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武汉新闻

将规划延伸到社区 武汉晒出首批8个社区规划

发布时间:2018-02-05 08:40:16来源:湖北日报

戈甲营社区规划示意图

张家湾社区规划节点效果图

 

戈甲营社区规划示意图

主题沙龙现场,嘉宾就既定话题展开对话

 

武汉市武昌区副区长向悦(左一)与与会代表互动

先行试点的8个社区规划成果专家评审会

主题沙龙现场坐满观众

南湖街华锦社区,规划团队向居民介绍社区改造方案

规划培训吸引众多居民参加

湖北日报讯

2月3日上午,武汉市武昌区昙华林翟雅阁博物馆。

由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武昌区政府联合主办的“美好生活从社区规划开始”2049城市沙龙暨社区规划培训启幕。

当天上午,参与武昌社区规划编制的规划师、文化创意产业园运营者、政府部门管理人员、参与社区规划的热心市民以及艺术设计、人文社会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就社区文化及邻里关系、社区规划各方利益协调、社区规划体制机制建立等展开对话,以期在更大范围内推广社区规划工作模式。

武昌样本:“存量优化”下的社区规划

社区,既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也是广大市民的栖居地。

社区建设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明确提出“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制,努力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

住建部《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也提出“填补城市设施欠账,增加公共空间,改善出行条件,改造老旧小区”。

此前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政府要创新城市治理方式,特别要注意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强调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基于国家大力推动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建设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的时代背景,由政府、社会、公众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区规划,成为城市治理的重要手段。

2017年2月,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联合武昌区政府,以武昌国土规划分局为平台,充分调动街道、社区、居民等多方力量,在武昌区戈甲营、华锦、都府堤、张家湾等社区开展社区规划试点,以社区规划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推进幸福社区建设,为广大居民谋福祉。主题沙龙上,武汉市国土规划局武昌分局局长祝莹详细介绍武昌区的具体做法。

作为武汉市中心城区,武昌区众多老旧社区基础设施老化、配套设施缺乏、建筑质量堪忧、社区活力不足、城市特色消退,迫切需要提档升级。社区治理也已从早期的“增量发展”,逐步转变为“存量优化”,更加强调建成环境的管理与维护。

此次试点,兼顾了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社区的发展特质和代表性,既有较新小区,但存在停车、绿化、配套设施等不足的情况,也有老旧小区,建筑质量较差,环境亟待改善,但是文化底蕴深厚。最后确定首批4个街道8个社区作为社区规划和推进基层社区治理的研究对象。

社区规划,不同于以往规划由政府自上而下推动,而是将社会治理创新与社区规划实践相结合,探索政府部门、社区居民、社会组织、规划专业人员等多群体共同参与编制的路径,助力社区发展多方共治。

社区规划永远在路上。首批试点的8个社区中,粮道街戈甲营社区和南湖街3个社区颇具代表性。

戈甲营社区规划工作内容分为共同组织、共同规划、共同建设和共同管理4大板块,循环往复推动戈甲营社区规划滚动发展。戈甲营的社区规划过程可以总结为:构建公共参与平台,吸纳多元主体参与其中,从不同的视角发现社区,从不同的出发点谋划社区,最终通过相互协商达成共识,共同建设、共同管理社区。

规划过程中不仅关注居民的物质生活环境,还通过社区活动来提高居民的精神生活,增加居民在社会生活中的话语权,为其提供自我实现的平台,增加居民的归属感、幸福感和获得感,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规划还提出以民为本,关注弱势群体、贫困人群,用规划促进“精准扶贫”的理念。同时,戈甲营社区规划旨在将政府大包大揽的“输血模式”,转变为自我经营自我管理的“自我造血”模式,所以戈甲营社区规划不仅要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还要激活社区活力、活化社区文化,在此背景下规划提出了文化引领、目标导向、路径谋划的规划策略,最终形成了规划愿景。

