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溪”峡谷迷人的自然风光。(视界网 刘德华 摄)
村容美化后,几乎不见白色垃圾。(视界网 刘德华 摄)
宽阔的旅游公路配有步游道。(视界网 刘德华 摄)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擒虎 通讯员 陈世琴 陈登良
青山环绕,碧水盈盈,白墙黛瓦。路边房前,美人蕉、一丈红正开得烂漫。来到宜都弭水桥村,忍不住做几个深呼吸,沉浸在鸟语花香中。
很难想象,3年前,这里还是垃圾遍地,穿村而过的“丑溪”还是“龙须沟”。
短短3年,弭水桥村如何完成蝶变?
四两千斤
弭水桥曾经是远近闻名的“后进村”。走的是泥巴路,住的是土胚房,村委会只有3间破房子和几把烂椅子。
建美丽乡村,钱从哪来?
宜都财政局实施“竞争立项”,每乡镇每年申请一个村,市组织专家评审,弭水桥入围。
宜都市财政配套200万元,分两年支持该村开展庭院美化、污水处理等工作。市政府又整合其他资金1500万元,将乡村公路从3米拓宽至8米。
三年来,该村新建桥梁7座,硬化、维修公路30公里,实施安全饮水工程658户。
村书记刘大卫说:“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
一家园林公司看到了商机,投资70多万元,在该村建千亩紫薇园。农民为公司代种紫薇,村集体参与分红。仅此一项,每年就为农民增收70万元,村集体增收17万元。
资金像雪球,越滚越大。
凭借丑溪峡谷、天然瀑布、千亩花海等资源,弭水桥村又主动招商,引进旅游公司开发九凤谷景区。去年,九凤谷通过国家4A级景区初评,年接待游客突破20万人次,每年为村集体增加50多万元收入。
从一穷二白,到去年村经济总收入51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8万余元。
宜都财政局副局长黎孔金介绍,该市共有17个村进入“全省美丽乡村”试点。通过整合涉农资金, 3年来,每个试点村财政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用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带动社会投资近3亿元。
五美人家
有了钱,美丽乡村谁来建?谁来管?
村民长期养成的污水随意排、垃圾随处扔的生活习惯,如何改?
宜都的回答是,评选勤、孝、敬、诚、和“五美家庭”。
九组廖再会屋前就是丑溪。她回忆,以前村民习惯把垃圾丢在溪里,走过溪边都要捂着鼻子。
去年,村委会组织“五美家庭”评选,廖再会家庭被评为“净美之家”,奖牌被她郑重地放在堂屋中央。如今,廖再会一闲下来,就主动到溪边捡垃圾。很多村民受她影响,也参与进来。
宜都还鼓励村“两委”班子立榜样、做表率。
过去4组到8组的路,“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身灰”。刘大卫运来两车碎石,自己动手铺路。村民在旁边看热闹,不相信他是来真的。两个小时过去了,他还是劲头十足。村民受到感染,都抢着帮忙。
刘大卫还带着村干部,到溪边、村民门口捡垃圾。有干部抱怨:“不怕累,但怕村民笑话。”刘大卫沉下脸:“干部就要做表率,不然怎么劝导村民爱护环境?”
今年,村里计划建污水集中处理池,要占村民谢家新的柑橘地。谢家新不仅没要补偿,还主动配合清空了田地。
评选“五美人家”,村干部以身示范,村民们纷纷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
美丽也可“抵押”
村民汪德庆在广州打工多年。几年前,父母患重病,他只好回家种地,照顾双亲。“单纯种地,日子只能紧巴巴地过。”
九凤谷景区开业后,他想试着开农家乐,但为启动资金发愁。
宜都出台政策规定:凡是获评全镇“五美家庭”的人家,可到申请低息贷款10万元。
因多年照顾父母,汪德庆家获评“孝老之家”,成功贷款10万元办起农家乐。
记者在汪德庆的农家乐里看到,门前搭着遮阳棚,挂着大红灯笼,竹搭雅间、木制桌椅古色古香,屋场周围种满美人蕉、紫荆花。
汪德庆笑着说:“最多时一天接待了30桌客人。自家人忙不过来,还请了6个帮工。附近村民养的猪、种的菜供不应求。”
贫困户吴圣和景区签订务工合同,月薪2600元,一家人从此告别贫困。如今,景区直接解决村民就业200多人,周边农户自建农家乐、客栈26家。
民谣作证。过去说“住在丑溪口,山里的姑娘往外走,找个媳妇子家家愁”,现在是“家住丑溪口,八方宾客这里留,城里的姑娘来哒不想走”。
宜都美丽乡村建设以产业为核心,带动村民共享建设成果。
枝城镇架锅山村有千亩桃李园,过去以销售水果为主业,收入有限。近几年花开时节,该村都举办桃花节,吸引了大量游客,村民纷纷吃上旅游饭。
【记者手记】为农民建幸福家园
吴擒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宜居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不能完全依靠政府大包大揽,村民参与是不竭的力量源泉。
端正目标,才不凝聚人心;不忘初心,才能持续前行。
宜都的实践证明,地方党委、政府必须敢担当,不撒“胡椒面”,下力气整合涉农资金,多谋事、想干事、集中资源办成事。
让农民得到实惠,尝到甜头,农民岂有不参与之理?
民心聚,力量大。
发挥财政资金“引窝蛋”作用,用市场手段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美丽乡村建设,宜都 “产业+基建+文化+旅游”的美丽乡村模式越来越清晰。
(作者: 编辑:高梦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