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自主研发的华中8型数控系统,打破国外品牌长期垄断,给机床安上了‘国产大脑’,在航空航天、汽车零部件制造等领域供不应求。”华中数控负责人介绍,上月末,公司入选工信部首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推荐目录。
以质取胜,以绿取胜,以效取胜。2017年,越来越多的湖北企业发力高端供给,掌控产业话语权。
打量2017年,顶住下行压力,湖北经济成色亮眼:供给质量越来越高、“体型”越来越优、新动能焕发新活力。
“湖北经济增长是在应对‘安全、环保、质量、金融’等多种因素变化中实现的,非过去所能比,含金量更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汪海粟评价。
质量变革“湖北货”抢手
怀揣独门绝技,方能独领风骚。2017年,高质量发展的共识在荆楚凝聚。
“破、立、降”,全省上下更大力度推进供给侧改革,坚持需求引领、供给创新、技术改造,培育竞争新优势。
新技术不断涌现——
武汉大学的卫星定位技术,使我国卫星定位进入“厘米时代”;三江航天首创“星箭一体化”技术,改写我国航天发射机动能最强和测试发射最快纪录。去年,我省技术合同交易额达1066亿元,创历史新高。
发展质效迅速提升——
襄阳航宇集团研制的航空防护救生装备除装备我空军、海军外,还出口到10余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挽救多名飞行员生命,被誉为“蓝天上的诺亚方舟”。前11月,我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8%,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50%,占比提升至32.7%。
供给质量持续改善——
高德红外研发出的红外热传像核心探测器,打破西方国家长达40余年的封锁,被称为“中国红外芯”;“中国首台万瓦连续光纤激光器”问世于光谷,中国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掌握此项技术的国家。
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从开发设计到整车制造,装上“工业大脑”的三环集团,正甩掉传统制造方式。在该集团,利用PLM(产品全周期管理系统),不仅在设计、工艺、产品服务等方面实现了数据共享,还可以异地协同。
越来越多的企业融入智能,抢占制高点。1月至11月,全省各类市场主体达448.53万户,同比增长10.4%。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8.9%,快于整体工业1.5个百分点。
湖北是老工业基地、制造业大省,传统产业是湖北工业的重要基础和现实生产力。提升传统动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深入推进。从纺织到钢铁、从化肥到水泥……传统制造企业纷纷注入新思维、新模式、新技术,以“变”应万变。
美的武汉智慧空调数字化工厂,依托信息技术和工业自动化技术,在管路加工及钣金车间、注塑车间实现“黑灯生产”;武汉爱帝集团依靠数字化信息系统,从研发制造、工序控制到物流分销,服装生产实现全流程联网……通过技改“换装”,一个又一个湖北企业加速迈向产业链中高端。前11月,全省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完成3690.73亿元,增长36.8%,高于全省投资平均水平25.7个百分点。
“湖北货越来越抢手,高端数控装备、工业机器人,电子元器件、芯片等产品,在全国乃至全球占有一席之地。”汪海粟说。
转型升级萌生新天地
回顾2017年,荆楚上下转型步伐更坚决、更有力、更轻快,湖北经济“体型”越来越优。
优在绿色发展,集聚发展潜力——
宜昌,为长江生态保护“让路”,2017年关闭沿江1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25家,目前沿江1公里红线正在形成。退是为了更好地进,眼下,宜昌正在加紧打造化工产业绿色发展样板,推动化工产业迈向中高端。
黄石,忍受黑色谢幕的阵痛,有了绿色崛起的好戏连台。烟囱倒了,矿产品深加工业、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加速崛起,落户黄石的电子信息企业达30余家,总投资超过500亿元,一个千亿级的接续替代产业正在崛起。
边“退”边“进”,湖北坚持以投资增量的优化促进存量的调整。前11月,全省高技术产业完成投资1260.86亿元,增长23.9%,高于全省投资平均水平12.8个百分点。
优在结构优化,汇聚磅礴动力——
从产业结构看。前三季度,服务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1%,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良品铺子、安琪酵母、屈菇集团、京天华盛、攀升兄弟等一大批电商企业,纷纷跃升为国内行业龙头。我省正加紧长江大数据交易中心、东湖大数据交易中心、楚天云的建设,将助力生产性服务业不仅当好产业“追随者”,更要成为产业“引领者”。
