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文化新闻

湖北成语知多少?省内这个地方就孕育出155个成语

发布时间:2018-12-23 13:02:33来源:湖北日报

  

  《成语湖北》出版:在500多则成语故事中探寻湖北文脉

  “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根植于五千年文明沃土的成语,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地处华中腹地,通衢九洲的湖北,自古人杰地灵、文化昌盛,孕育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时至今日,有多少人知道“班门弄斧”“亡羊补牢”“美人迟暮”等191个成语皆与楚文化有关?又有多少人知道湖北仅襄阳一地,就孕育了“价值连城”“安邦定国”“初生牛犊不畏虎”等155个成语?

  “文化不仅要传承,更要传播。”近日,《成语湖北》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12月17日,该书主编、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湖北分公司总经理任永信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专访时说:“文化的传播需要不断创新形式、丰富载体,讲好湖北故事,传承湖北精神,彰显湖北文化的时代魅力,让保护、传承、和弘扬湖北文化成为大众共识、全民行动。这也是我们编撰《成语湖北》这本书的初衷。”

  以独特视角填补湖北成语研究空白

  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开创基业;屈原“怀石投江”,忠心光耀日月;楚庄王“止戈为武”,宣扬和平理念;养由基“百步穿杨”,一代名将威震四方;钟仪“南冠楚囚”,忠贞不屈令人动容……

  成语作为语言的精华、历史的缩影、文明的积淀,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文化内涵。大到治国安邦,小到为人处世,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无不在一个个简短的成语中得到充分体现。时至今日,大量成语仍然被人们广泛使用。

  《成语湖北》一书收录了500多则湖北成语故事,通过参阅大量文献和成语故事集,从故事发生地、发生时间、主要人物等不同角度加以考证而来,突出了与湖北的关联性:有的故事发生在湖北,有的故事与湖北密切相关,有的主要人物是湖北人,有的主要人物在湖北生活或工作过。这些故事或大气磅礴,或快乐活泼;或血雨腥风,或诙谐幽默;或振聋发聩,或润物无声……它们将古代的政治军事、日常生活、文学艺术、文化习俗、道德风尚和理想志趣等浓缩成一个个深刻隽永的片段,集中展现了古人的人生智慧和思想光芒。

  该书总策划、知名作家、中国文化促进会副主席熊召政表示:这本书不同于一般的成语故事书,而是通过分析楚文化、三国文化、东坡文化等文化的特点和影响,探究湖北成语的历史文化渊源,展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化湖北、成语湖北。内容丰富、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为每一个关心湖北、热爱湖北、想要了解湖北的人提供了一个新颖独特的文化视角,填补了湖北成语研究的空白。

  该书顾问、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刘玉堂认为:《成语湖北》一书还有助于人们对楚文化作纵横两方面的认识。自纵向观之,楚文化的主源从楚

  人的先民祝融部落集团开始,经历了滥觞期、茁长期、鼎盛期、滞缓期和转化期,其间既有其相对独立性,又有内在关联性,由此可以窥见楚文化的演进规律。自横向观之,书中对构成楚文化的六大要素均有所涉及,这既包括炉火纯青的青铜冶铸、精美绝伦的丝织刺绣、巧夺天工的漆器制作等物质文明要素,又包括义理精深的老庄哲学、惊采绝艳的屈宋文学和出神入化的美术乐舞等精神文明要素。不仅如此,该书还对楚文化在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形成和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有精到点评。期待读者能从中采撷文化精华,品味出历史新意。

  另一顾问独立学者、十翼书院院长米鸿宾则表示,那些由寥寥数个汉字浓缩而成的成语,是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源自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或口头故事,多由四字组成。看似简单的文字组合,实则奥义深藏——其内在的精辟,集朗朗上口、思想、精神、道德、智慧、历史、文化脉络于一体,可广窥中国文化最鲜活的文脉精韵、先知智慧、世道人心乃至地域风情。将一个个与湖北有关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说清楚,讲明白,集诸于《成语湖北》,让地域与文化互为开解,立基于三楚大地而裨益于天下。

  【对话】“随和”一词源于随州 “不服周”让楚人“沐猴而冠”

  记者: 请问《成语湖北》一书的创作初衷是什么?描写楚人的成语既有春兰秋菊、“阳春白雪”等美好的词汇,也有“买椟还珠”“画蛇添足”这样嘲讽的词汇,这一双面性是如何产生的?

  任永信: 湖北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荆楚大地,山川秀丽、人杰地灵。但我们在市面上没有找到一本系统介绍湖北成语的书籍,所以我们就想通过分析研究楚文化、三国文化、东坡文化等文化的特点和影响,探究湖北成语的历史文化渊源,为大家展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化湖北、成语湖北。

  楚国是《楚辞》的发源地,从“辞”中诞生了很多成语。比如:春兰秋菊、美人迟暮、一概而论、众醉独醒等等,大多表现楚人追求美好、嫉恶如仇、屡仆屡起、上下求索的精神。另一方面,楚国巫风盛行,乐舞比较多,出现了很多形容楚人歌舞的成语。“高山流水”“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优孟衣冠”等,都是楚人能歌善舞的体现。

  但同时,也有“买椟还珠”“画蛇添足”“刻舟求剑”“南辕北辙”“沐猴而冠”这些大量嘲讽楚人的成语。这是因为楚武王不服从周礼和周天子,自封为王,意味着对当时中国礼法的极大破坏,由此开始了中原诸侯长期歧视楚国的历史,武汉话“不服周”也源于此。楚国地处南方边远地区,远离周王室以及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造成楚人与中原各国人民的信仰差别很大。所以在北方各民族眼中,楚国仍是蛮夷之地。

  人人都知道“楚王”,但历史上有42位楚王,“问鼎中原”是哪一位,“一鸣惊人”的是哪一位,好细腰的是哪一位?

