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大型校园巡回招聘活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招聘会
武汉长江青年城开工仪式现场
囊括82所高校的“在汉高校校友总会联盟”今年将打造校友经济“升级版”
4月,2013年诺奖得主获得者兰迪·谢克曼在汉设诺贝尔奖工作站,武汉引进诺奖得主增至6人
*科教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①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4月下旬,总书记在湖北视察期间,曾专门指出,武汉高校众多,很有发展潜力,人才在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要把人才队伍建设好,“80多所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100多万人,去年30万大学生留下工作。这是一笔宝贵资源。要把科教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优势”。
牢记殷殷嘱托。如何建设好人才队伍、跑出武汉创新“加速度”?武汉市招才局、各区招才局积极响应、创新探索。
今日起,长江日报推出系列报道,聚焦市区招才局新举措、新成效。
作为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的武汉,曾一直苦于留不住人才,但去年打了一场翻身仗。武汉将招才引智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提出要打造“青年之城、梦想之城、创新之城、活力之城”,在落户、安居、就业、创业等方面推出多项新政,2017年留下30.1万大学生。
从去年开始,国内多个城市就陆续出台人才政策,频频向各类优秀人才抛出“橄榄枝”,这场“人才争夺战”已席卷全国。送户口送房子,简化各类手续办理流程……新兴城市想尽办法招揽人才,“人才争夺战”上演到现在,已点燃全国“战火”。
在这场事关城市未来的人口流量战争中,武汉依旧脱颖而出。BOSS直聘发布的《2018旺季人才趋势报告》显示,杭州、武汉、成都、郑州、西安5个城市人才吸引力最高,2018年离开北上广深的求职者,有35.5%的人选择了这5座城市。
5月,武汉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大学生落户条件的改革经验,被国家发改委点赞,并随《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经验的通知》公布,在全国进行推广。
武汉紧扣建设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目标,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构筑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金字塔”制度体系,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力争5年内,全市引进集聚10名诺奖得主、100名海内外两院院士等顶尖级产业科学家,10万名海外科创人才、校友人才和优秀科技人才,100万名留汉创新创业大学生、100万名高素质技能人才。而这相当于再造一个人才高地。
5月以来,武汉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招才引智措施再加力,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等品牌效应不断放大,展现出强大气场。
经过内部挖潜、外部引才,截至目前,武汉地区人才总量达260万人,“金字塔”型多层次人才体系支撑下,人才高地正在崛起。
做大做厚人才“塔基”
大学生留汉政策全方位升级
5月是青春之月。除已经建成的黄陂长江青年城一期外,今年我市将开工建设4个长江青年城,其中东湖高新区2个、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同时,还将开工建设一批长江青年苑,包括9日开工的光谷长江青年城、10日开工的长江金岸青年城等。
武汉在全市交通便利、宜居宜业宜创的区域,高标准建好“长江青年城”一期,规划建设一批“长江青年城”“青年苑”,筹集大学生租赁房60万平方米,让大学生低于市场价买房的承诺,正在一一兑现,而这只是“惊喜”之一。
距离市深化招才引智专题工作会议不过1个月,武汉措施再加力,聚焦“早签约”“快落户”“好安居”“能就业”“易创业”,全力推动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品牌效应不断放大,加快将武汉打造成“大学生最友好城市”。
着眼于“留下来”,武汉将筹划向在汉全日制普通高校新生发放“大学生市民卡”、向留汉大学生发放“武汉人才卡”,提供大学生专属优惠;组织开展春秋两季校园巡回招聘会、暑假寒假实习(实训)双选会等。
着眼于“好安居”,全市大学毕业生安居房建设规划将研究出台,黄陂区年内高标准建成“长江青年城”,逐步启动东湖高新区、武汉开发区、临空港开发区“长江青年城”建设等。
着眼于“易创业”,校地筹划共建“校园众创孵化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免费创业场地及孵化服务,对入驻社会资本建设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按入驻年限给予场租补贴,整合社会资源、金融资源共同解决大学生创业融资瓶颈等。
着眼于“配套好”,今年,武汉将计划新建光谷、沌口儿童专科医院,新扩建江汉、武昌、江夏3家区妇幼保健院,全年新改扩建公益普惠性幼儿园40所,新增幼儿园学位1万个;完成20所中小学配套建设,新增学位2.2万个,确保凡已办理落户的留汉大学生,其子女均可在汉接受义务教育。
做实做壮人才“塔身”
海内外英才、校友企业家为新旧动能转换赋能