社区规划不仅要落实居民眼前的问题,还要着眼社区长远发展。戈甲营社区建设以社区居民为主力,培养居民“我的社区我做主”的意识,实现政府建设经费转变为劳务报酬、奖励基金支付居民的规划目标,同时达到在社区建设中培养社区规划师、社区园林师、社区物业师等的初衷。最后通过制定戈甲营社区建筑改造导则,形成社区业态准入机制,组建戈甲营社区理事会,来共同管理共同运营戈甲营社区,使戈甲营社区走上一条有迹可循、有法可依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戈甲营社区规划不仅拟定出了群众认可且具有可实施性的设计方案,还发现了一群有热心、有特长、乐于奉献的人,培养了一批能为戈甲营未来发展出谋划策的设计师。不仅让居民真正体会到政府的关怀、社会的关爱和规划工作者的关注,培养了居民对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加了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成就感,还增加了社区凝聚力,推动了社区的和谐建设,满足了“居民的利益诉求”和“参与社会治理的意愿”,实现了民生升级,激发了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活力。

南湖街社区规划主要有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搭建由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规划团队等人员共同组成的工作坊,确保多主体全方位、全过程参与。

第二阶段,与社区居民代表共同开展“发现社区”系列活动,围绕景观环境、道路交通、公共空间、设施配套、社区文化与社会治理等6个方面,通过现场踏勘、多群体全方位的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充分把脉社区现状痛点和难点,力求对现状问题和改造方向形成共识。

第三阶段,与社区规划师开展“联合设计”系列活动,让方案兼具群众基础和专业性;再由规划团队从专业角度深化与完善前期的初步规划方案,并开展公众咨询,往复两轮,以确定中期规划设计成果;最后征询社区、街道、区建委意见,形成最终设计成果。

第四阶段,制定有助于规划实施和后续维护的制度,将社区规划过程中表现突出、热心为社区出力、掌握规划基本原理和要点的居民聘任为“社区规划师”,力促规划实施中的共建、共管。

按照上述工作思路,南湖街道3个社区——“邻里守望”华锦社区、“宜老”宁松社区、“绿肺”宝安社区,已先行开展实践探索,取得诸多成效:

一是拟定出了既满足群众需求,又体现专业水平,真正可以落地的方案;二是让普通居民认识、珍爱社区,培养社区认同感、归属感和幸福感;三是选拔培养一批社区规划师,为社区后续建设与维护打造一支精干队伍;四是政府资金投入获得百姓认可,提升政府资金使用效能。

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群策群力,武汉的社区规划发展和社会治理创新,必将迈上新的台阶。

发动居民深度参与社区规划

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 刘奇志

如果我们的社区规划不能变成现实,那就是一张废纸,只有大家达成共识、充分理解并不折不扣地去执行,这样的规划才能管长远,才能真正落地。这次我们之所以和武昌区政府一起做这件事,广泛发动居民参与,有诸多考虑:

一是实现民生升级。社区是居民最依赖的生活舞台,开展社区规划和社区改造,可以完善城市设施,提升环境景观,提高生活质量,最能反映居民切身利益和权利诉求,能够让居民真正体会到政府的关怀、社会的关爱和规划工作者的关注。

二是切合城市发展。最近几年,武汉市全力推进重点功能区、次功能区实施性规划,对城市功能、环境景观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功能区作为“城市动区”改造方式主要以拆迁重建为主,而现有大量成熟社区作为“城市静区”则主要以微更新、微改造为主,社区改造必将成为未来城市更新的重点,规划工作必须提前做好技术储备。

三是创新规划模式。本次社区规划,不是传统的到社区征求居民意见和建议,而是借助新手段、新工具,充分发动居民深度参与社区规划,直接表达规划诉求,让规划方案凝聚发展共识、符合市民意愿。居民直接参加制订方案,也将会成为社区规划工作新常态。

四是回归规划本质。有人预测,未来所有规划都将会演变为“社区规划”。规划进社区实质上是回归城市规划的本源,即“以人为本”。西方成熟社会城市规划工作者大多是社会工作者,深入社区开展规划,了解居民实际需求。

武汉的社区规划向来不缺“宏伟蓝图”“长篇巨著”,获得业内广泛关注和多方肯定,但普通居民也感受到“大拆大建”带来的隐痛。我们希望通过社区规划,增强普通居民对社区规划工作的理解和认同,最大限度争取支持。

