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忠一行与柴湖镇四新村移民拉家常
——政府对特别困难移民家庭要挂上号
烈日当头。在四新村边走边看的李鸿忠来到了村民王玉兰家。低矮的屋子光线有点暗,屋里还有些潮气。知道是领导来家里,王玉兰显得有些激动,也有些紧张。
80岁的王玉兰眼睛由于白内障,只能模糊地看到一点亮光。43岁的儿子自小因脑膜炎患上痴呆症。两人相依为命,生活困难。而整个柴湖镇的残疾人数有5287人,因残致贫现象突出。
“老人家好,我来到这里,就想看看你们的生活,有什么困难您说说。”李鸿忠聊起了天。经过仔细询问,得知王家虽然有低保和新农保,但两人每月总共只有300元保障,李鸿忠说:“我们对老移民关怀,要特别关怀像这样特别困难的家庭。政府要挂上号,要有名册,保障的标准要提高。老人家,党和政府记着你们,今后的生活一定会更好。”当即,他要民政部门负责人组织专班调研这类问题,统筹解决方案。
——移民子弟要学好手艺
“突然袭击,我们不太礼貌。”绕过正在晒的谷子,看到堂屋开着门,径直走进屋里的李鸿忠进门就打招呼。没想到屋里只有一位戴眼镜的腼腆小伙。小伙叫田潘飚,在市里职高上学学习汽车修理。李鸿忠高兴地说,上职高好,学好手艺,行行出状元。现在大学生就业压力也很大,有本领在手胜过家有黄金万两。
小田是家里独生子,跟着姥姥生活。父母都在上海打工,已经有两年多没回家了。柴湖全镇高中中专文化占1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2%,文化素质总体偏低。教育问题让省委书记挂心。
“一年学费多少钱?生活费多少?”李鸿忠问起了小田上学的成本。“学费要3300元,加上生活费一年要6000元。”小田回答。
“这个上学成本还是不低的,虽然他们家人在上海打工。能不能就近安排移民子弟的搞职业教育?”李鸿忠问道。“劳动部门在柴湖镇搞阳光培训,每年可培训600多人。”柴湖镇镇委书记栗建湘回答说。就移民子弟职业培训,李鸿忠要求教育部门摸清家底,制订规划,切实推行。临走时,李鸿忠不忘勉励小田,学好本领,可以自己创业。
(作者: 编辑: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