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2016防汛救灾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筑坝”北湖泵站 80名抢险员上千次重复动作击退洪魔
发布时间:2016-07-08 19:01:24来源:荆楚网进入电子报

   荆楚网讯记者郑青、通讯员王治凯

  7月6日凌晨5点,武汉化工区北湖泵站负责人江群已然不顾如注的暴雨,眉头紧锁,死死盯着前池(用于缓冲蓄水)水位,一夜未眠使他脸上写满了焦虑和疲惫。然而,媒体、朋友圈、微博、QQ甚至朋友的短信接连不断地向他“汇报”,把刚泛起的睡意打得无影无踪。

  “武汉火车站已成河”、“光谷交通再次瘫痪”、“乙烯3号门口渍水深达1米”、“武鄂高速渍水严重”,读取每一条信息就好比小刀在江群心口剜了一下,这时,前池的水位应声上涨到22.12米,超过警戒水位1米多。主泵房的8台泵机一如平常发出沉闷的低吼,只是前池水不降反涨,水面距离主泵房的窗口仅0.3米。前池仿佛一只张着大口的水兽,随时将吞没北湖泵站,接下来武汉东部地区将成为一片泽国。江群不敢多想,转身冲进办公室拿起电话……

  险情就是命令!很多人从床上爬起来直接赶往北湖泵站,共产党员赶来了,共青团员赶来了,退伍军人赶来了,青年志愿者赶来了!6点10分,区城管局80名突击队员在北湖泵站院内集结。

IMG_20160706_101717.jpg

  前池的危机使战斗就此打响。在江群和突击队长的指挥下,30名队员迅速装填沙袋,20名队员火速进入主泵房检修层,平均分配守卫12个散热窗先行检查漏水渗水情况,30名队员排成一字长蛇阵负责从填沙区运送沙袋至检修层的每一个扇热窗,这是一项需要配合度极高的工作。雨越下越大,前池水位进一步逼近窗台边缘,巨大的压力下,大家没有过多的话,都在想着自己的这个环节快点再快点。

  肢体语言是最好的交流,3锹1个沙袋,1秒1个传递动作,80个人如同一台开足马力运转的机器。只看见白色的沙袋在飞快地传递,只听见铆劲喘息和撮沙入袋的轻轻声响。战斗的第1个小时,400个沙袋进去了,12个窗户内侧被压得严严实实。此时,前池的水面已高出窗台0.2米。“有渗水!”一股黄水从沙袋之间流下来。“赶紧加沙袋!”“沙袋!”“快!”随着此起彼伏的喊叫声,20个沙袋迅速传送进来,渗水被暂时压制了。

  窗外问题不解决,渗水还会发生。指挥部调度20名队员立刻转战窗外。队员们站在水里,水刚没过膝盖,先用手摸准位置,然后投放沙袋,码齐,压实。这次“闯关”的难度提高了,但队员们的速度依然很快,用了近600个沙袋将散热窗外侧也堵严实了。主泵房的危机解除了。

IMG_20160706_101934.jpg

  控制室报告:“变电站的围墙墙角出现多处渗水!”如果主泵房是泵站的心脏,提供能源的变电站则是中枢神经。不断上涨的前池水位威胁着变电站的安全。30名队员赶到变电站围墙的渗水点,沙袋,还是压沙袋。填沙区有的队员已经累得直不起腰,换人,沙袋生产链没有断。由于变电站距离较远,运送沙袋改为肩抗小跑配合传递,300个沙袋进去了,变电站围墙的从墙根处出现了一个梯形的小坝。

  险情再次解除,同时传来另一个好消息:前池水位停止了上涨。可是,实测水位高达22.34米,高水位和垒起的堤坝就像正在对决的两位拳击手,互探虚实。大家都期盼着8台“大个子”快点将水排走,好放下揪成一团的心。这时,调配间的地面出现倒灌,不一会儿,20平方米的调配间已积满脚踝高的水。调配间是主泵房的前厅,用于运进和组装设备的,也是前往控制室和检修层等其他部门的通道,决不能被淹。按照现场指挥,先将漏点堵住,然后将整个调配室铺一层沙袋。新一轮的传递开始了。这次又运送、铺压了300多个沙袋,倒灌终于被逼退。短短几个小时,险情不断。北湖泵站犹如一名危重的病人,80名大夫正拼尽全力抢救他的生命。

  6日下午,前池水位终于由上升转为缓降,但危机尚未解除,人们的心如同水位一样高悬。7日,武汉迎来了难得的艳阳天,中心城区的内涝点急剧减少,大部分路段恢复了正常通行,武汉火车站的一位旅客说:“武汉昨天淹得那么厉害,没想到今天我出站地面都干了,水退得真快。”截至7日17点,前池水位下降至22.01米,一切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着,但目前仍处于危急期。洪水的缓降不能伴随警惕性的下降,城管抗洪突击队依然坚守在阵地,用心守护着北湖泵站。

  有人说,抗洪排涝抢险就是查漏点、装沙、运沙袋、堵漏点、再检查这样一个简单而重复的过程。但是,这决不简单!北湖泵站保卫战是一场与时间和死神赛跑的战斗。80多名抢险人员通过上千次的重复动作保卫了一个城市的安全。两个日夜的不懈战斗,1800多个沙袋,170多双大手为北湖泵站筑起了一道牢牢的堤坝,它既是阻挡内涝冲击的防水墙,也是人民群众心中的安全之坝。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