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经济新闻

劲牌“先锋号”改写酿酒规则

发布时间:2018-05-22 10:57:57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张茜通讯员柯华林

在劲牌,有这样一群人,爱琢磨、爱实践,摇臂机器人、红外感温成像……一批批改写传统酿酒“游戏规则”的技术被他们研发出来,让劲牌魅力指数一路飙升,稳居国内酒企第一方阵。

5月,这群人扎堆的地方——劲牌设备改造小组,被全国总工会表彰为全国工人先锋号。

他们到底“牛”在哪?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赴劲牌位于阳新县枫林镇的酿造总厂一探究竟。

用“体力”变成用“电力”

“蒸锅泄压完成,请加闷粮水!”枫林酒厂一车间控制室里,蒸粮一班班长李强根据屏幕上弹出的提示窗口轻点鼠标,设备立即开始加水。

过去最耗人力的入池发酵车间,两米深的发酵池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不锈钢料斗。糖化好的原料,输进料斗后,被叉车送进恒温发酵车间,不再需要人工搬运。

这是劲牌首创的小曲酿造新工艺车间,偌大的车间里井然有序,却只见少量的员工。“传统酿酒工艺完全靠人工完成,劳动强度大,现在年轻人愿意从事重体力活的越来越少,企业面临用工难。”劲牌相关技术负责人沈永祥表示,2009年开始,劲牌率先提出机械化酿造想法,组建设备改造小组。“没有经验可循,每一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设备改造小组组长张绍胜表示,当时,按传统酿造工艺规划的枫林酒厂已经开建,有了新工艺构想后,酒厂立即停工,等待试验结果。这给他们很大的压力和动力,对各工序攻坚再攻坚。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历不计其数的失败后,新的工艺终于研发成功。2011年7月,一座现代化的酿酒车间在阳新枫林镇投产。劲牌“小曲酒酿造新工艺”不仅推动了中国酿酒行业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也改变了千年酿酒历史。“按酿造总厂现有的产量测算,新工艺比传统工艺需要的人工减少了60%以上。”沈永祥说。

减下来的人去哪儿了呢?劲牌将他们调到新建的车间里,确保“没有一名员工因为技术进步而失业”。

“凭空”研发上甑“史诗装备”

在车间蒸甑前,一字排开的12台摇臂机器人引人注目。这些机械臂于2015年10月“上岗”,是设备改造小组与合作伙伴从无到有“凭空”研发设计出来的。

当它们感知到酒甑温度开始变化,酒槽下已有蒸汽,但还未冒出之前,便挥舞着手臂开始干活:迅速均匀地将酒醅铺洒在酒甑里,再将料盖好进行蒸馏,整个上甑过程一气呵成,全程无人工干预。

拥有它们之前,白酒酿造中的核心工序——上甑,只能靠老师傅凭经验操作。但酿酒车间温度高达60℃,极大影响人工操作,出酒率也不稳定。“机械臂安装了红外成像设备,能够捕捉酒甑原料表面温度场的微小的变化,再通过后台的计算分析改变机械臂原料散布动作。”劲牌酿造总厂设备经理姚毅表示,机器换人不仅仅是减少工作量,而是让机器用人的思维去体验和操作。“智能机器工作质量比人工更高更稳定,员工也不用再受高温煎熬。”姚毅说,现在出酒率同比增加4.34个百分点,以往酒尾平均为2%,而现在为零,不仅减少浪费,酒的品质也得到提升。

沈永祥算了一笔账:以年产100万吨原酒算,现在每年可节约用水1400万吨,节约粮食20万吨,减少废水排放460万吨。“不仅是经济账,更是环保账、社会效益账。”

酿酒不再“女士止步”

俗话说“酿酒百人,难有一女”,而在劲牌酿造总厂各车间,随处可见的女员工成为靓丽的风景。

柯海艳是枫林镇人,此前在深圳打工,一年最多回来一次,成了儿子眼里的“陌生人”。2013年,得知劲牌招工的消息,柯海艳夫妻俩第一时间回来应聘。“刚来时是手工吊酒,即使做了心理准备,还是吃不消。”柯海艳说,要不停地把甑里的粮食推平,一天下来胳膊都抬不起来,倒槽时蒸汽大,温度非常高,还得小心保护自己。

为了家庭团聚,柯海艳咬牙留了下来。随着设备改造小组的不断努力,新工艺生产线日益成熟,车间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2016年12月,柯海艳调到一车间工作,“只需要监测机器操作,做好设备维护,工作量大大减轻了。”

收入方面,以前在外打工,柯海艳每个月除去餐费、房租、车费等开销,攒不了几个钱;如今她每月有4000多元工资,公司三餐免费,住在家里,“生活开销不大”。最让她欣慰的是,陪儿子的时间多了,儿子的心事也乐意跟父母分享。

四车间入池一班共14名工人,女性就有7位,“都是机械化操作,我们负责接料、盖料,不费劲。”柯春芳说。目前,酿造总厂共有员工800多人,其中女员工占三分之一,多数是本地人,工作家庭两不误。

近十年,劲牌技术改造投入超过10亿元,“技术的进步换来了数千家庭的团聚,很值得!”张绍胜说,这也是设备改造小组不断前进的动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