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 李彦睿 通讯员 向竹清
6日,170家企业走进恩施州,签下总金额986.8亿元的36个项目。
5日,恩施宣布,将于9月25日至29日举行2017国际茶业大会。
4月,恩施5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农业部续报认证,全州已有8个生产基地通过认证,总面积达98.8万亩;恩施成为农业部授牌的唯一“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州”。
恩施,这个武陵山腹地的民族自治州,打好“民族牌”“绿色牌”“富硒牌”,坚持走特色开发、绿色繁荣、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一谷(“世界硒都·中国硒谷”)、两基地(全国知名的生态富硒产业基地、华中地区重要的洁净能源基地)、三示范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正成为全省重要的特色产业增长极。
特色发展,让硒串起产业集群
特色发展,首先得找到“特色”。
硒,是恩施的一大特色。“世界硒都”,驰名海内外的一张名片。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被科学家誉为“生命之火”“抗癌之王”。恩施州拥有“世界唯一探明的独立硒矿床”和“全球最大天然富硒生物圈”两大世界级资源,被国际人与动物微量元素学术委员会授予“世界硒都”称号。
大自然的馈赠,让恩施找到了特色发展方向——开发生态友好型、健康友好型的富硒产业,将富硒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高点起步,高位推进——
2013年以来,恩施州每年举办硒博会。去年第三届硒博会,吸引国内外近千家企业参展,参展企业和产品数均为同类展会之最。
2015年1月建成并试运行的国家富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富硒产品质检机构。中心具备六大类1519项产品、2189个参数的检验检测能力,可年检富硒产品1万多个批次。
去年,恩施州出台《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整体推进富硒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探索建立财政、金融、人才、项目等多方支持硒产业发展的新机制。
今年4月,富硒产业被纳入《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恩施州加快建设富硒产业发展先行区。
目前,恩施州初步形成富硒茶叶、富硒食品等十大富硒产业集群。该州硒资源保护与开发局局长张祖清介绍,2016年,硒产业总产值超过380亿元,成为州域第一大产业集群。
恩施的茶叶、核桃、土豆、鸡蛋等土特产,因与硒“沾亲带故”,都成了抢手货。
利川人王瑛从机关单位辞职,加入极叶茶叶团队,致力于打造富硒野茶品牌。“通过电商平台,去年我卖出了100多万元茶叶。”“硒土豆网上销售火爆。”湖北佳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田浩说,去年他种的加上从农户收购的75吨土豆,不到40天就卖完了。
坚守本色,将绿色发展进行到底
硒是特色,绿是本色。
走特色发展之路,必须坚守本色。
呵护绿水青山,恩施州上下同心——
“山,不能乱挖;树,不能乱砍;房,不能乱建”。历时两年多,参阅30多部法律条文,组织各类调研50多次,30多次易稿,一部五大章节33条3800多字的《恩施州山体保护条例》,于2016年7月正式施行;
《恩施州清江保护条例》《恩施州酉水河保护条例》等地方法规相继出台,划定生态红线,丝毫不让步;
实施“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土更净、城乡更美”专项治理,建立县、乡、村三级“河长制”;
……
坚守本色,终得回报。
今年3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恩施生态价值:2014年,恩施州生态价值为10.74万亿元,是同期GDP的175.5倍。其中,生态资源价值为9.70万亿元,生态产品价值为1360.38亿元,生态服务价值9039.19亿元。
这是恩施人最引以为傲的“家底”。每个恩施人都十分珍视这份“家底”。
只要有空闲时间,恩施市义工协会的雷宇并,就会和其他义工一起,带着手套、火钳、塑料袋等工具,拾捡清江岸边的垃圾。在他们看来,保护清江是一场“没有休止符的战役”。
守住绿水青山,终于换来“金山银山”。
土豆论个买,鸡蛋6元一个,大米20多元一斤……以绿色有机为卖点,以富硒健康为特色,一大批恩施农副产品俏销网络。
鹤峰邬阳乡推行“全域有机”,全境茶叶不喷洒一滴农药、不施用一粒化肥。虽然产量有所减少,价格却比以前高出一倍以上。茶农肖英菊种植6亩有机茶,今年采摘40来天,即获得收入16800元,比往年全年的茶叶收入还多。
坐拥宝地,坚守绿色,恩施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去年,恩施州茶园总面积达到144万亩,茶叶总产量达到9.3万吨,实现茶叶农业产值32亿元,茶业综合产值达到105亿元。茶叶,成为继生态文化旅游、富硒、畜牧业之后又一个百亿产业。
绿色发展,还体现在清洁能源建设上。
绵长的高压线直通山外,高耸的风机屹立山头,洁净的灶台蹿起蓝色火焰。清江水电、齐岳山风电、分布式光伏发电、农村沼气……各种清洁能源,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
全域旅游,实施富民“魅力工程”
工业和经济体现实力,文化和旅游展现魅力。
恩施一手抓“实力工程”,一手抓“魅力工程”。
日前召开的恩施州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规划评审会上,州委书记李建明请全体与会者思考一个问题:“世界那么大,为什么去恩施?”
几年前,沪渝高速公路、宜万铁路开通,沉寂的恩施迎来旅游“井喷”,还引发一场“两路开通后,恩施怎么办?”的大讨论。
讨论的结果是,要把每个项目当景点来设计,把整个恩施州当景区来规划,加快特色提炼,推动全域旅游。
为了打造拿得出、叫得响、留得住的旅游产品,全州景区建设紧锣密鼓、如火如荼。
补短板实现“快旅慢游”。招商引资近百亿元,集中解决旅游可进入性、景区承载量、旅游配套服务、旅游消费、人才短缺等问题。目前,全州4A级及以上景区达16家;三星级以上饭店由18家增加到47家。
“旅游+文化”魅力四射。唐崖土司城成功入列世界文化遗产,《新龙船调》《夷水丽川》《武陵绝响》《黄四姐》等经典剧目,为复合型旅游目的地增添了无限魅力。恩施大峡谷、利川腾龙洞、恩施土司城、恩施女儿城已成为文旅融合的典范。
旅游产品多元化。观光+文化类景区、历史文化类景区、观光+休闲度假类景区、乡村+度假休闲旅游示范区等模式,在恩施州比比皆是。利川市、恩施市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恩施州成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州。2016年,全州旅游接待人数4366.34万人次,同比增长18%,旅游综合收入300.84亿元,同比增长20.3%,是2012年的两倍。
旅游业,成为恩施脱贫攻坚的富民产业。
45岁的恩施市沐抚镇营上村村民向素珍,过去和家人四处打工,加上种田所得,家庭年收入仅几千元。随着恩施大峡谷提档升级,景区游人如织。她家在景区附近,便在自家小院开起了农家乐,民族风情浓郁的吊脚楼可接待200多人团餐,有15间客房,去年收入过10万元。
据统计,全州像向素珍这样吃旅游饭的,有近20万人。
专家点评
硒产业引领增长极
湖北日报讯 武汉轻工大学教授 程水源
硒资源是恩施州最大的特色优势资源。
如何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只有按照“硒+X”的发展理念,确立硒作为核心要素的地位,加快硒产品的提档升级,打造硒全产业链,让硒的健康作用充分显现。
硒产业在恩施州已有很好的基础,无论是对硒的认识,还是众多硒的科研与平台建设,无论是硒产业产值,还是全产业链的构建,无论是州委、州政府的发展战略选择,还是全州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我们都有理由认为,恩施州在打造全省特色产业发展增长极的使命中,硒产业注定是举足轻重的第一重任。
(作者: 编辑:李琛)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