫的基因特性。汉绣于清末民初步入鼎盛时期,当时的武汉三镇开有许多绣铺,汉口更有一条绣花街,后被侵华日军焚毁,此后汉绣日趋凋零。
 
  2008年,堪称荆楚文化“活化石”的汉绣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后,几近失传的汉绣受到了各方关注,相关技艺得以重新传承,汉绣队伍也正在任本荣、张先松、黄圣辉、姜成国等一批代表性传承人的努力下逐渐壮大。“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培养了200多名绣工”,任本荣之女任炜告诉记者,自己已是第五代汉绣传承人了,而女儿王炜佳目前也在学习汉绣技艺。黄圣辉之徒王子怡也告诉记者,她们已经举办过两场汉绣培训班,授徒60余人,并在江汉大学开班授课,每班48课时。
王子怡在绣制汉绣
 
  作为商品 汉绣有价无市
 
  “目前在武汉销售汉绣的门面少有是汉绣传承人经营的”,汉绣研究专家冯泽民教授曾对武汉汉绣市场做过调查。他发现,目前市场上的汉绣绣品只有三成具有汉绣风格,但却创造了七成的销售份额。“一副巴掌大小的汉绣绣品一般得卖几百块,而一副好的汉绣作品何止万元”,冯泽民教授告诉记者,真正的汉绣讲究的是原创设计,并由纯手工绣制,所以售价相对较高。
 
  “但汉绣空有高价,却无市场”,冯泽民教授认为,并非没有人买汉绣,相反汉绣作为武汉的特色绣品在武汉地区的刺绣市场上极具竞争力,也正是因为许多刺绣经销商看到了这其中有利可图,便开始假借汉绣之名高价销售其他绣品,“因为大多数消费者都不太会识别汉绣,甚至都不太在意所购买的是什么绣种”。冯泽民教授还说,真正的汉绣在市场上不太多的根本原因是,目前纯手工的汉绣生产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虽然我们有一个绣坊,但依然很难形成规模效益”,汉绣传人任炜告诉记者,就算是一副巴掌大小的汉绣绣品,也需要耗时两至三天才能绣好,“而且我们作为传承人只懂得技艺,做市场还是个门外汉”。汉绣传人王子怡也告诉记者,他们经营了一年多的销售门面几乎没有盈利,目前正处于停业整修状态。而以戏剧服装用品为主的姜成国团队则有着自己特定的销售渠道。
 
  有市场 传承才更有价值
 
  鼎盛时期的汉绣产品有四大类:作为大众生活用品的有绣衣、绣枕、绣鞋、荷包等等;作为戏剧服装用品的有龙衣、戏装、道具等等;作为宗教文化用品的有神袍、袈裟、彩幡等等;作为装饰用品的有壁挂、中堂、屏风等等。“这是由当时繁盛的市场需求决定的”,冯泽民教授告诉记者,正是由于商品经济的活跃才使得闺房中的刺绣进入市场,而汉绣也同样是因此得以名声大噪。
 
  “今天的汉绣也绝不能只存在于博物馆或收藏室”,冯泽民教授认为,汉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活态传承”,所以必须要让它走向市场,走进人们的生活,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商品绣,这样的传承才更有价值,“一定要有汉绣的直销门面,让汉绣传承人直接与消费者面对面”。
 
  冯泽民教授还指出,汉绣要市民化,不能仅靠生产纯手工的汉绣去走高端市场,而应该考虑使用机绣来生产汉绣的衍生产品,并将其广泛运用于家纺,如服装、家居、箱包等,使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而不再是纯粹的艺术欣赏品。“但属于‘非遗’范畴的一定要是纯手工绣制”,冯泽民教授认为,要让汉绣的传承有后劲,就必须在保证纯手工技艺不失传的同时,再通过衍生产品的开发与销售来打开并满足市场需求,“因为传承人也需要有饭吃”。
 
  后记:
 
  记者也就如何重振汉绣市场分别采访了汉绣传承人黄圣辉、王子怡、任炜及姜成国团队等,相关报道如下:

  汉绣传人黄圣辉:市场决定汉绣应进行细腻化改良

  汉绣传承人王子怡:有时代感的汉绣作品才有市场

  汉绣传承人任炜:巧用手工点缀 结合年轻人需求做市场

  汉绣传承人姜成国:使用机绣让汉绣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