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政务频道

再加力度 再添举措 全面深入推进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发布时间:2015-10-17 05:46:37来源:SRC-13

  湖北省人民政府省长 王国生

  扶贫开发,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顺利推进,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事关国家的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事关千百万贫困群众“小康梦”的实现。各级政府必须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践行党的宗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加深对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工作主动性,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全面深入推进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切实打赢我省扶贫开发攻坚大决战。

  一、提升精神区位,切实增强精准扶贫的内生动力

  当前,我省扶贫开发已进入到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任务十分艰巨、时间十分紧迫。从贫困现状来看,我省还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90万人,贫困人口总量居全国第7位,在中部居第3位。从我省贫困发生率来看,贫困发生率为14.7%,高出全国4.5个百分点,居全国第9位。从我省贫困人口区域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武陵山、大别山、秦巴山、幕阜山四大片区,占全省贫困人口的61%。从脱贫任务来看,“十二五”以来,我省4年共减贫225.1万人,平均每年减贫56.28万人。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到2019年底,我们要完成590万人脱贫任务,平均每年要减贫118万人。从脱贫的难度来看,现在剩下的贫困人口,大多居住在深山区、边远山区、高寒山区、革命老区、地方病多发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精神贫困”是扶贫攻坚的最大敌人。现在扶贫工作的最大矛盾是进取意识不强、内生脱贫动力不足。“等、靠、要”思想不破除,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就不可能如期实现。随着精准扶贫战略进一步展开,国家会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可以预见,扶贫开发投入会大幅增加,帮扶力量会大幅加强,外力作用会越来越大。但是外力必须通过内力才能起作用。如果我们自身不努力、不主动、不作为,外力再强,如期脱贫也是一句空话。全省各地要“外学贵州、内学十堰”,树立扶贫攻坚主人翁意识,靠自身努力脱贫。要切实将外力和内力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发掘、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克服“等靠要”、安于贫困、不思进取的消极心态,点燃求富、求荣、求美、求变的致富激情,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最终实现脱贫致富的美好梦想。

  二、精准施策,全面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

  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我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总目标是:到2019年底,实现全省59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销号、4821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国家和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及享受片区政策的37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这是我省向中央立下的“军令状”,也是向全省人民的庄严承诺。要完成目标任务,必须按照“六个精准”和“四个一批”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更精准的举措强力推进。

  (一)强化规划引领。一是科学编制精准扶贫五年规划,做到与“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互衔接、同步推进。二是统筹编制片区扶贫攻坚五年规划,做到与国家未来五年扶贫攻坚规划和我省“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三是科学制定年度扶贫攻坚计划。将未来五年扶贫攻坚规划分解到每一个具体的年度,制定年度计划加以推动。四是实施挂图作战。将贫困人口分布、脱贫时间进度,分别在辖区行政区划图纸上明确标注,以大决战思路倒排时间表,实行严格的“限期脱贫”责任制,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二)强化政策支持。一是完善财政支持政策。省委、省政府决定,“十三五”期间,每年从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量中,增列15%专项扶贫预算。进一步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对当年清理回收可统筹使用的,要确保50%以上用于精准扶贫工作。二是完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支持政策。重点实施通村道路硬化、贫困村通畅和“村村通客车”三大工程,解决贫困人口行路难问题。创新贫困村水资源和水利项目管护机制,优先将贫困村符合条件的重点小型水利工程纳入省级笼子,解决贫困人口饮水难和饮水安全问题。支持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水能、风能和光伏发电,解决贫困人口用电难问题。加大扶贫搬迁、危房改造力度,严格落实贫困户危房改造财政补助标准在现行基础上翻番、建房贷款全额贴息的扶持政策,解决贫困人口居住问题。三是完善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支持政策。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条件,提高新农合就医报销比例、大病保险比例和医疗救助标准,开展由县级财政为贫困户购买大病医疗补充保险试点工作。落实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切实解决重特大疾病患者因病致贫问题。支持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政策体系,对贫困户子女实施“9+3”免费教育。加大贫困地区文化事业发展扶持力度,抓好贫困村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支持农民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四是完善兜底保障措施。建立贫困人口法律救助、基本生活救助、教育救助、大病救助等机制,加强对贫困人口的人文关怀。

