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邮件
English
新闻湖北 > 二张房产图片160×120

幕后五只手助推房价疯涨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记者苏永华 实习生谢莹娥)新华社昨发文剖析楼市怪现象:一些房地产商、地方政府、党政官员、专家学者等构成的一个特殊利益集团打出楼市“涨价组合拳”,消解房地产调控政策,使普通购房者极易陷入“越涨越抢,越抢越涨”的陷阱。

  综合新华社电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今年5月以来,北海、兰州等中西部省区市房价,比去年同期上涨超过10%。重庆市6月份,14天内商品房均价上涨7.8%。房价为何“葫芦没按下又起了瓢”?究竟谁是助推新一轮房价疯涨的幕后“推手”?

  【现象】
  重庆业内人士:“楼市太疯狂了”

  在长三角地区,5月份之后,杭州房市开始量价齐升,市中心部分楼盘每平方米平均上涨3000至5000元;珠三角地区,深圳商品房成交均价14223元/平方米,半年暴涨50%。灼热的数据使得深圳成为新一轮房价上涨的领头羊。

  中西部省区市的房价涨幅格外引人注目。以曾经“房地产泡沫”闻名的广西北海市,2007年以来价格一路飙升,连续3个月位居全国首位。4月份更是以23.6%的惊人涨幅远远超过深圳和北京。

  自国家6月上旬批准重庆、成都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重庆的房价突然向上跳跃,之后就“高烧”不退,连续5个星期,主城区商品房成交量超过5000套,成交面积同比增长251.8%。“楼市太疯狂了,连我们业内人士都感到害怕。”重庆一家房地产中介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陈女士说,重庆成为“试验区”以来,楼盘涨价只需销售经理一句话,立即就可以“涨两三百”,一些楼盘6月以来甚至是按照一个月涨1000元的计划在执行。为了暴利,开发商甚至不惜毁约卖高价,连对业内人士都“认钱不认人”。

  【原因】
  五种力量推高房价

  房价飙升未得到根本遏止,究其原因,大概有五个方面:

  一是炒作概念制造“抢房潮”。6月中旬以来,开发商就将国家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大战略“解读”为房价上涨的动力,并发布“重庆楼市出现‘抢房潮’”等概念。

  二是捂盘囤房刺激供求失衡。

  部分开发商开始提高房屋售价,并“捂盘惜售”,制造房子紧俏的假象,从而导致价格上涨,而价格越涨,开发商为追求高利润就越捂盘不卖,出现恶性循环。

  三是争创“地王”,地价与房价相互推高。随着调控的不断深化,一些开发商担心自身利益受损,通过大量储备土地来对抗调控。他们往往根据市场行情来加速或推迟开发进度,最终目的为炒高房价以获取最大利润。

  四是大盘操控区域房价,领涨效应形成板块拉力。二线城市房价快速上涨的背后,品牌开发商和超级大盘所发挥的作用不可低估。

  五是流动性过剩,吹涨房价泡沫。在当前股市波动增大的情况下,一些在股市赚钱的投资者在房价上涨的刺激下开始投资房地产市场。一些楼盘销售人员表示,最近的消费者与前两年相比有一个不同,就是现在买房都不问价格,一两万元一平方米的房子,有的人买起来就像买白菜一样。

  【博弈】
  特殊利益集团打出“涨价组合拳”

  近年来,围绕着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不同利益群体的博弈非常激烈。在共同利益的扭结下,一些房地产商、地方政府、党政官员、专家学者等构成了一个特殊利益集团。他们打出的楼市“涨价组合拳”,使普通购房者极易陷入“越涨越抢,越抢越涨”的陷阱。

  中央党校研究员曾业松分析指出,房地产商一般以赚取最大利润为核心,一些地方政府为房地产业推波助澜,从中获得GDP和政绩;一批学术精英引导公众预期,影响政府决策,获得地产商的“好处费”。这些利益集团,不仅具有强大的自我保护能力,而且善于消解国家宏观调控,扭曲国家政策“为我所用”。

