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位于阳逻经济开发区的西门子变压器(武汉)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吊装绕线芯。(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梅涛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成熔兴
改革开放40年,不断引入外资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动力之一。
武汉同样如此。
12月5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从武汉商务部门获悉,从1981年首家外商投资企业获准成立至今,该市已有7003家外商投资企业,来汉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超过一半、达到266家,实际利用外资累计824亿美元,规模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
细数外商投资的第一
——外资助力武汉经济
改革开放,中国向世界打开大门,一批批境外企业进入中国,来到武汉。
1981年12月6日,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湖北派克密封件有限公司”获准成立,拉开了武汉利用外资的序幕。随后的30多年里,外资企业尤其是世界500强企业,在武汉三镇如雨后春笋般成长,成为城市蝶变、产业升级的主力军之一。
上世纪90年代,香港新世界集团将首轮投资放在武汉机场高速、长江二桥等城市急需的基础设施,以及东西湖常青花园等一批住宅上。如今,这些都已成为武汉的城市地标。
1992年5月,东风汽车公司与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合资兴建的汽车企业——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成为国家乘用车制造主力厂家之一。以神龙汽车为“底盘”,武汉相继又建设了东风本田、上汽通用、东风雷诺等合资整车厂,将武汉打造成了“中国车都”之一。
1987年,德国西门子公司在武汉投资设立长江西门子电信维修中心,成为第一家进入湖北、武汉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30多年过去,西门子在武汉已集聚了制造车间、创新中心、销售中心和维保中心,西门子武汉办事处也升级为华中区域总部,其设在新洲阳逻的西门子变压器(武汉)有限公司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0%左右。
1992年,台湾统一集团在武汉东西湖区设厂,生产饮料和方便面。从“一桶面”开始,东西湖区设立区级经济开发区,逐步建成中部地区最大的台商投资区和食品工业强区。随后26年间,该经济开发区历经区级、市级、省级“三级跳”,成为国家级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武汉三大国家级开发区之一。
利用外资不断“加速跑”
——国际化水平不断跃升
武汉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武汉利用外资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呈现不断加速的发展态势。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外资在汉投资多数是劳动密集型项目,主要来源于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且规模不大。到1992年时,武汉实际利用外资仅为2.13亿美元。
1997年后,一大批欧美发达国家投资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高新技术项目、资本密集型项目和现代服务业项目源源不断落户武汉。2001年,世界500强企业已有40多家在武汉投资,到2011年武汉实际利用外资额达到37.6亿美元,总体规模和水平跃居中西部前列。
2011年后,武汉进一步整合招商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全域招商、产业招商、项目招商,实现跨越式发展。到2016年,武汉利用外资规模、增幅分别为85.23亿美元和16.1%,均位列副省级城市前三。
2017年,武汉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实施,吹响新一轮发展冲锋号。截至2017年底,武汉实际利用外资达96.47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随着过半数量世界500强企业在汉投资,武汉对外开放及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外资结构悄然生变
——“四新”经济成投资热点
近年来,外资在汉投资、增资的产业结构正发生变化,“四新”经济成外资企业关注重点。其中,以光电子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提高,第三产业尤其是以商务、信息、科技、金融、物流等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外资竞相集聚进驻的热点。
以西门子为例,该公司设在武汉的变压器工厂已启动生产线数字化升级改造,计划在3年内实现运营、物流、生产和设备管理的数字化转型,为湖北能源企业提供行业试点示范。作为西门子在汉的“聪明大脑”,其创新中心完成了首个五年计划,第二个五年计划将以数字化为主导,加大研发投入,目前已新增一条离散工业智能制造示范线,计划在5年内与本地工业企业合作,打造3家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数字化工厂。
在光电子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武汉已聚集了法国电信、爱立信等世界500强企业。中国移动湖北公司、华中科技大学、爱立信公司共同发起成立的华中首个5G联创行业应用开发实验室将建设5G基站、5G核心网及边缘计算系统等,搭建全套5G行业应用开发环境,拓展5G带来的商业新机遇。
在节能环保领域,施耐德电气制造(武汉)有限公司正在申报工信部绿色工厂项目,力争在湖北地区领先达标,成为武汉智能制造绿色工厂的标杆企业。当今世界最大电力生产厂家之一的法国电力公司计划投资10亿元以上,在中法武汉生态新城开展地热、天然气联合循环、废水处理厂余热回收等业务。
强力推进“放管服”改革
——优良营商环境是关键
外企纷至沓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不断优化的投资营商环境。一直以来,武汉十分重视改善投资营商环境,在减少审批事项、压缩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上采取了多种措施。
上世纪80年代,武汉就实行了市领导与外商对话制度,定期直接听取意见建议,帮助外资企业排忧解难;上世纪90年代,建立了外商投诉网络,实行投资环境责任制,成立外商投资联合办公中心,对投资项目实行“一条龙”“一支笔”审批;本世纪初,又在全市实行“人人都是投资环境”建设;2011年发出“治庸问责”动员令,改进政府工作作风;2012年建立“市民中心”和开发区服务中心,让企业、市民进一个门能办毕申报事项。
近两年来,武汉强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提出打造全国审批服务最优和营商环境最好城市。大胆探索“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截至目前,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外商务备案、国际货运代理等12项行政审批服务实现了“三办”;国际货运代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二手车市场经营者及经销企业备案等等,实现了“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行政审批服务时限提速,外资准入审批工作期限从2000年的90天提高到目前的4个工作日,外资负面清单外备案当即可办。
武汉市商务局人士介绍,从2006年开始,在汉外企进入稳定增长期,总体销售规模平均每年以500亿元的幅度增长。
(作者: 编辑:张惟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