用社区规划推动社会治理

武汉市武昌区政府副区长 向悦

刚刚过去的2017年,我们用社区规划的方式推动武昌区社会治理。今天大家坐在一块儿,是对这一成果的阶段性回顾。

前几年,我们社会治理更多是从社区自我服务上、自我管理上作相关探索,孵化出很多社会组织,涌现出很多社区能人,这些都是社区的“软件”。基础设施则是社区的“硬件”。我们发现,不少社区“硬件”“软件”是两张皮,以社区环境更新为例,仅仅是刷刷黑、栽栽树吗?有没有考虑老百姓的感受?有的人觉得刷黑没有必要,有的人觉得建停车位更为迫切。不同群体的需求处理不好,会导致社区分裂、邻里关系紧张。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打造社区共同体?东湖绿道规划建设中,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上线公众参与平台,邀请市民一起设计。我们深受启发:在社区层面,能不能也尝试这种方法?因为社区离每个人的生活很近,是人们共同的家园,从这个层面入手,会更多地激起大家的家园意识,从而形成共同意志。

刚开始尝试时也遇到了问题,因为我们的社区干部、工作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一到居民群众当中,面对各种碎片化、感性化的需求,不知道该怎么办。后来我们引进高校团队和规划专业人员,用他们的专业技能,科学、理性地梳理碎片化、感性化需求,与社区居民有效互动,分清楚哪些是现实需要,哪些是美好愿景,从而分步实施。

在首批纳入试点的8个社区,社区规划成为融合社区“硬件”“软件”的枢纽和平台,有效对接规划师的专业技能和老百姓的现实需求。

每年2亿元资金改造老旧居民区

武汉市武昌区政府副区长 胡剑

作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首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区,武昌区成为探索武汉市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幸福社区的试验区,陆续开展4个街道8个社区的社区规划试点。

社区规划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武昌区强调以参与式规划的理念为指导,以社区居民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广泛参与为主要方式,以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为目的,以社区为单位进行规划研究、编制和实施,对社区事务进行整体部署与设计。

本次沙龙紧紧围绕“美好生活从社区规划开始”这个主题,充分反映社区规划在社区治理与建设中的重要性。社区规划应该以“改善居民生活品质、推动社区微更新、提升社区形象”为目标,从发展诉求、方案对策、行动组织等方面提高社区规划和建设工作的有效性,进而提升社区的凝聚力。高品质的社区环境与包容、和谐的社区文化,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也是社区居民美好生活的基本保障,更是社区人性化、绿色化、共享化、可持续化发展的重要抓手。为了满足更多社区居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武昌区将继续实施“幸福社区建设”计划,从2018年起,连续3年,每年投入2亿元资金,对50个暂未列入土地征收和旧城改造计划的老旧居民区,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和基础设施改造,为物业服务全覆盖创造基础条件。

以体贴恭敬之心来做规划

旅美艺术家 李全武

我曾是昙华林的住户,在这里读书、成长、留校,后来去了中央美院,又去了大洋彼岸的美国。

纽约有一个著名的规划案例,四个社区规划激活了纽约的社区生活。没想到武汉也在实施类似的社区规划。

戈甲营社区规划编制中,有朋友请我参与,我很兴奋,当天就过来看,因为这里养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比如钱钟书、郭沫若、傅雷等,沉淀了太多的故事。

过了十几年再来看,戈甲营的街巷既熟悉又陌生,崇福山巷那个坡起承转合十分有韵味,社区改造中千万不要破坏了它。民间的智慧了不得,有时候就是一个高台,却能巧妙地挡住水患。还有社区里发现的那口老井,我先后去看了3次,乐此不疲。

一座城市绝不能够仅仅只是GDP,我们需要更加重视社区生活,重视城市生活丝丝入扣的情怀与细节。

刚才看了几个社区规划的展板,看得出来很用心,也花了大量的精力,我希望真正实施的时候,我们也能以体贴、恭敬之心来做。

用心塑造社区文化品牌

武汉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处处长 孙国武

在社区建设中,规划部门主动参与,将触角延伸到社区,值得点赞。武昌区是武汉市乃至全省、全国社区建设高地,能够在国家整体推进社区治理的大背景下,找到社区规划这个新切入口,推动新一轮社区治理创新实践,同样值得点赞。

社区规划这项工作,全国只有少数几个城市在探索,武汉走在了前面,我建议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

新和旧的关系。刚才看了武昌8个社区规划成果,之前我也去过全国其他地方,以厦门为例,首先选取的传统文化积淀较深厚的地方。武昌140个社区,如果要整体推进,在文化传承上如何定位?有人认为:武昌区没有上千年、几百年的建筑,也没有文化积淀,根本搞不了。其实不是这样的,旧的要挖掘,新的要培育,这是我们做社区规划的意义所在。

