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湖北信义夫妻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图文:“信义妻子”何运香的人生定格
发布时间:2015-01-18 06:30:04来源:荆楚网进入电子报

  图为:邓双生轻拂妻子的遗像。

  湖北日报讯 文/图 记者 胡蔓 逾瑜 杨麟 玉麟 子毅 张扬 通讯员 郑毅 艳红 陶茂

  最痛心的诀别

  [现场分镜头]

  昨日,凌晨5时30分,武汉市汉阳区翠微街。

  记者拐向通往何运香家的小路上,没有路灯,漆黑一片。

  抵达时,全家人已经起床。19天前的此时此刻,正在清扫马路渣土的何运香惨遭不幸。车轮碾向她时,也碾断了一个家庭的顶梁柱。

  邓双生说几乎一宿未眠,他正在清点所需证件,何运香的死亡证明、遗体处理通知单等。

  屋内灯光昏黄,孩子们在屋外整理纸钱,收拾遗物。

  6点20分,一家人准备就绪,前往武汉市汉阳医院“接”何运香。

  邓双生将妻子的遗像小心翼翼地摆正,轻拂相片,不知是想擦去沾染的积灰,还是最后一次抚摸妻子的脸庞。这张遗像,是何运香的身份证照,如今被放大,镶在黑框里。

  简陋的太平间,何运香静静地“睡”在冰棺里。

  邓双生呆呆地站在妻子面前,悄悄抹泪。时间仿佛凝固,亲友和记者都退出来,不愿打扰这对夫妻的最后独处时光。

  何运香一辈子舍不得吃穿,没想到穿得最昂贵的衣服竟然是一身寿衣。“太平间出售两款寿衣,一款880元,一款1280元。爸爸毫不犹豫选了贵的,说苦了一生,穿件好点的衣服上路。”二女婿汪辉说。

  7点半,殡仪车接走何运香,前往位于蔡甸的玉笋山殡仪馆。

  当最后的别离到来时,一直强忍悲痛的邓双生毫无预兆地“砰”的一声,双膝跪倒在遗体前,泪水滂沱。

  [镜头拉伸]

  贫贱夫妻,情深义重。

  邓双生说,30多年来,他和妻子感情一直很好。1988年,邓双生连做3次肾脏手术。第一次没做好,发生溃烂,紧接着又做了第二次补救和第三次拆除手术。当年,何运香对邓双生不离不弃,在家种田耕地、做饭洗衣,然后把热饭热菜带到医院,再回来接着种地做饭,当时老大邓倩尚小。邓双生出院后,不能做重体力活,生活的重担全落在何运香身上。

  磨难磨砺着何运香,她坚强、刚毅、吃苦耐劳。

  殡仪馆里的一跪,他很不舍,深感亏欠了她:“想起她生前的种种,尤其是我生病时她的照顾,还有她这辈子为这个家的操劳!”

  邓双生很自责,妻子在世时未能为她做些什么。但是,他应该很欣慰,因为在妻子去世后,为她做了最正确的事。

  将悲伤留给自己,将工钱发给工友。夫妻同心同德,生死践诺,感天动地。

  最简朴的葬礼

  [现场分镜头]

  上午9时,玉笋山殡仪馆2号告别厅。

  没有花圈挽联,没有追悼仪式,无人宣读生平,厅内甚至连一句“安息吧,一路走好”的抚慰字样都没有,这是记者参加过的最简朴葬礼。

  有的只是亲友们撕心裂肺的呼喊,只是何运香静静地躺在薄棺里,再也听不到。

  23位亲人和1位特意前来送行的工友石金红排成一队,绕着何运香的遗体环行一圈最后告别。

  何运香的姨侄万雄斌说,一大早,他就接到好几位工友打来的电话,希望来送最后一程,但被他婉言谢绝。一直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许桂芳的丈夫也执意要来送何大姐最后一程,也被婉辞。万雄斌说,姨妈生前就是这样的性格,不想给人添麻烦。遗体火化的事,他们都瞒着工友们。

  石金红和何运香夫妇是邻居,多次请求终于说服了邓双生,代表工友们来向何大姐做最后的告别。石金红说,他和何大姐3年前就因捡垃圾相识。平日里,何大姐只要有活干,就赶紧给他打电话。捡垃圾一天只能挣三四十块钱,而做清洁、除渣土,一天有100多块,生活境况改善了好多。“她就像我们的领头鸟一样,她没了,我们这群打工的也就散了,我已经大半个月没出工。”话音未落,两行热泪滚了下来。

