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领航新征程-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聚智助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座谈会发言摘要

发布时间:2017-11-09 11:53:33来源:湖北日报

图为座谈会现场。

湖北日报讯 7日,由省委农工部和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联合主办、农村新报承办的“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座谈会在汉召开。与会代表围绕会议主题畅所欲言,凝心聚智为进一步做好我省“三农”工作献计献策。现将代表发言摘要刊发。

新时代“三农”工作的科学遵循

省社会科学院院长 宋亚平

十九大报告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三农”工作奋力突破历史困境、全面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科学遵循。

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具有很强指导性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如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

怎么将这些路线、方针和政策指引的愿景变为美好现实?结合湖北农业农村的具体实际,我有四点建议:

一,举旗帜、明方向,牢固树立决胜“三农”工作的道路自信与责任担当,奋力开启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新时代的新征程。

二,斩黑手、堵漏洞,精准降低生产经营综合成本,逐步提升大宗农产品的比较效益,努力形成农业繁荣、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转方式、抓根本,探索新时期壮大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路径,增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引领农业发展与推进农村治理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补短板、提精神,强化农民群众的思想教育、文化建设和综合素质,真正调动和充分发挥好他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人翁作用。

补齐生态环境短板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省环保厅副厅长 李国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补齐农村生态环境短板,加快建设美丽乡村。

持续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我省在已完成4900个建制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十三五”期间,每年再完成1000个村的环境综合整治,打造一批连片生态示范村,形成集聚辐射效应。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提供优质的水环境;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严控落后产能向乡村转移,严控秸秆露天焚烧,让群众呼吸洁净空气;强化土壤污染防治,实施一批土壤污染防治项目,让群众吃上放心食物。

严格环境准入,积极服务农业产业化项目。坚持以生态红线为依据,强化农村土地空间开发管控;做好农业产业化建设项目的环保服务,优化、简化符合环保要求项目的审批,提高优质涉农项目审批效率。

依法严厉打击涉农环境违法行为。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完成全省范围内畜禽养殖“三区”划定,依法关闭或搬迁所有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切实加强对废弃农药及其包装物等涉农危险废弃物的安全处置监管。

 

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省住建厅副巡视员 胡贵玉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我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是创新工作理念。坚持四位一体乡村可持续性发展理念,围绕群众意愿,树立绿色生态发展观念,弘扬传统文化,精准定位产业,彰显农村特色和田园风貌。努力补齐农村污水处理和垃圾治理两个短板。

二是调动农民主体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完善农村集体建设项目民主决策机制,发挥乡贤带动效应,变农民群众“要我建”为“我要建”。

三是培养乡村规划师队伍。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加强培训,培育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规划师队伍。

四是完善村庄环境整治方法。将“就势造景、就地取材、就近创业”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工作方法,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激发群众智慧,调动群众力量。

五是推进乡镇污水及城乡垃圾治理全覆盖。2019年实现全省乡镇污水管网覆盖率90%以上,污水处理率75%以上;开展全省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达标3年行动,到2020年底,城市(含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以上。

夯实乡村振兴战略的社会基础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农村综合改革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吴理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建设并夯实这一战略实施的社会基础,让这个战略落地生根发芽并结出硕果。我建议从以下五方面着手,建设乡村社会基础,完善乡村治理。

文化引导。文化最容易吸引群众参与,文化最容易聚拢人气,文化最容易展现精气神,通过开展文化活动生长出一定的公共意识和合作精神。

组织建设。发展各种社会文化组织,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将农村精英中的先进分子吸纳到党组织中来。

社区营造。着力于农民社会生活共同体意识的营造,增强社区认同感和社区共同行动力,使农民能够体面地、有尊严地生活在自己社区里。

服务下沉。在进行社区营造的同时,将公共服务进一步下沉到村组,为农民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

政社互动。在基层政府和群众之间建构制度化的沟通-互动机制,及时有效地吸纳农民的利益诉求,让农民能够有序地参与到自己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中来,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抢抓机遇建设又美又富新李山

蕲春县大同镇李山村党支部书记 田祥森

李山村是一个偏僻小山村,近些年,李山人艰苦奋斗,发展了制茶、养羊养牛等产业,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2万元。我们不仅富了口袋,还通过开展一系列文明创建活动,实现了村风文明、村容整洁。

新时代如何推进实施乡村振兴?就李山村来说,要着力做好“美”和“富”两篇文章。

首先,要强化党建引领。持续深入地推行党员积分制,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当好“六员”,即三农政策宣讲员、现代科技推广员、社情民意信息员、维护稳定调解员、扶贫济困服务员、传播文明示范员。

第二,要提升村民素质。村民素质高一分,地方环境美十分。党员干部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开展争创“十星级文明户”“三八红旗手”“最美李山人”等评选活动,激发村民积极向上的生活热情,形成讲文明、树新风、爱环境行动自觉。

第三,要做强产业支撑。李山村将以驹龙园茶业公司为依托,不断壮大茶叶产业,做响茶叶品牌,推进茶旅融合。同时,继续发展牛羊养殖业。在产业发展中,让贫困户参与其中,共同致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省委财经办(省委农办)主任 钱远坤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新时期我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重大部署和总抓手,它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农”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关系到人民美好生活的获得感,要按照省委书记蒋超良的要求,在学懂弄通见实效上下功夫,做到学而悟,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学而信,坚定不移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学而用,以宽肩膀的担当、撸袖子加油干的激情和裤腿沾泥巴的作风,抓好自身的工作。

