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刘尚君)由中央网信办和文化部联合主办的“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于15日在首都博物馆正式启动。
启动仪式现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舞狮”表演。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张曈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今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启动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中华文化新媒体传播”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对如何在新形势下传承发展好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文化软实力作出具体部署。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与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联合组织开展此次活动, 以“非遗”为切入点和主题,积极探索在新媒体快速发展形势下,如何主动把握网络传播规律,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舆论氛围。
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局长黄其正在活动致辞中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是蕴藏民族精神的符号基因。分布于全国各地区各民族众多精彩绝伦的中华“非遗”,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传承、文脉赓续的重要象征,更成为我们坚定树立文化自信的宝贵源泉。不断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展示,是推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和有效举措。在网上充分展现“非遗”之美、报道“非遗”之最,对于进一步唤起广大网民关注热情,在全社会形成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氛围,也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陈通在致辞中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活态呈现的主体内容,是我们每一个人日常实践着的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烙印着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文化标识。希望大家用镜头、用笔墨、用声音,充分展现中国非遗之美、展示非遗传承人和保护工作者的精气神。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会长朝戈金发表主题演讲。他表示,此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传播活动是我国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向国际社会郑重承诺合理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次重要实践活动,也是对我国颁布《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所规定的保护工作内容的一次积极探索和努力。“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应该在‘互联网+时代’中顺势而为,在各行业各部门之间形成非遗保护的合力。”
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主要负责人代表、中国青年网总裁兼总编辑郝向宏在发言中讲述了16岁青年通过网络传播非遗项目华阴老腔的故事,认为非遗的传承和保护要发挥青年的生力军作用。采编人员代表、央视网记者刘春妍在发言中号召媒体同仁,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下所遇见的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它背后所延续的传承精神,讲好中国故事,献礼十九大。
据悉,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来自近百家中央新闻网站、地方新闻网站和商业网站,以及部分文化领域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200多名编辑记者,将分赴贵州、福建、山西、湖北四省,通过实地采访、亲身体验,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生状态和脉络根源,深入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用网络元素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充分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用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作者:连明明)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