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武汉新闻

武汉医生3年为病人制作百部PPT讲解病情(图)

发布时间:2016-03-22 18:07:21来源:SRC-13
    

 

  荆楚网 通讯员 刘姗姗 马遥遥

 

  “作为大专家,你没有架子,不仅医术高明治好了我儿子的病,还愿意花两个小时跟我讲手术方案,这么细致、耐心的医生真是难得。”昨天,83岁的黄瑞芳老人把深夜亲手写的3500字感谢信和锦旗,当面送到救命医生手中,字里行间透露着对医生的感谢,大赞医生对生命的尊重。
  
  信中的主人公就是武汉市中心医院的一位外科医生——南京院区肝胆胰外科主任蔡常春。从医20年来,即使再忙他也会抽时间给患者和家属上“术前课”,形象直观的PPT内容,通俗易懂的大白话,让从没学过医的人一听就明白。在市中心医院工作的这3年时间里,他已经为患者做了百部PPT,有时候一讲就是一两个小时,在术前为不少患者打开了心结。
  
  “他讲解了近两个小时PPT 连我这个83岁的外行人都听得懂。”
  
  术前讲课给病人家属吃下“定心丸”
  
  83岁的黄瑞芳奶奶有个51岁的儿子,前不久,儿子因为全身皮肤变黄,胃部胀痛到其他医院看病,经过检查后被告知得了肿瘤,医生说估计最多只能活一年,开不开刀都一个样。儿子被判了“死刑”,全家人都悲痛地痛哭起来,每天以泪洗面。儿子是家中唯一的顶梁柱,孙女才14岁,如果儿子不在了整个家就散了。
  
  黄奶奶痛哭之后并没有绝望,她决定就算跑遍全国,也要让儿子活下去。于是,她和儿媳妇每天拿着片子到各大医院求医问病。在另一家医院,医生看过片子后说:“是癌,这种胆管癌发展很快,最多还有半年。”一年?半年?绝望的声音回绕在耳旁,想到白发人要送黑发人,黄奶奶每天寝食难安,经常半夜从梦中惊醒。
  
  后来通过朋友得知市中心医院蔡常春主任手术技艺精湛,身边不少人都在他那里治好了病,黄奶奶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在门诊找到了蔡常春。蔡常春主任耐心听她说完儿子的病情后,又认真地看了下片子,并没有直接说是肿瘤,让她明天早上带儿子来病房找他。第二天,蔡主任和她的儿子交谈了快1个小时,给了他很大的希望和安慰,最后全家一致决定来这里医治。
  
  细心的蔡常春发现,患者经过减黄治疗后肿瘤标记物都降下来了,怀疑也有可能是良性。经过术前讨论,准备了两套手术方案。
  
  手术前几天,蔡主任看出了黄奶奶心中的焦虑和不安,于是专门针对患者的病情制作了10页PPT。3月10日周四,蔡常春看了一上午门诊,中午又赶着去做手术,下午3点多从手术台下来时,刚好碰见了黄奶奶,就把她叫到了办公室,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两种手术方案和术中风险为她进行了术前讲解。
  
  “你看这里,‘肿瘤’长在胆囊上,累及侵犯肝门部胆管,而胆囊和肝门部胆管就好比是连在一起的两个房间,现在胆囊所在的房间着火了,火势会蔓延到另一个房子。单从影像学资料上来看,这个疾病是良性和恶性的可能都有,要做两手准备。如果是良性的,我们只需要把危房拆掉,受影响的另一间房子进行修补;如果是恶性的,就要做根治术,两个房间得全部拆掉……”影像资料和肝脏立体图不停地切换,为让黄奶奶听得懂,蔡常春足足讲了近两个小时,已经过了下班时间40分钟。
  
  “蔡主任,CT片子我看不懂,但您通过PPT一讲,肝脏的结构、‘肿瘤’的位置都一目了然,我现在心里踏实了,请您赶紧给我儿子手术吧。”黄奶奶迅速在手术同意单上签了字。
  