  专家呼吁,遏制地价房价过快上涨,关键在于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土地收益分配格局,从根本上减少地方政府“以地生财”的冲动;土地拍卖应该从目前“价高者得”的方式,转为“限房价、竞地价”,让诚信开发商造价廉物美的房子;打击开发商囤地囤房必须落到实处,确保信息透明,强化监督;银行应严控开发商的贷款门槛,加大对政府房保障力度,让更多中低收入者能买到价格合理的房子。
  
  【声音】
  中房协:政府可能出台新调控措施

  “针对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在今年下半年或今后一段时间内,政府还可能出台一些新的调控措施。”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朱中一11日在北京举行的“2007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研究报告发布会”上公开表示。

  该报告认为,2005年5月,针对房地产市场发展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国务院提出了八条调控措施;2006年5月,国务院又出台了“国六条”政策。上述调控政策的出台,对解决当时的有些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调控政策实施后,特别是今年以来,房价的普遍上涨,人们对某些宏观调控措施的有效性产生了疑虑。也有人认为,规定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的占70%以上的措施与实际的需求不相吻合,因此调整结构进展缓慢。

  业内权威人士指出,针对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在今年下半年或今后一段时间内,政府还可能出台一些新的调控措施。如作为《物权法》配套法规的《城市房屋拆迁条例》的修订与实施、《物业税》出台的时机与力度、土地市场的治理、金融政策的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的落实等等。

  【调查】
  京津沪八成居民认为房价偏高

  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北京、上海、深圳、天津等城市八成以上的居民认为当前房价偏高。
但11日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发布的相关研究报告显示,由于供求矛盾短期难以缓解,今年下半年,中国住房价格上涨的压力依然存在。

  【警示】
  炒房也要“盛市思危”

  美次级债危机源于房地产市场的过度膨胀和大量贷款炒房(见昨日本报17版报道)。对于中国的炒房者来说,也要“盛市思危”。
尽管目前我国整体房价仍一路上涨,看不到下跌的迹象,但是炒房者、尤其是贷款炒房者不能不警惕。美国次级债危机爆发前也并没有迹象,房地产销售去年还是欣欣向荣,突然之间危机就扩散开。市场信心一旦丧失,泡沫顷刻间破灭,房价迅速下跌。
目前我国房地产价格中到底有多大“泡沫”仍无法推断。但是,任何商品价格都是有涨有跌的。

  【感受】
  “眼看着房价往上蹿”——一名购房者眼里的武汉房价

  “如果去年狠下心来,起码比现在要省10万元。”昨日,刚在后湖买房的“珊珊”在网上抱怨,去年上半年房价还只要2800元/平方米,到现在已经涨到3600元了。“珊珊”说,去年房产新政消息传来,她拿着钱有意等待了几个月。但随后房价一波接一波地上涨,很快又让她后悔不迭,到现在也只好忍痛“出手”。

  与新政后“房价放缓”的预期相反,武汉楼市出现“量价齐增”局面。今年上半年,内环线内11个楼盘上市,开盘时都出现了久违的排队认购场面。

  来自武汉市国土房产局的成交备案数据显示,商品住宅月销量连续保持在9000套左右,延续了去年底以来的旺销局面。

  上月,该市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也已达到4282.68元/平方米,较5月份上涨约6%,中心城区楼盘普遍超过6000元/平方米。业内人士预测,今年以来主城区房价涨幅应在8%以上。

  武汉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458.33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9.1%;商品房销售额182.12亿元,增长15.4%。

   据新华社电 发改委、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今年5月以来,北海、兰州等中西部省区市房价,比去年同期上涨超过10%。重庆市6月份,14天内商品房均价上涨7.8%。房价为何“葫芦没按下又起了瓢”?究竟谁是助推新一轮房价疯涨的幕后“推手”?