  文化不仅要传承,更要传播,需要不断创新形式、丰富载体,讲好湖北故事,传承湖北精神,彰显湖北文化的时代魅力,我们希望通过创作《成语湖北》一书,让保护、传承和弘扬湖北文化成为大众共识、全民行动。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提升文化软实力,邮政作为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有责任也有优势,在挖掘和弘扬

  传统文化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

  记者: 请问书中收录了多少个和湖北有关的成语,是如何分门别类的?

  任永信: 五千年文明,三千年楚韵。《成语湖北》一书,收录了520则湖北成语故事,以及13个成语背后的精彩人文故事。按文化分类,楚文化成语有191个、三国成语有151个,东坡文化成语27个,其他成语加起来有151个。按地市分类,荆州204个、襄阳155个、武汉27个、黄冈37个、宜昌30个、咸宁20个,其他地市州也有不少成语故事。

  如大家经常说的“随和”一词源于随州。成语“随珠弹雀”出自战国·宋·庄周《庄子·让王》,意思是说,用夜明珠去弹鸟雀。比喻做事不知道衡量轻重,因而得到的补偿不了失去的。“随侯珠”,是传说中的宝珠,有这样一段神话:随侯(春秋时随国国君)曾救治过一条受了伤的大蛇,后来大蛇衔了一颗直径约一寸的夜明珠来报答他。人们把它作为天下最贵重的珍珠,与“和氏璧并称为“和璧随珠”,或“随珠和璧”“随和之宝”“随珠赵璧”以形容稀世的珍宝。随和一词也是由此而来,形容为人谦和。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这个成语的发生地在沔阳(今湖北省仙桃市),传说在唐朝贞观年间,西域回纥国进贡了一只天鹅,护送天鹅的使者缅伯高途经沔阳湖时,只见白天鹅伸长脖子,张着嘴巴,吃力地喘息着,缅伯高心中不忍,便打开笼子,把白天鹅带到水边让它喝了个痛快。谁知白天鹅喝足了水,合颈一扇翅膀,“扑喇喇”一声飞上了天!缅伯高向前一扑,只捡到几根羽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缅伯高只好将鹅毛献上,又写了一首诗,请求皇帝原谅。

  “朝秦暮楚”这个成语的发生地在关垭(核心遗址位于竹溪县蒋家堰镇关垭子村)。关垭处于秦楚夹缝中或者说是缓冲地带,秦人早晨占领了关垭内的楚地,但是晚上,楚人又夺回了失地。居住在关垭一带的原巴国百姓,为了躲避战乱的伤害,当秦军打来的时候,就插上秦国的旗帜,穿上秦人的衣服。晚上楚军打来,则换上楚国的旗帜,穿上楚人的衣衫。此地楚长城遗址比齐长城早约300年,比秦统一后大规模修的长城早约460年。但至今,这个历史文化厚重的地方还是鲜为人知,游客寥寥。

  “百步穿杨”这个成语人人都知道,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神箭手养由基是湖北人,他出生于楚国古岭村北二里养家坪(今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拾桥镇)。这一典故还引申出成语“百发百中”。

  记者: 您想通过这本书对每一位读者传达什么?如何看待成语中存在的争议?

  任永信: 三国文化中的成语“三顾茅庐”,究竟诸葛亮所说的“南阳”究竟所在何处?我们找出“襄阳说”和“南阳说”两种观点的论据,让读者细细斟酌和品味,找到答案。再比如“肥而不腻”,苏轼在哪里发明的“东坡肉”“东坡饼”?到底是黄州还是杭州,我们都知道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每月薪俸不多,生活不宽裕。但是,他并没有消沉,在“东坡雪堂”,经常与友人一起吟诗唱酬,煮肉喝酒,借以发泄政治上失意苦闷。“东坡肉”“东坡饼”就是当时被贬黄州时发明的。但是他第二次调往杭州任太守之职, 将黄州烧肉的经验传到杭州,“杭州东坡肉”这道菜肴由此开始享誉中外。其实,东坡肉应该出自我们湖北黄州。“抛妻弃子”这一成语中的陈世美。原型是湖北均县、今丹江口市人,但历史上的他却是疼妻爱子的清官能臣。

  我们就是对一些有争议、有影响的文化课题,提出了新的观点,细细品嚼,大有滋味。

  湖北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孕育了筚路蓝缕的奋斗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博采众长的开放精神、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一诺千金的诚信精神。这五种精神,既是荆楚先祖用血肉和灵魂铸就的人格理想和价值追求,也是后世荆楚乃至中华儿女忠实地传承和弘扬着的民族精神,为我们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我们希望愿广大读者能喜爱和支持,和我们一起徜徉在文化的海洋中,感悟文化魅力,共筑精神家园,汲取源源不断的智慧和力量,传承湖北精神。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文俊 通讯员 胡新 金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