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龙华、余瑾毅、通讯员刘坤维)所有药物治疗手段都已穷尽,始终等不到合适的心脏移植供体,生命危在旦夕,37岁心衰患者田先生几近绝望时,医生为他植入一颗人工心脏,绝处逢生。12月5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在汉宣布,湖北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获得成功。煎熬等待心脏移植供体的终末期心衰患者迎来曙光。
人工心脏又叫心室辅助装置(VAD),它的工作原理就是将心房或心室的血液引流到辅助装置,通过人工血泵升压后,再回输到动脉系统,起到部分或全部替代心脏做功的作用,维持血液循环。带领团队完成该手术的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教授介绍,人工心脏植入术已获批在国内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此前,国内仅有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有成功案例。
患者田先生是武汉人,2013年开始,出现活动后胸闷、气喘等症,并伴随下肢浮肿,5年间病情始终无法治愈。几经辗转,田先生找到董念国。
入院当天,田先生被确诊为扩张性心肌病,已进入心衰终末期,需要心脏移植。然而,田先生体重106公斤,而传统的移植器官提供者平均体重为70公斤,很难有适合他的供体。对心脏移植而言,供体匹配要求甚高。协和医院为其“心源”在全国寻找匹配,但一直未果。9月中旬开始,田先生病情持续恶化,急性心衰频繁发作,呼吸困难,药物治疗效果欠佳。
心脏移植是治疗心衰的最有效手段,但由于心脏移植供体缺乏,许多患者在等待匹配“心源”的过程中不幸离世。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等待心脏移植患者死亡率达到2.9%/月。同时,还有相当数量患者有移植排斥、不耐受移植手术等禁忌症。
人工心脏可弥补“心源”紧缺问题,主要用于患者等待移植前的过渡,同时对排斥移植或耐受不了移植的患者,人工心脏更是终极治疗手段。董念国介绍,这项新技术在国外已经比较成熟。2013年起全球人工心脏植入数量就已超过心脏移植数量,目前年手术量超过2500例,还在逐年增长。
9月30日,协和医院组织全院会诊,专家一致认为,田先生可考虑植入左心室辅助人工心脏,先改善心功能,再等待供体移植。
10月8日,经历6小时后,田先生手术顺利结束。此后,他又经过异常艰难的术后恢复,经过一个多月的重症监护治疗,于近日转入普通病房,身体逐步恢复。
(作者:张惟乔)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