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武汉新闻

武汉打造“万千百工程” 从万亿城市向万亿产业跨越

发布时间:2018-05-24 07:16:52来源:长江日报

科研人员在高德红外的实验室内工作 记者任勇 摄

今年初,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巩固实体经济能级,实施“万千百工程”,构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雁阵”。

5月23日,记者了解到,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市经信委制定的“万千百工程”行动方案,开始实质性实施:用3-5年时间,打造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两个收入过万亿的世界级产业集群;装备制造、能源环保、生物医药、健康食品等千亿产业,产值实现倍增;新增一批千亿企业、百亿企业。

实施“万千百工程”武汉有足够底气

武汉实施“万千百工程”,有足够的底气。

全市工业经济增速,多年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2001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到2010年,武汉拥有了首个过千亿产业——汽车;到2017年,东风本田更成为全省首个年产值突破千亿元的单体企业。

从千亿城市到千亿产业,武汉用了10年。从千亿产业到千亿企业,武汉用了7年。这是了不起的跨越。

工业已成为武汉实体经济的重量级“代言人”,结构不断优化,“量”“质”齐升。工业的强劲增长,让武汉在2014年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大关,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既定目标,跻身全国“万亿俱乐部”。此后,武汉经济总量年均增长超1000亿元,去年底达1.34万亿元。

瞄准万亿产业集群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去年的营业收入已达约7000亿元;全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达3600亿元;6个产业产值超过千亿元,约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5%,“块头”很壮硕;20户工业企业年产值过百亿元。实施“万千百工程”,将助推武汉从万亿城市向万亿产业跨越。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说:“中国将形成新的增长极,武汉会扮演重要角色。”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直言,武汉是中部发展最为迅速的城市,也是未来十年她最为看好的城市之一。

“万千百工程”这样打造

两项关键指标近三年最漂亮

近年,“武汉速度”“武汉实力”成为经济界热词,在速度提升与经济总量扩张的背后,武汉产业经济结构也在加速调整,新兴产业高速发展,新经济的“含金量”明显提升。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武汉抓紧破除旧动能、培育新动能,让工业重镇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道路,促进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培养先进制造业集群,加速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

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全面完成三环线内127家化工企业搬迁整治工作,钢铁、石化、食品、药品、民爆等行业,老化、超期服役、严重腐蚀的特种设备实现有序更新或升级换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三去一降一补”在武汉落地生根,钢铁、玻璃等产业削减产能,关停钢炉,淘汰落后生产线。

与此同时,以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新武汉造”快速崛起,高德红外、精测电子、菱电电控等一批行业“隐形冠军”悄然进军国际市场。

今年一季度,武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8.6%,工业投资增速为14.8%,两项指标均创近3年最好水平,实现开门红,交出了一张漂亮的“答卷”。

目前,“万亿精准招商”“万亿工业投资”等重点任务,确定了责任单位,将通过加大财政支持、强化金融支撑、加速聚集人才等,确保“万千百工程”顺利推进。

未来3至5年,实施“万亿精准招商”,确保工业招商项目库常年储备达到万亿,年均签约金额不低于5000亿元。瞄准“万千百工程”着重发展的产业,进行以产业链招商,打造产业链集群。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增长点。武汉将实施“万亿工业投资”,力争工业投资累计达到1万亿元。

去年,武汉市场主体超百万个,实施“万千百工程”,着力培育一批国家、省级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企业。“隐形冠军”在产业细分领域里,有着“专特新精”的优势,是万亿产业集群里最具活力的创新细胞,是推动千亿产业上水平的新引擎,是百亿企业或准百亿企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武汉共有84家企业被工信部或省经信委评为“隐形冠军”企业,它们扎堆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信息、新材料、机器人等新兴产业领域,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势能。

“万千百工程”实施方案提出,聚集全球优质创新资源,梯次推进国家、省、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全市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到80%;以“万千百工程”实施为契机,让“武汉制造”品牌更响亮;制(修)定一批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融合发展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间、制造业与互联网等融合创新。

武汉承担国家战略重任

“万千百工程”承担着国家战略重任。2016年,武汉成为全国首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国家相关政策资源、重大工程和试点示范项目将优先在武汉布局”,武汉要努力“建设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先行区、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转型升级示范区”,为“中国制造2025”提供示范。

2017年、2018年,武汉连续两年在落实“中国制造2025”、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等上,获得国务院表彰激励。

实施“万千百工程”,是在“做长长板,补齐短板”,形成高质量发展的产业链条,形成符合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的集群效应。

近期,全球特殊玻璃与陶瓷材料领导厂商康宁落户武汉临空港经开区,计划一期投资约14亿美元,生产全球技术先进的液晶玻璃基板。康宁的落户源于武汉显示屏产业的群聚效应,去年,全球液晶面板生产巨头京东方在临空港投资460亿元,康宁是其配套企业。

几天前,全球最大的电动出租车营运公司深圳西湖集团,来武汉洽谈新能源汽车之都项目,打算把新能源汽车投资运营总部搬到武汉。

到去年底,东风本田、上汽通用等在汉五大整车企业,生产汽车达189万辆,居全国城市汽车产业集群第四位。目前,武汉五大乘用车企业均开展了新能源汽车项目,带动22家新能源汽车配套企业落户,“下一代汽车”产业正在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