  [镜头拉伸]

  “你们这么多人,为什么会死心塌地跟着一个外地女队长做事?”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大量何运香的工友,找寻答案。“为人豪爽、诚信,还知道关心我们,我们都信她,服她!”工友熊开顺说。

  去年11月的一个深夜,何运香打来电话,说人手不够,要他和另一工友一起去升官渡海宁皮革城附近铲土。“因为种种原因,我们赶到时,何队长已带着其他工友干了五六个小时,但她不仅没有责怪我们,还给我们发了全薪。本来,工头是可以‘抽头’的,可她从不这样做,不少发我们一分钱,碰上谁家有困难,急需用钱,她还会自掏腰包把钱垫上。”

  说起已通车的鹦鹉洲大桥,工友们很自豪:“通车前大桥上的渣土,就是我们这帮兄弟姐妹们铲干净的。”“你们几个打牌的、捡破烂的,没事跟我一起去铲土!”石金红模仿着何运香的口吻,还原她上工时的那股泼辣劲。“碰上苦活累活她总是身体力行,大家当然愿意跟着她干。”工友邓东林哀伤地说:“鹦鹉洲大桥通车前一晚,何运香组织了几十人在桥上做最后清扫。那晚桥上风大,刺骨寒冷,路灯也没有开,我们很多人都坚持不下去了。而何姐一个人打着手电筒,把手伸进沟里将垃圾掏出来,她干活就是这样的。”

  工友龚师傅眼中的何运香为人好。平日一起做工,到了吃饭的时候还会把自己的盒饭先让给别人吃,把好菜夹给别人。

  访问的每一个工友,都是用这样听起来很琐碎但具体而微的事例向记者证明着。

  最崇高的礼遇

  [现场分镜头]

  上午10时30分,邓双生和儿女们护送着何运香的骨灰,踏上返乡之路。

  车窗外,闪过家乡熟悉的田野村庄,邓双生喃喃自语:“运香,到家了,你可以歇歇了,再也不必四处操劳!”

  中午12时45分,离家14年的何运香终于回到了家乡——应城市黄滩镇胜利村。

  灵车缓缓驶入村口,父老乡亲纷纷涌上来。何运香的发小柴爱香早上8点就出门,走了3公里路,只为送好姐妹最后一程。黄滩镇镇长蒋家彪带领镇干部、胜利村和飞跃村千余干群自发赶来吊唁。

  哀乐声,鞭炮声,悲哭声,家乡用最崇高的礼遇迎接黄滩镇的好女儿何运香回家。

  在残缺破旧的老屋前,乡亲们自发搭建了一个简易的灵堂,一副副挽联寄托着人们无尽的哀思。

  下午2时,工友石金红含着泪将一个花圈敬献给他们敬爱的何队长,上面写着:“沉痛悼念何队长,全体工友敬献。”

  邓洋就读的应城二中校长龙冰赶到现场,将2000元慰问金交到邓洋手中,嘱咐他节哀顺变,安心准备高考。

  [镜头拉伸]

  出身贫寒,却不以善小而不为。

  李友珍和何运香是妯娌。李友珍说,何运香是家里最小的一个。哥哥去世早,十几岁的何运香因为帮忙带哥哥的小孩,错失读书机会,至今不识字。

  二女儿邓欢说,妈妈与父亲结婚时,奶奶已去世,爷爷体弱多病,也是妈妈照顾的。后来外婆瘫痪,妈妈为了照顾外婆,又搬回娘家飞跃村居住,直到为外婆送终。

  汪焕珍是何运香飞跃村下唐湾的邻居,她说:“飞跃村下唐湾几乎都姓唐,只有运香一家姓何。但是他们一家都吃得亏,不与人争抢,村民从不排挤他们,还对其很关照。”汪焕珍说,上世纪80年代自己家盖房子,何运香来帮忙。女人干男人的活,搬砖搬瓦,半分钱也不要。

  镇长蒋家彪说:“人们谈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往往以为是大道理,其实诚信、友善的品质是需要日常修为的,听了乡亲们讲的事例就不会再好奇何运香、邓双生‘信义夫妻’为何能够生死践诺。家乡为他们骄傲,他们是黄滩人民学习的典范。”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