  “你调你的控,我涨我的价”

  在长三角地区,5月份之后,杭州房市开始量价齐升,市中心部分楼盘每平方米平均上涨3000元至5000元;珠三角地区,深圳商品房成交均价14223元/平方米,半年暴涨50%。

  自国家6月上旬批准重庆、成都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重庆的房价突然向上跳跃,之后就“高烧”不退。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地方政府在外出招商引资、参观考察过程中,往往把本地房价与邻近省份进行比较。一方面,希冀通过低廉的房价来吸引更多投资商进入本地市场;另一方面,通过默许、甚至鼓励房价的上扬来制造“人气”,结果形成了“你调你的控,我涨我的价”的怪现象。

  五种力量助推房价猛涨

  近几个月的房价变化表明,尽管国家与地方通过户型结构调整、供求比例调整、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金融与税收等一系列手段,对房地产行业不断进行调控,但房价飙升并未得到根本遏止。

  究其原因,大概有五个方面:一是炒作概念制造“抢房潮”。记者了解到,自6月中旬以来,重庆各种“房地产专刊”就将国家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大战略“解读”为房价上涨的动力,不断向老百姓强化“房价必涨”的概念。

  二是捂盘囤房刺激供求失衡。在制造舆论之后,部分开发商开始提高房屋售价,并“捂盘惜售”,制造房子紧俏的假象。

  三是争创“地王”,地价与房价相互推高。城市稀缺的土地资源始终是开发商争夺的战略重点。随着调控的不断深化,一些开发商通过大量储备土地来对抗调控。他们往往根据市场行情来加速或推迟开发进度,最终目的为炒高房价以获取最大利润。

  四是大盘操控区域房价,领涨效应形成板块拉力。一些品牌开发商拿地后,依靠自身的经济实力,在媒体大量投放楼盘广告以扩大影响力,其定价远高于周边楼盘。在一些“大盘效应”下,直接带动了周边楼盘上涨。

  五是流动性过剩,吹涨房价泡沫。一名主管房地产的官员告诉记者,“流动性过剩对房价的拉动作用这两个月表现明显。”据了解,一些在股市赚钱的投资者在房价上涨的刺激下开始投资房地产市场,以投资为目的的购房者在今年的买楼热潮中所占的比例加大。

  中央地方土地收益分配格局亟待调整

  近年来,围绕着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不同利益群体的博弈非常激烈。在共同利益的扭结下,一些房地产商、地方政府、党政官员、专家学者、媒体专刊构成了一个特殊利益集团。在他们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楼市“涨价组合拳”,使普通购房者极易陷入“越涨越抢,越抢越涨”的陷阱。

  中央党校研究员曾业松分析指出,房地产商一般以赚取最大利润为核心,一些地方政府为房地产业推波助澜,从中获得GDP和政绩;一批学术精英引导公众预期,影响政府决策,获得地产商的“好处费”;媒体专刊为地产商制造舆论,从中获得其广告回报。这些利益集团,不仅具有强大的自我保护能力,而且善于消解国家宏观调控,扭曲国家政策“为我所用”。

  专家呼吁,遏制地价房价过快上涨,关键在于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土地收益分配格局,从根本上减少地方政府“以地生财”的冲动;土地拍卖应该从目前“价高者得”的方式,转为“限房价、竞地价”,让诚信开发商造价廉物美的房子;打击开发商囤地囤房必须落到实处;银行应严控开发商的贷款门槛,加大对政府房保障力度,让更多中低收入者能买到价格合理的房子。

编辑:盛小航
更多关于的新闻
请进入“东湖社区”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已有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我来评两句
用户名: 支持 中立 反对
今日关注
论坛热帖
图说新闻
电影风向标
今日报纸摘要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瑕侀椈鎺ㄨ崘:
 
 
 
Copyright © 2001-2010 湖北楚天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主管: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 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主办: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人员招聘 - 在线投稿 - 合作伙伴 - 采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