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健康新闻

湖北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获成功!患者苦等供体可望缓解

发布时间:2018-12-05 18:55:21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获成功 心脏移植患者苦等供体可望缓解

12月5日,医生为人工心脏植入术后的田先生进行身体检查。

湖北日报讯(记者龙华、通讯员刘坤维)所有药物治疗手段都已穷尽,始终等不到合适的心脏移植供体,生命危在旦夕,37岁心衰患者田先生几近绝望时,医生为他植入一颗人工心脏,绝处逢生。12月5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在汉宣布,湖北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获成功。因心脏移植供体缺乏,而煎熬等待的终末期心衰患者有望迎来曙光。

田先生在病房中休息。

人工心脏又叫心室辅助装置(VAD),它的工作原理就是将心房或心室的血液引流到辅助装置,通过人工血泵升压后,再回输到动脉系统,起到部分或全部替代心脏做功,维持血液循环。带领团队完成该手术的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教授介绍,人工心脏植入术已获批在国内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此前,国内仅有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有成功案例。

患者田先生是武汉人,2013年开始,出现活动后胸闷、气喘等症,并伴随下肢浮肿。5年间,田先生一直在其他医院治疗,期间病情时好时坏,始终无法治愈,严重时甚至会晕倒。几经辗转,田先生找到董念国。

人工心脏泵通过腹部线路连接体外控制器。

入院当天,田先生被确诊为扩张性心肌病,已进入心衰终末期,需要心脏移植。然而,田先生体重106公斤,而传统的移植器官提供者平均体重为70公斤,并不适合他。对心脏移植而言,供体匹配要求更高。

田先生一边治疗稳定病情,一边等待合适供体。协和医院为其“心源”在全国进行寻找匹配,但一直未果。9月中旬开始,苦等两个月的田先生病情持续恶化,频繁发作急性心衰,呼吸困难,药物治疗效果欠佳。

心脏移植是治疗心衰的最有效手段,但由于心脏移植供体缺乏,许多患者在等待匹配“心源”的过程中就不幸离世。“患者等待的煎熬和痛苦,我们感同身受,却也很无奈。”董念国说。

摆放在医院中的一台人工心脏泵和体外控制器。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等待心脏移植患者死亡率达到2.9%/月。同时,还有相当数量患者有移植排斥、不耐受移植手术等禁忌症。

人工心脏可弥补“心源”紧缺问题,主要用于患者等待移植前的过渡,同时对排斥移植或耐受不了移植的患者,人工心脏更是终极治疗手段。董念国介绍,这项新技术在国外已经比较成熟,2013年起全球人工心脏植入数量就已超过心脏移植数量,目前年手术量超过2500例,并还在逐年增长。

9月30日,协和医院组织全院会诊,专家一致认为,田先生可考虑植入左心室辅助人工心脏,先改善心功能,再等待供体移植。

10月8日,历经6小时后,田先生手术顺利结束。此后,他又经过异常艰难的术后恢复,经过一个多月的重症监护治疗,于近日转入普通病房,身体逐步恢复。田先生接下来必须要熟练掌握人工心脏装置的携带和使用。

链接>>

何谓人工心脏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到终末期时的一种表现,患者心脏功能逐渐衰竭、生存质量急剧恶化。

“以田先生为例,心衰让他在术前已完全无法睡觉,两腿水肿,行走困难,生活质量很差,家属的照料压力更大。”董念国说。

心脏移植是治疗心衰的最有效手段,但供体紧缺,人工心脏可有效弥补“心源”问题。但进口人工心脏价格约百万元,且未获批准进入国内。因此,我国正加紧该技术的国产研发和临床应用。田先生此次植入的是一款已获批国内临床试验阶段的国产人工心脏。它安置在田先生左心室上,通过一个人工心脏泵,把病人心室的血流引出来,再泵入到人体的体循环,让患者已近衰竭的心室得到“休息”。

董念国介绍,人工心脏分为体内和体外两种,田先生此次手术安装的是体内VAD,优势在于血栓发生率低。康复后,除了游泳以外,患者几乎可进行所有的活动。统计显示,人工心脏植入术后一年生存率和两年生存率为80%和70%。

据协和医院介绍,由于尚处于临床实验阶段,该款人工心脏不收取患者费用,而手术及各项相关治疗费用约30万元。

人工心脏的运转必须通过体外控制器连接电源,而且需要定期置换电池和充电。记者看到,田先生的人工心脏体外控制器通过腹部一根电线连接体内的“心脏泵”,大小约IPAD大小,6斤左右。每次安装两块电池,每块电池可使用4-6小时。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龙华 通讯员 刘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