7日,中南民大“资智回汉”专场推进座谈会召开,民大校友从上海、山东、台湾等地赶来,该校校友代表、私享桥(上海)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聂清平表示,要将最好的技术、最好的产业带回武汉。
进入5月,武科大、中南民大、北京(华北区域)校友资智回汉专场将陆续展开。确保每年举办不少于5场高校专场活动。依托武汉校友北京、上海、广州服务中心,整合当地校友会和商会力量,每年举办不少于3场区域专场活动;对接海外校友会、商会、华人社团及专业服务机构,每年在北美、南美、西欧、北欧和日韩等地区举办5场国际专场活动;推动校友项目落地,支持各区(开发区、功能区、长江新城)建立校友产业示范园区、校友总部园区、校友经济创新区等。
武汉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政策,吸引集聚一大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打造全国一流的“塔身”人才队伍,支撑我市新旧动能转换,引领高质量发展。
加快实施“海外科创人才来汉发展工程”。聚焦重点产业实施人才引进专项计划。围绕服务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项目、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项目,实施芯片人才、网络安全人才、医药人才等专项引才计划,发布重点人才需求目录和分布图,联合企业组团赴境内外靶向引才。联合高校和国家级开发区,在硅谷、特拉维夫、伦敦等设立海外离岸孵化中心,精准对接海外人才,同时,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试行武汉国际人才自由港人才政策举措,如武汉市招才局推出针对外籍高端人才申请国内永久居留权便利化措施。
优化“黄鹤英才计划”,改进人才评价方式,突出能力、实绩、贡献要素,建立直接认定、单位举荐和资本认可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机制,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励,并提供事业发展、生活安居等方面政策支持与服务待遇。
做高做精人才“塔尖”
瞄准从0到1、从1到N的产业跃升
春华秋实。春末夏初,一批科学人才种子正播下,一批院士工作站启动,武汉“院士经济”全面开花。
刚获批的武汉市中心医院“院士专家工作站”内,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丁受聘签约担任首位入站院士。未来,该站将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参与研究国际前沿科研项目,提高疑难复杂疾病的救治能力,并有助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人才。
几乎同时,硚口区引进清华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所长聂建国院士,他致力于解决大型复杂土木结构工程中的一些关键难题,未来将为市区工业服务业转型升级,带来从0到1、从1到N的产业跃升。
据了解,联合在汉高校、大型科技型企业,新建一批诺奖工作站、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武汉将推动诺奖级科学家、国内外院士研究成果在汉转化。对经认定的院士工作站给予最高100万元补助,本市高校或单位每培养1名两院院士给予500万元奖励。
着眼“高精尖缺”导向,重点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或发达国家院士等国内外顶尖人才,以及国内外顶尖投资人(团队)。引进的全职顶尖人才授予“城市合伙人”称号,给予最高1亿元的综合资助、以及配套支持、生活服务等全方位、最高礼遇。
同时,除充分发挥我市科教优势,依托“双一流”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等重点科研院所,引进的国内外知名院士和战略科学家外,武汉还在探索采取市场化方式,精准引进我市急需产业领军人才,并考虑对于特殊顶尖人才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引进。
本版统筹: 武汉市招才局
本版撰文: 武招才 武汉招才
5月精彩呈现
启动外籍高层次人才永久居留推荐
武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为外籍高层次人才申请永居推荐开通“快车道”,优化“武汉城市合伙人”“黄鹤英才”“3551光谷人才计划”等地方引才计划,扩大政策惠及面,4月正式启动“网上办”,5月首批外籍高层次人才将获推荐,有力助推我市国际人才自由港建设。
资智回汉专场走出武汉
除筹办武科大、中南民大百万校友资智回汉专场外,推动武汉校友资智回汉专场活动走出去,向沿海发达地区延伸,组织多个高校,在京联合举办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区域专场活动“首秀”。
发布百万大学生留汉新政2.0
“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大学生租赁房配租东湖高新区现场会、汉阳现场会、江岸现场会召开;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举办2018年春季校园巡回招聘暨实习实训双选会。全市首个低于市场价20%的安居房项目,将在东西湖区销售;发布百万大学生留汉新政2.0,同步升级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信息服务平台至2.0版本,推动大学生留汉工程再深化再配套;启动“赢在武汉”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作者: 编辑: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