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会君 通讯员 梁炜
坚持“内容为王”创新“打开方式”
连日来,《深度中国》现象在舆论中持续发酵。
截至目前,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文明网、中国社会科学网、浙江日报、新浪、搜狐、山东省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官网、湖北省政府网站、湖北省教育厅官网、湖北教育新闻网等20多家媒体评论转载《深度中国》有关报道。
4月19日,省教育厅厅长陶宏接受采访时表示,坚持“内容为王”,创新“打开方式”。华中科技大学《深度中国》在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充分说明了全省高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改革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课在学生心中的欢迎度、满意度持续提升,充分体现了我省高校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取得的实实在在成效。
陶宏介绍,近年来,特别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来,省委、省政府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基础性工程摆在重要位置,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省委常委、副省长联系高校制度,省委主要领导带头到高校调研、听思政课、宣讲对谈,省委常委、副省长到联系的高校宣讲对谈,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加强,高校政治巡视整改取得阶段性成果,创新推动“五个思政”(学生思政、教师思政、课程思政、学科思政、环境思政)建设,师生主流思想呈现健康积极向上良好态势,高校师生“四个意识”牢固树立,“四个自信”明显增强。
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实践证明,高校抓住了、抓好了思想政治工作,就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放松了、丢弃了思想政治工作,就会迷失方向。
相关调查中,学生反映思政教育最普遍的问题是“理论与现实脱节”,老师讲的学生认为不能解决问题而不想听,学生想听的老师不会讲或者讲不好,弄得“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陶宏说,思政教育要避免千书一面、千人一面的大一统、一般齐,尤其要避免脱离实际的“空话”“套话”,要将总体上的“漫灌”和因人而异的“滴灌”结合起来。
遵循思政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深度中国》才能既有高的“到课率”“抬头率”,又有正确价值观的“入脑”“入心”。
近年来,全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指示精神,着力从体制机制、课程建设、队伍建设、方式方法“四个维度”,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明显改善。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连续两轮学科评估排名全国第一,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全国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6所高校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连续培育了120名高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推出了《马克思主义大辞典》等一系列经典著作和理论名篇。同时,确保思政课教师平均收入高于或相当于各高校其他专业院(系)教师的平均水平。全省涌现出武汉大学《思政慕课》、华中科技大学《深度中国》、湖北经济学院《当代中国》、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杨克思一微一说》等系列创新案例。
既要重视显性教育又要重视隐性教育
文化滋养心灵,文化涵育德行,文化引领风尚。
一所高校的校风和学风,犹如阳光和空气,决定万物生长。
陶宏说,既要重视显性教育,又要重视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
下一步,全省将重点推进“五个思政”建设。
以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引领为主线,推进“学生思政”建设。
完善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重考核制度,推进“教师思政”建设,不仅思政课教师要教书育人,其他课程教师也要履行好教书育人职责。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强化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
以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为龙头,推进“学科思政”建设,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水平整体提升。
以文明校园创建为抓手,推进“环境思政”建设,净化高校教书育人生态。
陶宏表示,将继续推动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创新,在全省高校推广华中科技大学等校的有益探索,在点上深化、在面上提质,真正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广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立德铸魂。
(作者: 编辑:沈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