远和近的关系。社区建设中,有的项目立竿见影,居民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很深。但是从社区长远发展来看,有的项目要作长期安排。

点和面的关系。以昙华林为例,在社区文化的营造上,不应该只是某栋建筑、某个名人,要站在整个片区、武昌古城乃至大武汉的层面谋划,既要突出“点”上的特色,也要兼顾“面”上的统一。

社会组织要发挥更大作用

武汉市社科院文化与历史研究所副所长 陶维兵

社区这个名词是舶来品,但它的本质是社区生活共同体,社区规划如何扩大公众参与,实际上体现了这层含义。

从社区发展过程来看,中国和西方发展过程类似。最开始,都追求经济增长,不单单是中国面临这种情况,西方国家也走过了这样的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国家经历长达20年左右黄金增长期,无论乡村还是城市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公共设施不断被挤占,文化活动逐渐消失,有特色、有魅力的东西没有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当经济增长进入瓶颈阶段,各国意识到这个问题,法国乡村社区复兴运动就是从六十年代开始启动。德国、英国也都有类似的“社区振兴”计划。

我国的社区空间相对封闭,公共空间被挤占,大家交流的时间、机会都比较少,解决这个问题,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等社会组织要发挥更大作用,把碎片化的东西科学理性地提炼到符合大多数人意愿的高度。

潜移默化提升居民专业素养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博士 郭炎

我们的团队进入南湖街进行社区规划已有1年多的时间,涉及3个社区7个小区。

规划过程中,居民专业素养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提升。最开始的时候,居民表达诉求,大多只会关注自家房前屋后,我们认真倾听的同时,会提醒说,社区规划一方面要解决各个小家的问题,同时更需要关注大家的公共空间,并将他们往这个方向引导,让他们思考。之后,他们会逐渐关注公众场所、公共空间。

以华锦社区为例,有个业主住在三楼,反映二楼排烟管影响了他家,他希望我们帮忙解决。我们答应帮忙协调,同时将他纳入规划师行列,让他直接反映问题。后来我们针对他所关注的邻里片区规划项目包,让他参与规划设计,他关注的重点不仅仅是排烟问题了,为了做好设计,他拿着图纸在小区里走了十几遍。

利益协调的时候,最重要的还是做群众工作。社区能人很多,有的具有专业基础,在社区规划的过程当中,聘请他们为社区规划师,不仅仅参与社区规划,还要在邻里街坊间宣传发动,遇到困难出谋划策,一起想办法。

社区里,专家团队大有可为

武汉理工大学教授 陈铭

社区规划覆盖面很广,如何鼓励引导居民参与,充分吸纳他们的诉求,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各个社区除了共性问题,也各有特点,比如我们参与社区规划的中华路街都府堤社区、户部巷社区、楚才社区,特点都不一样。户部巷社区里面有大量商户,以美食餐饮项目为主,居民和商户之间关系处理非常困难。都府堤社区是一个历史街区,重在红色文化打造。楚才社区看起来很破旧,在武昌古城里,是原生态生活最集中的一个地方,我们要区别对待。

如何把社区建设与中国传统文化延续结合起来,需要专家团队提出更多更好的思路、做法。我认为,中国社区档次不高的原因,既有经济水平问题,也有管理水平问题,更重要的是,专家学者应该提出好的路径。在社区里,专家团队大有可为。

社区规划要从实际需求出发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蔡新元

我曾经做过一个项目,在北京一个很高端的楼盘里规划道路,自己觉得很有创意,结果用高空俯瞰,发现居民根本不按我们规划的线路走,他们自己在草地上走,时间长了形成一条路。后来,我们按照这条线路重新规划设计,所有居民都说好。在社区规划过程中,发现居民的真实需求,让他们充分讨论,最后形成方案,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

很多规划师热衷于做高大上的作品,为什么?因为那代表他的成果、他的思想,更可能获奖。在社区规划里,对规划师最好的褒奖和肯定,可能不是去得奖,而是从实际需求出发。

规划师的角色发挥,在社区营造中可分为多个层次,一是功能性设计,这是居民不能解决的,比如张家湾社区,最突出的问题是停车难,375户居民只有58个车位,只能通过规划解决。二是交流问题,社区规划最重要的是促进交流,这个事情应该由规划师和居民共同完成,各做一半。三是文化问题,这不是规划师一蹴而就能做到的,它是长期积淀的结果。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武汉轻工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段翔

