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经济新闻

武汉璇宫饭店一悬6年 百年老店沦为江汉路最大废楼

发布时间:2013-12-14 06:09:31来源:SRC-13

    产权错位丧失十年良机

    但这1000多万元的“硬件资产”,璇宫只吃了5年。

    上个世纪90年代,璇宫饭店从事业单位脱钩转企后,失去了外事接待的政策扶持,客源大量流失。同时武汉高档酒店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与之相比,老国企璇宫饭店管理落后,服务质量也被甩开一大截,开始由盛转衰。“你不主动转制,市场会倒逼着你转。慢慢地,竞争优势丧失殆尽。”陈怀清对记者称。

    1993年,璇宫饭店出现亏损,设施老化问题也开始出现。“设备得改造,但是没有钱,要改制转变职工身份,也没有钱,最后才想到合资。”陈怀清对记者称。

    然而,产权和经营权分离的问题,如同改革路上的拦路虎,将投资者一次次吓退。

    时任省国有资产管理局副局长王文涵说,璇宫饭店的房产权和经营权,在1958年前是重合的,以后资产移交过程中出现了“两张皮”的问题,璇宫饭店的房产一直由武汉市直属房地产公司管理,璇宫饭店反而成了承租方,需每年向该公司缴纳租金。

    产权不到位,经营权被悬空,企业的发展机遇一失再失。邢国丽对记者称,饭店无力吸纳投资,“这一拖就是10年,有多少企业经得起10年的等待。”

    300万债权难倒金字招牌

    等到2003年,武汉市房地局终于松了口,同意以800万元的价格出售璇宫饭店房产证,困扰璇宫饭店几十年的产权问题终于有了解决办法。然而,此时的璇宫饭店已资不抵债,根本拿不出这笔钱。

    陈怀清介绍,当时璇宫饭店有3000万元的银行贷款无法偿还。经过协商,债权人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同意以不到300万元的国企优惠价将债权出售。

    可是,璇宫饭店这时连300万元都拿不出来。

    按照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这时,破产或许是最佳的选择。然而,璇宫选择了“合资”式债务重组,以解决债务为目标的合资,给璇宫带来太多遗憾。

    这时候,合涌源公司出现了。

    “当时是我们财务部的一个经理在北京开会时认识了林大蔍,就将他引荐给当时的管理者。”黄杰称。

    林大蔍是祖籍福建的美籍华人,是上海合涌源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7年,合涌源与省海外签订合资协议,入主璇宫饭店。陈怀清说,“合涌源做了两件事,一件用300万买下了璇宫饭店的债权,一件出钱帮助璇宫饭店把房产证收回。”

    合涌源获得的,是璇宫饭店的控股权。“不到3000万,璇宫饭店就给他了。”说起当年璇宫饭店产权的转让,已经退休的陈怀清直呼可惜。

    协议签订的同年12月25日,璇宫关门停业“休克”改制,200多号璇宫员工几乎全部下岗。

    股东矛盾梗阻二次救赎

    关门停摆期间,纠纷不断,被买断的员工,甚至在公司领导汽车上安装跟踪器。

    2009年,璇宫饭店合资公司终于成立,新的转机显现。“公司一成立,第一件事就是启动饭店的改造工作。”邢国丽介绍,最初的改造计划是对璇宫饭店实施整体改造,引入新的运营机制,将璇宫饭店打造成江汉路商圈的高档商务酒店。根据计划,改造工程2010年初就可以结束,饭店重新开业指日可待。“经过改造,饭店的级别定位也将从三星升为四星。”

    然而,这个美好的计划却因股东之间的矛盾而流产,5000万元改造资金是矛盾的焦点。

    停业两年无营业收入,在国有股股东省海外旅游集团总经理付汉桥看来,这个时候要省海外追加资金,按照一个自己并未参与决策的方案去改造,“不可能”。“合涌源是绝对控股,所有事情都是由他来定的,我们的意见不受尊重。”付汉桥称,即使参加股东大会,省海外也无法左右合涌源的决定。“之前一直停着没改造,你现在想搞这搞那,我们赔不起。”

    在意见无法调和的情况下,省海外提出转让股权,完全退出璇宫饭店。“合涌源愿意我们就转给他,不愿意我们就转给第三方。”付汉桥说。

    最终,合涌源公司又以1260万元收购了20%的股权。

    从改造陷入僵局到收购完成,璇宫饭店的改造计划又停滞近三年,璇宫饭店再一次失去自我救赎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