  手术当天,蔡常春主任亲自主刀。为防止术中操作导致癌细胞扩散,蔡主任决定微创探查后再选择开腹手术,先在肚子上打了个小孔,把镜子放进去看是否已经发生转移。发现没有转移后,手术按计划进行,切除了病变组织送去快速病检。
  
  接下来,蔡主任发现胆囊上有一包脓液,基本上可以说明是良性的,剥开之后发现有两个枣子和蚕豆大小的石头。这时快速病检结果出来了,证实并未发现癌细胞。由于胆囊壁和胆管都烂穿,里面是一塌糊涂,炎症特别严重,手术操作也比较困难。经过5个小时的奋战,手术顺利完成。
  
  守在手术室外的黄奶奶一家人得知不是肿瘤这个好消息后,全家人喜极而泣。术后,她的儿子恢复得很好,没有出现任何感染和并发症。原来,黄奶奶的儿子是位的士司机,由于长期饮食不规律,几年前就查出胆结石,但一直没规范治疗,导致胆囊烂穿,石头掉进胆管里。
  
  “我平时看病有疑问,最怕遇到态度生冷的医生,三言两语就把病人打发走,要么一张口就是专业术语把人弄得云里雾里;人在生病的时候,往往是最脆弱的,特别是一些关乎生死的手术,在这样态度的医生手上做手术怎么能放心。”说起以前看病的不满经历,黄奶奶更觉得蔡常春这样有技术又耐心的好医生太难得。
  
  昨天,黄奶奶的儿子康复出院了。前一天深夜,她在昏暗的灯光下,亲手写下了3500字的感谢信,纪录了儿子看病的全过程,以及对蔡常春的感恩之情。
  
  “我们兄弟姐妹5个人 他把手术方案给每人都讲了一遍”
  
  有时候一个PPT要讲四五遍
  
  其实,给患者和家属讲PPT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主要针对疑难复杂的大手术,以及一些不放心的患者家属。
  
  让蔡常春主任印象深刻的是一年前86岁的刘奶奶。老人因为完全不能进食,到医院检查发现为胰头巨大肿瘤压迫胆总管引起阻塞性黄疸,压迫十二指肠导致不能进食。因为年龄大,身体状况差,手术风险极大,被多家医院拒绝收治,后来转至武汉市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
  
  当时,刘奶奶双侧胸腔有积液,黄疸异常,还出现心衰、肺部感染,若在全麻下做手术,可能要命。但若不手术,刘奶奶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蔡主任这么轻易答应给老人医治,反而让家属不放心:手术这么危险,为什么你还敢做手术?
  
  蔡常春说:“这是一条生命呀,我们无论如何要救她。”
  
  刘奶奶有4个儿子、1个女儿,子女们意见不统一,有的同意手术但又怕术中出现风险,有的干脆不同意手术治疗。为让患者家属踏实、放心,蔡主任花了一个晚上制作了PPT。老人的几个子女关系不太好,来医院探病从不一起来。那天,蔡主任正好在病房碰到老人的女儿,就把老人的病情和手术方案讲了一遍。
  
  “现在她的胰头长了巨大肿瘤,就像一个瓜周围烂了一圈,手术切除时难点在于6个器官的吻合以及周围动脉、门静脉和胆管3个重要管道的重建。就好像人要吃饭一样,动脉、门静脉是提供吃饭的营养,排泄出来的东西通过胆管排出,如果胆管堵住了就会出现黄疸。手术主要是把动脉和门静脉保护下来,让肝脏有饭吃。由于门静脉紧挨着肿瘤,这时我们就考虑把病变和距离肿瘤最近的一段血管一起切除,再从身体里取一根血管修补起来……”通俗化的比喻让老人的女儿对胰周的结构一清二楚,首先同意了手术。第二天、第三天又有另外的家属过来听蔡常春“讲课”,他不厌其烦地给老人的子女们都讲完了一遍,差不多花了6个多小时。由于老人的病情每天都在变化,每个家属都会来问一遍病情,蔡主任每次都耐心解答家属提出的任何疑问。最后,子女们被蔡主任的真诚和完善的手术方案打动,终于都同意了手术。
  
