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记者张聪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多人恐怕不会想到,国人在中秋时节最常引用的这句诗,恰恰诞生于一千多年前的湖北荆州。
除却这句往往被用来与中秋关联的句子,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的“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孟浩然归隐襄阳时所作的“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夜归鹿门山歌》),杨万里为同僚赴任湖北所赋“黄鹤楼前作重九,水精宫里过中秋”(《送周元吉显谟左司将漕湖北》)等,写的都是在湖北看到的那一轮月亮。
古人为何好咏月?写于湖北的那些月亮背后拥有怎样的故事?古代诗人和词人为何青睐湖北这方水土?昨日,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湖北省古代文学学会理事、以唐宋文学及古代城市与文学为研究方向的学者陈燕妮接受楚天都市报专访,在中秋时节为读者释疑解惑。
从无情月到情感之月,穿越时空的特质让古人爱上月亮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提到为何古人喜欢在诗歌中以月亮为意象,陈燕妮特意引用了欧阳修的这句词。情痴无关风月,欧阳修此词,说的是清风明月本就先于人存在,“只是因为人移情在清风明月之上,清风明月便成为古人寄托情感的最普遍对象。”
移情,让月亮最终变成常用的诗歌意象,而古人选择月亮来“移情”,在陈燕妮看来则是因为月的特质,“月光是普照大地的,它可以充满在整个空间中,相隔天涯的人却能看到同一轮月亮,月就在无意之间连接起了两地的思念。”
由此,用遥望月亮来指代思念的做法,从先秦时便开始了,“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国风》中的《月出》,就是男子表达对女子的思念;而到了东汉时的《古诗十九首》,又有了女子思念男子的“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当然,月不只是情人间的思念,李白写给王昌龄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诉说的是友情,而“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则是亲情了。
陈燕妮说,从先秦到今天歌词中的“月亮代表我的心”,正是一代代诗人词人强化了月亮“相思”的含义,使得月从“无情之月”变成了“情感浸淫之月”,因此,才有那么多的诗歌用月来寄托情感。
海上生明月是最著名的湖北月,但其初心并非思念亲人
落脚到写在湖北的月亮,最著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自然是拥有那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望月怀远》。陈燕妮提到,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张九龄因被李林甫排挤遭到罢相,随后遭贬荆州,《望月怀远》正是写于此时。但她也特别提到,这首诗并不像常人解读的那样,是以“天涯共此时”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某种程度上,它表达的是张九龄在政治落败之时,一种与君王重新遇合的期待。”陈燕妮解释,其实从屈原的《楚辞》开始,所谓君臣遇合就常以男女情感的隐喻来表达。所以,《望月怀远》中的二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和四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表达的都是对“重回中央的期待”。
当然,消解掉这首诗歌的政治含义,《望月怀远》在表达对月相思的情感运用上是炉火纯青的。在陈燕妮看来,这首诗恰恰是月光打通了时间、空间的范本。
“海上生明月并不是指诗人在海边。这首诗写的是荆州长江边的月亮。张九龄站在长江边,看到的月亮与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的感觉类似,所以可以由江推及遥远的海面。”而在“天涯共此时”一句里,时间也被打通。
此外,此诗最后一联化用陆机“揽之不盈手”的诗意,传达出“相思却不能抵达”的遗憾,也恰恰能打动古往今来因距离阻隔无法相见的人们。
古诗词中最受欢迎的湖北元素,除却黄鹤楼,那就是襄阳
荆州月、襄阳月、黄州月、武昌月……再联想多首与黄鹤楼、三峡有关的名篇佳句,为何湖北会在古人的诗词中备受欢迎?
在陈燕妮看来,这个现象除了与湖北拥有黄鹤楼有关外,还与湖北地处长江中游,是为南来北往的要道有关。
她特别提到了襄阳,表示在自己的了解中,因为襄阳地理位置的关键,古代诗人词人多往来于襄阳。比如唐人就多经由汉水来到湖北境内,杜甫就写过“便下襄阳向洛阳”,而王维到过襄阳的汉江,还写下了“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眺》)的美景。
“襄阳上流门户,北通汝洛,西带秦蜀,南遮湖广,东瞰吴越”,身为南船北马的要冲之地,襄阳也是古代朝廷贬谪官员的必经之地,一旦有类似情况的诗人、词人经过,他们留下的诗句其含义便更深广了,陈燕妮就提到宋之问《渡汉江》中的那一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当然,除了地理位置,襄阳的历史名城地位、其境内的自然景观也是吸引众多文人到访的关键。此外,因为孟浩然的存在,后世不少追慕他的文人也纷纷踏迹襄阳,中唐诗人施肩吾就曾专程来到襄阳,写下“鹿门才子不再生,怪景幽奇无管属”。
而在襄阳多入诗之外,襄阳也出诗人,陈燕妮就提到,《全唐诗》中搜录的湖北籍诗人几乎全是襄阳人,除了孟浩然之外,张继和原籍襄阳的杜甫,都是名家。
相关链接
送周元吉显谟左司将漕湖北
杨万里(宋)
君诗日日说归休,
忽解西风一叶舟。
黄鹤楼前作重九,
水精宫里过中秋。
职亲六阁仍金马,
喜入千屯看木牛。
绣斧先华谁不羡,
一贤去国欠人留。
夜归鹿门山歌
孟浩然(唐)
山寺钟鸣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夜来去。
中秋夜泊武昌
刘淑柔(唐)
两城相对峙,
一水向东流。
今夜素娥月,
何年黄鹤楼。
悠悠兰棹晚,
渺渺荻花秋。
无奈柔肠断,
关山总是愁。
(作者: 编辑: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