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政务频道

瞭望:湖北兴“湖”千湖之美可期

发布时间:2017-02-14 08:35:28来源:SRC-1482

以湖为生、以船为家的洪湖“游鱼部落”的“住家船” 叶俊东 摄

以船为家的“游渔部落”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从离洪湖湖岸3公里的茶坛渔场,乘坐快艇到达丁浩的住家船时,丁浩一个跨步迈上水泥船,将快艇拴好,一再提醒渔船空间小,注意安全,小心防滑。

丁浩家的住家船,是用水泥浇筑而成的一艘近10米长的船体。3间简单装修的船屋占据船体绝大部分空间,船舷两侧留有不到30厘米的过道。他的住家船前后,排列着绵延2公里的数十条类似水泥船,形成“游渔部落”的一个聚集区。

住家船停靠在湖中岛旁,有电线接入,屋内空调、洗衣机、电视等家电俱全。丁浩说,最近几年,多数住家船都装上了宽带路由器,能上网,湖里也有学校和医务室,“和在岸上生活比,除了船上空间小、起风容易晃,其他没啥区别。”

住家船外不到100米的水域,有20亩是丁浩家的承包湖面,围网养鱼养蟹。每年春季开始,往围网中投养鱼苗、蟹苗与食料,到秋冬集中捕捞。这20亩养殖水面,是他家收入的主要来源。

地处长江中游北岸,面积308平方公里的洪湖,目前是湖北省最大湖泊、我国第七大淡水湖。相关资料显示,经过此前两轮上岸安置后,洪湖仍有1634户渔民以船为家,分散在洪湖、监利两个县市。

脸庞被湖风吹得稍显沧桑的丁浩,属于“湖三代”。他爷爷从江苏逃荒至洪湖后,在渔船上定居。“我父亲有兄弟姊妹10个,我有3个兄妹,都在湖区生活。”丁浩说,茶坛渔场200多户居民,追根溯源都是从江苏、山东、河南、安徽等地迁过来的。

“为啥大伙愿意留在洪湖?洪湖水养人呐。”茶坛渔场59岁的渔民沈玉柱说,他是1963年被家人带着从江苏来到洪湖的,“渔民常说,洪湖聚集了千年的草籽、万年的鱼籽,说的就是这儿水草茂盛、物产丰富。”

伴随湖区人口增长、养殖面积扩大,“千年的草籽、万年的鱼籽”成为传说。记者3个月前曾在洪湖看到,围网竹竿密密麻麻立在湖面,犹如片片“水上森林”。歌声中的“遍地野鸭和菱藕”,变成了“竿挨竿、网连网”。最高峰时,围网养殖区占据洪湖七成水面,导致部分区域水草绝迹,湖水恶化至Ⅴ类。

“记得我小时候,洪湖水特别清澈,不仅能喝,连掉根针到湖底都能看清,浅水处直接叉到鱼。”丁浩说,后来,水草与荷花茂盛处都被圈围养鱼,大量投肥加上螃蟹吃光水草,湖水一年比一年浑浊,别说叉鱼,一网下去都很难捞到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