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经济新闻

手拿现金却买不到足够的麦草 秸秆变板材遭遇新的产业困局

发布时间:2018-06-26 07:17:05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严运涛 通讯员 刘洋

过去,农民图省事,把秸秆当作垃圾,一烧了之。

如今,荆门市东宝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秸秆板材企业,使秸秆变废为宝,串起一条“绿色家居全产业链”。

然而,“稻草变黄金”带来新的产业困局——秸秆走俏催生收购难,板材企业“吃不饱”。

一根稻草,串起一条绿色产业

6月22日,走进湖北凯利板业有限公司,原料仓库里堆放着捆扎好的小麦秸秆,叉车来回往返将秸秆送到生产线的进料口。

粉碎、筛选、施胶、热压……一道道自动化生产工序过后,生产线上源源不断地“吐”出板材。

褐黄色的板材散发麦草的芳香,因此取名“禾香板”。国家林业局人造板检测中心的报告显示,禾香板的密度、强度、弹性等性能全部合格。公司董事长宋述田说,这种禾香板材不含甲醛、表面光滑、可锯可刨,能直接进行贴面或油漆,深受亚丹、欧派等国内一线家居品牌企业的青睐。

2015年,看中农业大市荆门丰富的秸秆资源,宋述田投资5亿元在东宝工业园建厂,成为荆门第一家秸秆板材生产企业。一石激起千层浪,看中凯利板业的板材资源,亚丹家居、诗尼曼家居等大型定制家居企业纷纷落户东宝。到5月底,东宝区已引进6家定制家居企业,涵盖板式定制家居、智能定制家居、实木定制家居等领域。

家居企业接连落户,又引发板材企业集聚。去年,秸秆板材产业的巨头万华集团投资32亿元,在东宝打造占地千亩的秸秆综合利用生态产业园。“农作物秸秆—环保板材—生态家居,一根稻草串起一条绿色产业。”东宝区林业局党组书记陈军说,根据规划,到2020年,东宝绿色建材产业园将培育亿元绿色建材企业30家以上,实现年产值200亿元。

买不到草,板材企业“饿肚子”

进入6月底,小麦收割已告终结。看着两个空荡荡的仓库,宋述田很无奈:手拿2500万元现金,却买不到足够的麦草。

凯利板业设计年产能15万立方米禾香板,去年3月投产,经过一年的发展,年产能只达到7.5万立方米禾香板。这意味着企业有一半的产能闲置。

开工不足,是市场需求不旺吗?“不是。”宋述田说,公司的禾香板供不应求。反倒是因为产能不足,很多订单都不敢接。

连锁反应传导至比邻而居的亚丹家居。亚丹家居总经理章登俊介绍,公司今年只用了凯利板业生产的2000立方米禾香板,占原定需求量的20%。受此影响,公司生产的禾香板家居产品下降一半。

凯利板业的产能为啥不能释放?原料不足卡脖子。“吃不饱就不能长个子。”宋述田说,公司一年需要9万吨秸秆,去年,公司只收购到4.8万吨秸秆。今年五一刚过,小麦收割前夕,宋述田就筹集了2500万元资金,派出10名员工到沙洋、天门、当阳等地收秸秆。“这几年秸秆收购价格一直在上涨,今年秸秆价格已由去年的380元/吨涨到460元/吨。”宋述田说,尽管价格上涨,但收购仍不顺利。一个月下来,公司只收购到1万吨秸秆,4个仓库只装满2个。

面临“买草难”的不止凯利板业。去年落户东宝的万华板业,计划本月底投产。东宝区农机局局长鲁志山说:“这是一个‘吃秸秆’的大户,一年要利用秸秆38万吨。”荆门万华生态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志坚介绍,考虑秸秆收购困难,公司已向地方政府求援,请求协调解决秸秆收购问题。

政府补贴,鼓励大户建秸秆收储点

真的是秸秆不够么?

凯利和万华两家企业年秸秆需求量50万吨,虽然东宝区每年产生秸秆只有18万吨,但放眼全市、乃至江汉平原,原料绰绰有余。鲁志山说,荆门每年农作物种植面积900多万亩,产生秸秆414万吨,秸秆量大、种类多,足够支撑起几个大板材企业的需求。

既然一头是秸秆产量充足,一头是板材企业高价买草,为何供求两端无法有效对接?在东宝区仙居乡玉莹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帮国看来,秸秆收储企业信息不对称是一个重要原因。

张帮国在仙居乡双龙村流转了1800亩地种植水稻。去年,他响应政府号召收了1800亩秸秆,秸秆收上来了,卖却成了问题。“乡里没有秸秆收储点,我自己又找不到门路。卖不出去的秸秆堆放在稻场上,秋季几场大雨后,秸秆全烂了,亏了不少。”张帮国说。“秸秆的收集、运输、储藏比较难、成本高,如果没有固定的合作伙伴,谁敢贸然投资收储点?”宋述田认为,在市场条件下,要建立健全收购体系,在发挥价格的杠杆作用之外,还需要政府的“有形之手”在信息收集、壮大收储企业等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秸秆板材企业的困境,倒逼政府伸出‘有形之手’。”鲁志山介绍,今年东宝区出台了秸秆收储利用补贴方案,计划5年投入2000万元,鼓励种植大户、合作社、社会资本建立收储点。

按照方案,在东宝辖区内购买收割打捆机具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和收储企业,在享受省市统一补贴外,由区级财政进行叠加补贴,购买打捆机的每台补贴1万至4万元,收储点补贴10万至20万元。

得知此信息,张帮国心动了。6月中旬,张帮国投入90万元开建秸秆收储点,希望能在“草里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