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湖村渔事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湖村渔事]干塘——上世纪六十年代杂忆⑥
发布时间:2016-11-08 21:18:18来源:荆楚网进入电子报

  人人说乡愁。我的乡愁在哪?年近花甲,写点家乡事,聊表乡愁。

  文/乡下老农

  干塘

  与戽藕坑类似,但规模大得多的,是干塘。

  湖区低洼、潮湿,为了住宅地高一点,就得挑坮,挑坮就得取土。所以,我们的房前屋后,都比住处要低,一般是前面是沟,后面是塘。

  在那个年代,大多数时候,自留地收归集体了,但塘,还是归一家一户的。前栽杨柳后植藕,这村落也就四季分明,好景常在。

  到了农历年底,腊月腊事,虽然穷,但穷也得热热闹闹过年,除熬糖打豆腐,还有“四锅”是家家必开的。

  一是卤锅。卤肉、卤蛋、卤藕、卤豆腐、卤千张、卤海带,八角、胡椒、五香、桂皮、生姜等等卤料煮沸,弄得满湾飘香。

  二是炒锅,不是炒菜的炒,而是用竹炒把在锅中搅拌油黑油黑的砂子,炒白白泡泡的米花、炒香喷喷的黄豆、炒嘎嘣脆的豌豆(蚕豆)和圆滚滚的麦豌豆(小豌豆)等,等它噼噼啪啪炒熟炸开,即用砂撮子舀起,筛一筛,砂子回锅再炒。炒货摊摊凉即用坛子装好。

  三是油锅,用香油炸裹上面粉的整条整条的刁子、半截半截的鲫鱼、白鳞胖头的脑壳和鲩鱼鲭鱼的脊骨——大鱼的肉,则被刮下去做鱼丸子了。还炸糯米粉做的京果、麻枣,或面粉做的麻花、油条、翻绞子之类。

  四是蒸锅。沔阳三蒸,天下闻名。哪三蒸?大而化之说,蒸肉、蒸鱼、蒸菜。天啦,那肉品少,猪肉、鸡肉差不多了,那鱼可种类多呀,只要是鱼,包括甲鱼鳝鱼都可蒸。还有菜,白菜萝卜藕,芋头南瓜苕(红薯)……统而言之凡菜皆可蒸。

  这些菜提前做好,春节期间,基本上除了米饭是客人来了再做,其他都是吃现成的——许多外地城里来的客人,就常常不习惯:怎么没有炒新鲜蔬菜呀?

  这腊月腊事要蒸要煮的,就离不开鱼。

  要鱼,就得干塘,就像山里习俗“杀年猪”一样,湖区,哪能不干鱼塘,图个年年有余呢?

  塘比藕坑大许多,光凭戽是不行了。

  早前,是用“车”来踏。

  踏水车,可以说是我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最早学会的农活。

  生产队派活时,一部水车三个人,一般是一个男劳力,一个半老婆婆,一个糙子娃娃。

  出工时,男劳力搬槽筒,婆婆挑车架,娃娃扛抓拐。

  到了地盘,先以铁锹挖好槽口定位,再将车架四脚垫平架好,然后将抓拐架在下梁上,最后调装槽筒。槽筒一头在水沟,刨叶吃水大半,一头在田埂上,以使刨叶刮起的水流入田间。

  干起活来,是在车架上梁上搁上拃把宽的木坐板(也是挑车架的扁担),两人坐上去,用脚踩抓拐使其转动,抓拐抓挂着成串的车刨子不断向上提水,水就咕噜咕噜流到田里。

  三个人,轮换着有一人歇歇。车架上,还顶一把伞,遮阳蔽晒。因为是坐活,比较轻松,所以刚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人,都会从这干起。

  干塘,也就是如此。坐上去,脚下踩着,口里也不闲着,唱歌,讲笑话,家长里短,是个热闹活。

  槽筒入水那头,是用两根竹棍托着麻绳固定的。水落下去了,就用铁锹将麻绳往下磕磕降降。

  渐渐,塘里的水浅了,干了。

  过年干塘,四邻八舍男女老少都会来帮忙,踏车、捡鱼、清塘、回水、将留下的鱼种再下塘,总是当天完成。一口半亩方塘,一般可捡近百斤白鳞、胖头、鲩鱼、鲭鱼等“家鱼”。塘里当然也有藕,不过“家藕”没有大湖里的藕品质好,一般也就算了。

  后来,生产队有了“六至八”抽水机,再又有了“二十匹”,干塘也就用上了机械化。所谓“六至八”,是6至8匹马力的柴油机的称号,“二十匹”也就是马力更大的柴油机。柴油机带上水泵,抽排水的威力,将吱吱呀呀的水车扔到了远古。

  就是“六至八”“二十匹”,除了我这个年代的农村人能懂,现在谁还能知道这些称谓呢?只有呵呵了。

  ——————————————

  湖村渔事——荆楚网约你讲述钓鱼那些事

  家住长江边的湖北人,对渔事有着别样的记忆和感情。

  钓鱼,捉鱼,流连于大江大湖,小河流水之间,留下的是快乐,对自然的向往。

  被繁忙生活裹挟前行的你,可能许久未能再续渔事之乐。

  此刻,还能用文字描绘出捉鱼钓鱼的美妙记忆吗?

  赶紧敲起你的健盘,分享你经历过的“渔事”吧!

  【投稿方式】

  1、东湖社区:在【湖北文坛】版块的【湖村渔事】栏目发起主贴,标题统一定为:【湖村渔事】+主题

  2、投稿邮箱:1517842714@qq.com。

  【文章要求】

  来稿文章必须为原创首发,体裁不限,字数在300-2000个以内,有图有真相。(注:文字及图片上不得带有外网链接,及带有广告性质的内链,如有网友投诉质疑,经查实后,取消比赛资格并做删帖处理。)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