  手术当天,光打开刘奶奶的肚子就花了40分钟,由于老人年轻时做过手术,里面粘连炎症,但这些蔡常春早就考虑到了,手术最后相当成功,老人术后也很快康复。
  
  “每次遇到疑难复杂手术 提醒自己可能碰到手术风险、总结经验”
  
  术前给患者做PPT 术后给自己做
  
  遇到特殊的病例,蔡常春会做两份PPT,一份用于给患者和家属讲解病情,另一份则是做给自己。
  
  去年11月,34岁的彭女士查出肝上长了5个血管瘤,最大的瘤子如同香瓜,而且长的位置也最“刁”,在肝尾状叶,位于三大肝门的后方,其中最大的一个肿瘤占据整个尾状叶,就在人体最粗的下腔静脉上,周围还有无数血管包裹着,稍有不慎就会引发致命的大出血。
  
  而患者彭女士又提出手术要“微创”的条件,凭借多年的腔镜手术经验,蔡主任花了很多心思去研究病情和制定手术方案,以保证手术万无一失。他每天吃饭、坐地铁上班时,都会思考这个手术该怎么做,早已把肿瘤的位置深深地刻在脑海里。到后来做手术之前,他已经在脑子里把手术“做”了无数遍。
  
  蔡主任根据她的病情制作了两份PPT,一份是用于给她上“医学课”。“由于血管瘤的位置很刁,周围又被像电线一样的血管包裹着,做这个手术就好比你要维修桌子下面,必须钻到桌子底下才能看清楚。现在我们只要通过镜子照着,不需要打开肚子就可以操作。”经过蔡常春的耐心讲解,彭女士对手术充满信心。
  
  另一份PPT则是做给自己,他把手术的难点、手术可能失误的地方、有利因素都考虑在内,以此提醒自己,避免在手术中出现失误。
  
  经过多日深入的研究,准备了多套应急预案,11月中旬,蔡常春带领团队为她实施了腹腔镜手术,只在腹壁上开了6个钥匙扣大小的切口,经过9个小时的持续手术,5个血管瘤被全部切除。在腹腔镜下切除如此复杂的肝血管瘤,在湖北省内尚属首例。
  
  手术做完之后,蔡常春还会把之前的PPT补完,善于从复杂手术中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教训,拾遗补缺。
  
  肯花时间与患者沟通受益于多次留学经验
  
  蔡常春教授曾经在美国匹兹堡大学、香港、日本等多地学习,他说:“国外医生把与患者的沟通看得很重要,认为这是双方建立信任、共同战胜疾病的基础。”这对他回国后继续行医有很大的影响。
  
  要说他平时有多忙,除了每周看两次门诊,一周至少10台手术,加上查房、科室管理、带硕士研究生,蔡常春每天7点多到医院就开始忙碌起来,平时即使下午没有手术也是8点多才下班。他坚持一天早晚两次查房,每次下班临走前会再去看下患者;有时不放心,就算大半夜,也会打电话询问下危重患者。
  
  在他的办公室堆满了各类专业书籍,平时不做手术时,他会在办公室看书,每天坚持花两个小时学习和研究新技术。在蔡常春的带领下,肝胆胰外科团队不断挑战生命禁区,挑战一个又一个高难度手术,在高风险下创造了生命奇迹。
  
  问:给患者“讲课”会不会浪费时间?
  
  蔡常春: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医生有三大法宝:语言、药物、手术刀,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是治疗的第一步,医生不仅治病、做手术,还应该做好与患者的沟通,打消患者和家属的顾虑,这是医患信任的关键一步。当患者真实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手术方案时,不仅没浪费时间,反而对后续的治疗有很大帮助。
  
  问:别人不愿意做的手术为什么你还冒风险去做?
  
  蔡常春:患者把生命交到我们心中,我们就应该对患者负责,这也是对自己负责。一条生命摆在眼前,我们不能不救。对于每个复杂的手术,我都会去深入研究,掌握疾病的“脾气”,就像游泳一样,要对水性很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