回顾2017年工作,我们做得最有意思、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就是参与戈甲营社区规划。

一开始也不知道怎么做,出去调研,发现社区规划更多的是社会活动,必然要由各方参加。在具体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戈甲营社区、粮道街干部起了重要作用。

规划工作坊是我们这个团队做社区规划的重要平台。搭建平台容易,找到合适的人才很难。我们遴选社区规划师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访谈,发现居民区有技能、有思想、有意愿的人,说服他参与。另一种就是街道、社区干部推荐,找到熟悉情况的网格员。

社区规划的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到,戈甲营社区很多居民并不富裕,有的生活艰难,加上历史原因形成乱搭乱建,对公共空间形成障碍。我们提出的社区规划,希望在打通这些障碍的同时,最大可能地照顾弱势群体的利益,带来邻里空间、邻里关系的重构,带来更加融洽、更加和谐的社区关系。

引用《毛泽东选集》中的一句话——“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这便是我们做设计规划的初心。

培训班开班 积蓄力量再出发

社区规划,是以社区为单位进行整体部署与设计,充分发动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力求在编制过程中凝聚共识,最终形成的方案反映居民共同意志。

如何将居民零碎、感性的诉求,进行专业、理性的梳理,吸纳进最终的规划成果之中?2月3日下午,武昌区社区规划培训班在翟雅阁博物馆开班,数百人参加培训。2月4日上午,武昌国土规划分局组织各街道、社区共计50余人,在南湖街华锦花园小区开展社区规划现场教学。

培训班上,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博士郭炎、武汉轻工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段翔、武昌区透明社区促进中心理事长杨志敏、南京互助社区发展中心理事长吴楠等分别作分享交流。

郭炎说,要广泛发动群众,发现社区的问题,引导居民寻找解决办法,最终形成共识。他以南湖街的几个社区为例,通过颁发“社区规划师”证书,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社区规划,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推动社区规划发展。

段翔认为,社区规划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粮道街戈甲营社区在规划方法上,坚持共同组织,共同规划,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取得初步成果,可在更大范围推广复制。

杨志敏说,社区规划契合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社区文化是社区中每一个人的共同记忆,既要保护,也要发展。

培训结束后,新河社区低保专干胡蔓琳表示:学习社区规划方面的知识,受益匪浅。社区规划最接地气最接近民众,作为一名社区专干,能够为社区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非常自豪。紫阳街复兴路社区副书记胡静对吴楠的演讲印象深刻,她说:“吴楠老师的参与式规划很特别,共同参与,达成共识,凝聚意见,形成方案,集中行动。下一步我们社区规划就准备参照这个办法。”

南湖街华锦社区是武昌区“参与式社区规划”试点社区,来自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的规划团队调动广大社区居民,经过5个多月20余次的参与式规划,编制完成居民一致认可的改造方案。2月4日上午,该社区书记周林通过一段视频,展示社区规划的历程与效果,郭炎就改造方案现场互动交流。本次现场教学,让各街道、社区代表再次领略“参与式规划”魅力。

武汉规划展示馆2018“汉春联”火热征集

为了唤醒人们记忆中的武汉年味,激发市民对美丽宜居武汉的憧憬,武汉规划展示馆于2月2日起面向大众征集原创“汉春联”,活动一发起立刻受到广大市民的热捧。大家都对什么是“汉春联”感到好奇,有人认为“汉春联”就像腊肉菜薹一样是武汉人年三十家宴上必备的一道菜,也有人认为“汉春联”应包含中山大道、东湖绿道这些亮丽的江城元素。一份份包含着武汉城市地标、洋溢着喜庆气息的春联,表达了江城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目前,原创“汉春联”的征集和评选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被选为优秀作品的作者将得到一本精美的《武汉市地图集》,如果您在2月9日上午9:30亲临武汉规划展示馆参加“汉春联笔墨盛宴”,还可以在现场获得根据您的原创作品创作的定制春联。

投稿方式:

1.微信通道: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关注武汉规划展示馆微信公众号,点击《武汉规划展示馆“汉春联征集啦”》,留言区留下春联内容;

2.电子邮箱:写邮件发送到smjjytg@126.com

3.邮政信函:武汉市江岸区金桥大道117号武汉规划展示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