湖北是农业大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我省是重大机遇,要适应新形势和新趋势,把握新规律和新要求,牢记新任务和新使命,按照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的总体要求,谋划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下一步,重点是以“三条线”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一是围绕总书记2013年视察湖北时提出的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省的嘱托,抓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着力推进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发展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提高我省现代农业建设水平。二是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守住扶贫攻坚底线,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村和贫困县如期出列。三是围绕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农村风景线,切实抓好农村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文明乡风营造,打造新农村建设升级版。特别是要按照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要求,推进“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促进城乡资源互动对接,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体系

省农业厅巡视员 徐能海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的产业、生产、经营体系,我们将重点推进几项工作。

推进粮食产能稳定提升,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加快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开展耕地轮作休耕试点,提高农业生产设施装备水平,确保全省粮食年产量保持500亿斤以上。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实现生态宜居。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农业的绿色化、生态化、标准化建设。

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生活富裕。大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加工业向农产品主产区集中,发展产业集群。促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对接。

推进农村改革不断深化,激发农村要素活力。进一步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民对农村集体资产股份的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等六大权能,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财产性收入。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构建一主多元的农技推广体系,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应用,力争到2020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

当好新时代金融支农主力军

省农信联社副主任 冯春

农信社因农而生,倾力服务“三农”,进一步当好新时代金融支农主力军。

加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力度,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全面对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创新“农商行+”的产业链信贷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提高农业综合附加值;积极支持农民创业就业,多渠道满足农民发展规模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流通与电子商务等资金需求。

加大金融扶贫力度,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我们今年将完成50亿元扶贫小额信贷投放任务,大力支持产业精准扶贫,通过“政府+贫困户+合作社+农商行”“政府+贫困户+龙头企业+农商行”等扶贫模式,支持龙头企业引领一批、专业合作社带动一批、规模农户帮扶一批,增强金融精准扶贫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加大基础服务平台建设力度,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顺应农业农村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新趋势,全面加快“智慧银行”建设,推进手机银行、网上银行、聚合支付、POS终端等非现金支付方式,推进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多元化服务渠道,进一步打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渠道。

五种途径助力乡村振兴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青平

我认为可以通过政策、产业、教育、文化和科技五种途径,实现乡村振兴。

政策途径。依靠政治力量振兴农村,核心是健全党的农村基础组织建设,选好村党支部书记,要明白人、能干人、有公信力的人。

产业途径。乡村振兴的关键是经济振兴,发展现代农业、高附加值农业,体现农业的多功能性,以工业化思路经营农业,跳出农业抓农业,把农业发展为强势产业。

教育途径。多培养土生土长的人才,农业人才不仅要懂农业技术,还要懂经营管理,可采用订单式培养,学成后返乡工作,减少乡村精英流失。

文化途径。现在农民文化凋敝现象严重,过去重视程度不够,要把农村乡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和现代工商文化结合起来,通过繁荣乡村文化吸引80后、90后的农民留在乡村、建设乡村。

科技途径。重构农村科技推广体系,以现代科技、产业技术、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等支持农村全面发展,做到村里村外、网络连接,万里之遥、电商互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努力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

随县县委书记 毕道丽

作为全省第一版图大县,随县是农业大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生猪调出大县,中国香菇之乡、花菇之乡、稻米油之乡。如何在新一轮的发展战略中抓住机遇,实现随县乡村振兴崛起?着力探索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是关键。

继续加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效供给,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做到三个强化,即强化市场导向,把市场需求作为“信号灯”,调优产品结构、调绿生产方式、调新产业体系;强化质量安全,保证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强化品牌引领,做大做强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

增加农业功能,推进产业融合。坚持“农”字当先,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休闲农业和农村电商,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创意文化、农业地产健康养老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使农民获得更多的增值收益,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功能。

引导适度规模经营。要打破传统的耕作方式,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培育新型农业主体、大户、家庭农庄、企业、合作社,实现适度的规模化种植。

与此同时,着力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让民居变景点、乡村成风景,以点带面、连线成片,分步建设,最终形成美丽宜居村庄遍地开花。

基层干部要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武汉市黄陂区李家集街朱铺村党支部书记、博士 朱俊刚

乡村振兴战略是惠及中国亿万农民的大事,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将以“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为标准,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力争为乡村振兴战略多作贡献。

朱铺村结合本村自然及人文资源,参照田园综合体总体开发要求,按“三个板块”“四个产业”进行规划布局,围绕五年内建设成为富裕、宜居、人文、平安、智慧朱铺村的阶段目标,规划设计了19个子项目,具有很强的盈利性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完整的朱铺村发展规划蓝图。

19个子项目业态形式多样,有贴近群众日常工作生活的,也有引领未来农村新经济的,有的是以社会资本为开发主体,有的是村集体负责主持,争取3至5年全部实施完成。

村里的小农场群项目作为农业核心已经开展实施了近一年,每10亩一个小农场,分为农业生活体验区和生产区,同时具备旅游、体验、休闲、养老、教育培训等功能,实现了规模化与多样化的融合,村民更是参与其中成为生产者、服务者、管理者等多种身份,带动就业增收,得到群众普遍拥护。

整理/记者 龙报 摄影/记者 梅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