  (三)强化能力提升。一是全力开展产业扶贫,增强“造血”功能。积极构建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绿色工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为贫困人口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突出抓好茶叶、中药材、花卉苗木等经济林和畜禽养殖基地建设,逐步形成一村一品、多乡一业、一县几个骨干品种的支柱产业梯级结构。做大做强工业,发展与本地优势资源相结合的产业和高技术企业,将优势资源变成资本。大力发展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着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在农产品增值中富起来。开展乡村旅游创业培训,扶持贫困户发展农家乐,拓宽贫困户增收门路。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电商扶贫,加快贫困地区商业网点信息化改造。二是着力扶技扶智,提高贫困人口致富能力。进一步实施“雨露计划”,对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贫困户子女,按每人每年不低于300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整合各类人力资源,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就业脱贫计划,力争使每户有劳动能力的家庭都能掌握一项以上的就业技能。建立贫困地区“双创”基金,加大对贫困户“双创”的支持力度,健全与扶持政策挂钩的带动增收激励机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贫困地区就业创业,对在贫困地区开展“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基层服务期满5年的,经考核合格的可就地转入行政事业编制。三是大力推进金融扶贫,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建立贫困户个人信用档案,支持贫困县市统筹使用财政资金和扶贫资金,建立健全风险补偿和担保金机制。创新发展扶贫小额贷款,确保有贷款需求的贫困户实现“10万元以内、三年期限、无抵押、无担保、全贴息”的贷款全覆盖。

  (四)强化机制创新。一是建立资源资金整合机制。凡涉农项目及非农项目、上级安排及本级安排、当年安排及结转资金、存量资金及增量资金,应统尽统。实行资金、项目、招投标、管理、责任“五到县”。实行跨部门、跨年度、跨层级统筹,采取“大类间统筹、打通使用”办法,切块下达资金自主安排,项目资金统筹使用。二是建立精准脱贫激励机制。对提前脱贫的贫困人口、贫困村和贫困县,要“扶上马、送一程”,到2020年前,扶持政策不变,投入力度不减,对口帮扶单位不撤。三是创新社会参与机制。开展区域合作,推动经济强县、强乡对口帮扶经济弱县、弱乡。大力开展以“千企帮千村”为主题的村企共建活动,建立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贫困村长效发展机制。建立社会扶贫爱心信息平台,构建扶贫志愿者服务网络,开展“1+1结对帮扶”等活动。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扶贫开发,培育多元社会扶贫主体,创新扶贫参与方式,形成扶贫攻坚合力。

  三、以“三严三实”作风,确保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全省上下要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切实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与精准扶贫工作紧密结合,以更严的作风、更实的作为,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扎实开展。(一)落实责任要实。一是落实一把手的政治责任。省委决定建立省委常委牵头联系市州、省级领导包抓贫困县(市、区)制度。各地要建立市县领导层层包县乡责任制度,形成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二是落实贫困县的主体责任。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尤其是主要负责同志必须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履行好第一责任,切实把扶贫攻坚、全面脱贫作为第一要务和天大的事来抓。做到责任上肩,只要有1人不脱贫就不松手;投入上升,把各类资源要素向贫困地区倾斜,真正在扶贫攻坚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三是落实部门的行业责任。各行业部门要扎实做好村级道路畅通、安全饮水、农村电力保障、危房改造、乡村旅游扶贫、教育扶贫等“十项重点工作”,将资金、项目等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确保完成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扶贫任务。

  (二)驻村帮扶要实。各地特别是贫困地区,要高度重视驻村帮扶工作,切实加大选派扶贫工作队力度,驻村第一书记要常年驻村,其他队员要确保一年中有50%以上的时间驻村入户帮扶。要对所有驻村工作队员进行培训,使他们准确掌握工作要领、基本方法和纪律要求,明确基本职责任务,不断提高驻村帮扶队员的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

  (三)严格考核要实。认真落实中组部和国务院扶贫办《关于改进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工作的意见》要求,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真正形成以科学发展论英雄、凭扶贫实绩用干部的导向。坚持差异考核,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针对贫困县基本是限制开发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基础设施滞后、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水平低、社会事业发展落后等特点,在目标要求和考核办法上有别于其他县市区的实绩考核。强化刚性约束,把省政府与各市、州、县签订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责任书所规定的年度减贫人数和贫困县、贫困乡镇、贫困村“摘帽”计划,作为年度目标管理硬任务和扶贫开发评先表优的刚性条件。突出考核重点,坚持片区攻坚和精准扶贫同步推进,精准扶贫重点考核贫困人口和贫困村数量减少、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提高、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和基本公共服务改善及产业发展、扶贫开发主体责任落实等,引导贫困县各级干部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财力以及各类资源放在精准扶贫工作上来。

  (四)基层带动要实。一是强化基层组织带动。要在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增强班子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上狠下功夫。对工作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的干部要大力表彰。二是加强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引导贫困地区党员干部带头转变观念,克服“等、靠、要”思想,积极主动地参与扶贫开发工作。带头执行扶贫开发政策措施,带头参与市场竞争,推动扶贫项目早见效、早收益。三是推动支部、党员和贫困户共建。要让先富起来的、有帮带能力的党员,与困难党员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带动困难党员、群众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