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钟乐舞》演奏现场
楚天快报讯 本报记者朱道全
由随州南郊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编钟乐舞》作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保留节目享誉世界,出访过美国、加拿大、日本等57个国家和地区。今年1月,随习近平总书记出访埃及的湖北编钟国乐团,根据该节目浓缩的两分多钟的演出,再次惊艳埃及。
如今,整台《编钟乐舞》升级再版,以新的姿态面世,4月14日、15日在湖北剧院全球首演。5月23日至6月5日,再版《编钟乐舞》将前往澳大利亚的悉尼、堪培拉、墨尔本三地演出6场。
4月16日,省歌剧舞剧院院长卢向荣带领再版《编钟乐舞》部分主创人员来到随州,参观博物馆、走访曾侯乙墓遗址、观看最新的随州版“编钟乐舞”表演,零距离感受曾随文化,为即将开展的澳洲巡演做准备。
《编钟乐舞》灵感来源于曾侯乙墓编钟
1978年,随州擂鼓墩出土的稀世珍宝曾侯乙编钟,举世震惊,1983年前后出土编钟复制成功。这一音乐史上的重大发现,让艺术家们的灵感迸发。
原湖北省歌舞团团长蒋桂英当时就寻思能否把编钟搬上舞台,扩大影响。经向省文化厅汇报,省博物馆与省歌舞团联手在当时的湖北剧场,用新复制成功的编钟连演3场,令人耳目一新,获得好评。
省歌舞团成员坚定了仿造编钟的决心,1983年拿着省文化厅拨的5万元,他们立下“军令状”,就干了起来。当年条件有限,大家齐心协力,能自己做就自己做。他们请铸造厂铸造了24件套编钟,自己反复调音;埙自己烧制;篪自己制作;编磬是演奏员刘民则等人用从襄阳采购回的石头,一块块用磨刀石打磨的,手都磨出了血泡,由此诞生了该团著名的“编磬精神”。
在两版中均担任音乐总监的彭先诚说,当年的编钟乐舞是典型的集体智慧结晶。乐器做好后,发动大家集体创作,择优选用,并不断交流、碰撞,几易其稿,逐渐形成统一风格。今天的节目单上,“作曲”一栏仍保留一长串名单,共有10人。
1983年,编钟乐舞创排出来后,赴北京演出即引起轰动,“一连演了20几场,回不来”,蒋桂英说。第一次出国演出,则是在日本的万国科技博览会,承载着古老中华文明的编钟一经亮相,便令外宾震惊。1983年至1998年,《编钟乐舞》总计演出1000余场,不仅舞遍大江南北,还出访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卢森堡、日本等57个国家和地区。
再版《编钟乐舞》将开启新一轮全球巡演
据了解,由于培养观众和创作推出新剧目等原因,1998年之后的18年间,《编钟乐舞》再没有以整台剧目的形式出现在观众眼前。
为传承舞台艺术精品,去年起省歌剧舞剧院启动了《编钟乐舞》的复排、再版工作。再版总导演汪斌介绍,再版尊重老一辈艺术家的艺术经典,传承“歌有楚声、乐有楚韵、舞有楚风”,从剧本结构调整、音乐制作和演奏的丰富化、舞蹈表现及舞美呈现升级等方面,进行了再创造。与老版相比,舞台呈现增强了之前分散节目的内在联系,形成了《千古绝响》《乐舞阡陌》《八音合鸣》《楚韵千秋》等4个篇章。再版200多套服装采用印、绣等多种手段,图样元素来自楚国壁画,呈现了楚服中最有特点的龙凤纹等纹饰,将雍容华贵、绚丽多彩的盛楚展现得淋漓尽致。“再版后舞美、灯光的三维呈现,会达到令人震撼的效果,让观众认识到编钟才配得上‘国之重器’。”省歌剧舞剧院院长卢向荣说。
3月29日,省歌剧舞剧院近百位演员在武汉珞珈山剧院试装,彩排了《编钟乐舞》两个片段。根据曾侯乙墓出土古乐器复制的编钟、编磬、建鼓、古琴、古瑟等十多件乐器“八音合鸣”,男女舞者长袖纷飞,把观众带回了两千多年前的盛楚时代。
4月14日、15日,《编钟乐舞》2016再版在湖北剧院首演,现场上座率达九成之高。1小时45分钟的演出,也收获观众和各地演出商们的一致评价,“美极了!”
据介绍,此次《编钟乐舞》中演奏的编钟,是今年初随习近平总书记出访埃及的编钟,也就是上世纪80年代省歌剧舞剧院仿造的那一套。其他乐器,如建鼓、鸟架鼓、缶、十弦琴、五弦琴、瑟、竽等,都是再版时参照曾侯乙墓出土音乐文物专门新制的,发音效果更好,真实完整再现古代八音合鸣的演奏场景。
再版《编钟乐舞》预计将于5月下旬赴澳大利亚巡演,开启新一轮世界巡演的旅程。
背景链接
1978年6月底,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发掘工作总体告捷。为了弘扬历史文化,有关专家作出了将古编钟搬上舞台的设想。当时省歌舞团的艺术家们经过三年时间的准备,在省博物馆以及全国30多位音乐、舞蹈、美术、史学家的帮助下,用半年时间仿制出了编钟等一批古乐器,创作出一台反映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文艺节目——《编钟乐舞》,并于1983年8月成功首演。
1983年至1998年,《编钟乐舞》不仅舞遍了大江南北,还出访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卢森堡、日本等57个国家和地区,总计演出1000余场。参演了国庆35周年庆典、迎香港回归、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第十一届亚运会艺术节等重大活动,成为同《丝路花雨》《仿唐乐舞》并驾齐驱的、反映中国古代文化的杰作,成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保留节目。
(作者:唐芳)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