战略性新兴产业势头喜人。诞生短短3年,武汉华星光电相继托起我国首条第六代低温多晶硅显示面板生产线、首条柔性可折叠AMOLED显示屏生产线,打破国际封锁,让高端中小尺寸显示屏实现自主研发生产。国家存储器基地、航天产业基地、天马第六代显示面板、京东方高世代生产线等一批重大项目加速推进,中国“缺芯少屏”的历史正在改写。
一个又一个大项目,瞄准生物医疗制剂及服务、激光装备、北斗导航应用、海工装备、商业航天等高技术产业,带领湖北经济加速转型升级。1月至11月,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8.4%,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增速11.0个百分点。
高耗能行业低位运行。水泥、钢铁、煤炭、电解铝、平板玻璃……一个个产能过剩行业纷纷瘦身健体,壮士断腕。1月至11月,六大高耗能产业增速回落至3.1%,占比降至28.2%。
优在效益提升,发展后劲十足——
中南设计集团7家子公司全面实施股份制改造,极大地激发了核心技术骨干和关键经营管理者价值创造动力。截至2017年11月末,全省省市县三级国资部门监管企业354家,实现利润总额213.64亿元,同比增长67.2%。
动能转换新引擎能量强劲
结构变优,效能提升,最大的推力源于创新。
行走荆楚大地,经济新动能的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新经济澎湃新动力——
武汉光谷的卷皮、斗鱼、盛天网络、宁美国度等4家互联网领军企业,实现了从0到1的蝶变,正在快速通道上奔跑,被誉为武汉互联网+“四小龙”、“光谷F4”,形成全国互联网产业新高地。
共享经济火遍荆楚。上月,网约车武汉斑马快跑上演“蛇吞象”,并购武汉圣龙汽车出租公司,成为国内首个网约车并购传统出租车案例。作为华中地区首家获得网约车牌照的网约车平台,不到一年时间,斑马快跑已在全国设立180多家城市分站,布局海外18个国家和地区。
智能汽车的快速发展远远超出人们预想,武汉光庭科技有限公司、武汉依迅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自动驾驶车上路试跑。
手机扫码支付,便可带走心仪商品……在武汉中百仓储超市里,“自助收银”让结账不再排长队。伴随着消费升级和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应用,一场重塑传统商业、制造、金融模式的“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的时代新潮,日益刷新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新经济,正在深刻改变湖北经济格局。
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制高点——
2017年岁末,在鄂央企航空工业特飞所设计的世界最大水陆两栖飞机“鲲龙”昂首腾空;大国重器“深海勇士”交付,潜水器“收放”系统出自武汉。
湖北省“十三五”船舶及海工装备重大项目——海洋核动力平台已进入技术设计收尾阶段,即将转入工程建造,首个平台预计2020年前问世。
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相继发力。2017年1月至11月,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14.1%,比1月至10月提高7.2个百分点;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16.9%、17.7%,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5个、10.3个百分点。
创新创业热潮席卷全省——
光迅科技的光器件源源不断地为华为、阿朗等国际一流通讯企业输送核心产品,并与阿里、腾讯、百度等行业大佬密切合作。实力源于科技创新,每年,光迅投入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10%以上。
在光谷,已形成“天天有咖啡、周周有路演、月月青桐汇”的创业氛围。2017年,光谷新增458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851家,跃居全国高新区第四位。无论处在哪一轮风口,高新技术企业如同瞭望塔上的创新哨兵,引领湖北经济在高质量之路上迅跑。
“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全国注目。截至2017年12月15日,全年大学毕业生留汉就业创业达28.29万人,是上年的近两倍。
新动能加速集聚,新活力汪洋恣肆。创新,正在成为湖北经济最强推动力。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吴文娟、廖志慧
(作者: 编辑:高梦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