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经济新闻

近2万家企业落户湖北自贸区 200余项创新助力开放新高地

发布时间:2018-11-16 08:00:32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记者艾红霞、雷闯、通讯员江畅)11月15日,省委宣传部召开湖北自贸区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去年4月1日挂牌以来,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源源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市场活力迸发。截至9月底,武汉、襄阳、宜昌三大片区共新增市场主体19657家。

  据介绍,新设的19657家企业中,外资企业151家,合同利用外资33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21亿美元;完成进出口总额1536亿元人民币,约占全省同期的三分之一。

  挂牌运行以来,湖北自贸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初步形成20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改革试验田的“苗圃”效应显现。

  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引凤求凰。深化放管服改革,试行“先建后验”,项目审批时间缩短70%以上,企业设立审批时间从7个工作日减至1至2个工作日;国内首推不动产抵押权变更登记改革,方便企业开展无还本续贷,缓解融资难题;创新通关监管服务,湖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使报关效率提升80%,一类企业出口退税“当日申报、当日退还、当日到账”。

  据第三方评估机构普华永道评估,截至目前,湖北自贸区170项改革试点任务已启动166项,启动率98%,其中136项已取得可检验成果,占比82%。为支持湖北自贸区建设,一年来已有10个国家部委、39个省级职能部门以及3个片区印发支持湖北自贸区建设的政策文件共计194份。

  湖北自贸区态势扫描:开放高地 活力迸发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艾红霞 雷闯 通讯员 江畅

  光纤光缆国内市场占有率66%、国际市场占有率超25%;

  新发传染病药物及疫苗研发生产规模全国第一,麻醉药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

  拥有全球首个商用可控制可定位胶囊内镜机器人系统、全球首台数字化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仪(PET)……

  开放的高地,活力迸发!在11月1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省商务厅副厅长胡中海介绍,湖北自贸试验区获批以来,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等高端产业集聚态势明显。

  国内首根仿生人造血管“湖北造”

  湖北自贸区改革创新红利的释放,让全球的高端产业加速向武汉、襄阳、宜昌聚集。

  各项“第一”,竞相涌现。

  国内首根仿生人造血管是湖北造,自贸区新发传染病药物及疫苗研发生产规模全国第一,麻醉药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激光医疗设备研发及生产规模全国第一,建成了中部地区最大的新药研发中心和国内最大的基因测序健康医学产业中心。

  三大片区根据自身定位,在高端产业聚集上各显神通。

  武汉片区引进50多个光电子信息重大项目,总投资额2000多亿元,已形成五大千亿产业和两大新兴产业格局,完成“芯片-显示-智能终端”全产业链布局。目前,武汉已成为我国光通信领域最大的技术研发和生产基地,光纤光缆国内市场占有率66%、国际市场占有率超25%。此外,以小米、海康威视、科大讯飞、奇虎360、小红书、尚德机构为代表的60多家知名企业,纷纷将总部或“第二总部”落户光谷,武汉片区科技创新实力加速提升。

  襄阳片区规模以上新能源汽车企业实现年产值超过150亿元,正在着力打造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宜昌片区聚焦生物医药产业,挂牌以来总投资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5个。

  4名诺奖得主来了

  产业的基础是人才,湖北片区打造产业高地,人才基础功不可没。

  11月11日,武汉片区迎来又一国际大咖:光谷企业美益添生物医药(武汉)有限公司与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爱德华·莫索尔携手,共建诺贝尔奖工作站。

  爱德华·莫索尔现为挪威皇家科学院院士、心理学家,2014年因找到“不会迷路的细胞”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该发现对于神经药学,尤其对阿尔茨海默病(即老年痴呆症)研究有益。

  至此,在湖北自贸区一显身手的诺贝尔奖得主增至4人。

  “发展高端产业,必须要有高端人才。”胡中海介绍,三大片区相继推出放宽外国留学人员在自贸区工作许可条件、实施外籍人才口岸签证政策、允许外籍人才多岗位兼职、设立外籍高层次人才申请永久居留直通车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如,武汉片区以“3551光谷人才计划”和“四大资智聚汉工程”为重点,推进招才引智;襄阳片区建设国际人才服务港,打造国际人才引进“直通车”;宜昌片区建立高层次人才项目年度述评制度和问题清单认领制度。

  目前,除4名诺奖得主,湖北自贸区还聚集了75名中外院士、400余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以及上万名博士生,形成“金字塔”型多层次人才体系,成为中部首屈一指的顶尖人才高地。

  新机构新产品“翩翩起舞”

  打造产业聚集高地,金融是血脉、是核心。

  “为破解融资难融资贵,湖北自贸区发展科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目前,三大片区已设立9家科技分(支)行、19家科技特色支行、13家科技担保机构、15家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和200多家科技金融中介服务机构。此间,自贸区推出了专利权质押融资、财政科技创新贷、合同能源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和供应链融资等金融产品与服务,让企业有更多直接融资渠道。

  收获之季,硕果累累。三大片区内企业累计发行债务融资工具13只,融资额107亿元;通过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推出全国首个“海外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板”,实现首批3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集体挂牌;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总规模100亿元的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落户武汉片区。

  宜昌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文学介绍,宜昌片将企业沉睡在税务、海关、商贸等部门的数据变成“财富”,为银行授信提供支撑,而优质企业获得资金“血液”。以“财政出口增信贷”为例,推广仅一年,已为兴发集团、人福医药等30家企业发放贷款4.9亿元。

  此外,三大片区还新成立、引进了一批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公司,不断创新融资渠道。如宜昌片区引进的第一家融资租赁公司,在注册当月就成功办理了两笔总计1200万元的融资租赁业务,降低了企业资金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