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忠一行在柴湖镇四新村大棚蔬菜基地与移民共商致富对策
——我等着你扩大100亩成功的消息
四新村目前986人,去年人均纯收入仅3450元。除去在外打工,留守在家的村民还有什么增收渠道?
来到四新村210亩的大棚蔬菜基地,李鸿忠与合作社老总赵平杰算起了账。一亩大棚要投入需要3万元,一年能收入2万元,怎么带动村民共同致富?“村民可以流转土地,可以来打工,可以入股分红,”赵平杰解释说。
村民石新云正在合作社里拾掇毛豆,李鸿忠蹲下来聊了起来,“听的还是豫剧,家乡戏好听。来这工作一天能挣多少?”“50元,一个月一结。”石新云接着说,“在家门口干活,还不错。”
“希望你再努力扩大一百亩,另外有一条,要让村里人都有活干。”李鸿忠临走时鼓励赵平杰说,“我等着你扩大100亩成功的消息。”
——不要随随便便说几块钱,农民的每一分钱也不容易
由于地下水的水质问题,柴湖镇移民的身体健康一直受到严重威胁,食管癌发病率曾经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7年底,柴湖移民安全饮水工程建成,移民喝上了取自汉江的自来水。
李鸿忠对此非常关心,还用白瓷杯接来自来水仔细察看、品尝。看到杯中清亮的自来水。他说:“全镇移民都喝上干净的自来水,这事我放心了。”
被问起一方水多少钱时,水厂负责同志回答说,照成本算大概1块6多,一个月也就是几块钱、上十块钱,一年就百把块钱。
“不要随随便便说几块钱,农民的几块钱都是从黄土里刨出来的,每一分钱都不容易!”李鸿忠认真地说,“自来水是个重大的民心工程,一定要继续做好。一方面要让利于民,给大家供应‘福利水’,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大家节约用水。”
(作者: 编辑: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