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武汉10月19日电(记者廖君)因政策空白无人敢担责,武汉市洪山区一项投资100亿元的项目延宕8年动不起来。今年11月,项目一期建设将与还建安置同步启动。地方政府全力推进,基层干部敢于担当,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
这是近年来武汉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的一个案例。
如今,武汉在发挥地理位置和人才优势的同时,正着力打造全国领先的营商软环境,吸引了更多企业投资武汉。
简政放权:最大程度利企便民
今年6月,武汉一家企业办事员小陈到武汉市民之家工商窗口,办理公司股东的股权出质登记。当天中午12时前必须完成股权质押的工商登记,否则将直接影响首笔款项的发放。武汉市工商局驻市民之家窗口首席代表黄燕帮他申请了“容缺受理”服务,当场办好了该公司的股权出质登记。
武汉市发改委主任许甫林介绍,作为国家发改委首批开展营商环境试评价的城市,武汉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和优化服务改革,放权于市场和社会,让利于群众和企业,最大程度利企便民。
去年3月以来,武汉按照“减多、减繁、减时、减负”的要求,大胆探索“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改革,基本做到“进一个门、跑一个窗、上一个网”能办所有的事,力争打造全国审批事项最少、流程最简、时限最短、服务最优的城市。
武汉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陈瑞峰今年7月向社会表示,武汉打通企业和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57%的事项实现“马上办”,52%的事项实现“网上办”,83%的事项实现“一次办”。
武汉还着力深化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治理,建立全市统一开放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机构名录库和网上服务平台,打造审批“中介超市”,并在18个重点领域开展“红顶中介”专项检查,实行中介机构服务质量星级评价。同时,改革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方式,图审报告不再作为行政审批受理条件,图审服务费用改由审批部门支付,每年为企业直接减负1.6亿元。
小米确立在武汉建第二总部时,首席执行官雷军表示:“从短短4个月、140天的签约历程来看,武汉与其他城市相比,是在执行力、投资环境方面最出色的城市。”
基层严巡:为高质量发展“护航”
地处武汉东西湖区的京港澳高速备用道,其中有500米长的路面坑洼不平,“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成为附近企业头疼难题。
今年4月,相关企业的呼声引起武汉市委营商环境专项巡查组注意。经过现场核查,发现问题属实。但这条路段属京港澳高速公路管辖范围,所在的街道办事处无权施工。
6月初,经过专项巡查组、东西湖区交通局等部门协调,这一破损路段进行了临时维修,暂时解决了问题。随后,巡查组通过东西湖区交通局与京港澳高速公路管辖部门协调同意施工后,在原有路基上重新修建水泥路。
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孕育出了周黑鸭、良品铺子等一批行业“龙头”,还有可口可乐、百事食品、法国达能、华润雪花等170余家食品企业在这里扎根。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邂馨介绍,他们根据每个企业不同特点,安排专职人员对接,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以企业和投资者诉求为风向标。哪里问题突出,巡查‘尖兵’就剑指哪里。”武汉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张曙说。
今年3月底,武汉再抽调108名党员干部,组成16个营商环境专项巡查组深入各区和市直有关部门严巡实查。
初步统计,各巡查组已接待和走访企业、群众14692批次,共督办解决企业问题2202个。同时,巡查组紧盯营商环境背后存在的作风及微腐败问题,发现并移交问题线索372件,查处313人,其中党政纪处分28人。在巡查工作的“护航”下,全市招商引资项目开工763个,开工率达到60.7%。
留住人才:“量身定做”助力创业
拥有84所大学、130万在校大学生,让武汉引以骄傲。“城市合伙人”计划;引进诺贝尔奖得主、院士级全球战略科学家、产业科学家、商界领袖;创新实施“海外科创人才来汉发展工程”“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扎实推进“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武汉工匠”计划……武汉使出“百般武艺”留住、吸引人才。
2017年以来,武汉共引进诺贝尔奖科学家6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68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392人,吸引30.1万名大学毕业生留汉创业就业,人才总量达到240万人,为企业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库。
为了让“大武汉”成为创业天堂,武汉着力为企业创造发展空间,埋头为企业“量身定做”服务新政。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武汉市地区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同期增长8.2%,增速创近3年来季度最高。
(作者: 编辑:刘建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