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回眸“十二五” 展望“十三五”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竞进十二五]湖北民生GDP这样唱《稳稳的幸福》
发布时间:2015-11-09 17:09:41来源:荆楚网进入电子报

  【竞进十二五】

  十二五末,湖北千亿 产业凑满桌了

  湖北的“高颜值”是 怎么保养的?

  “共和国立交桥”建 得怎么样了?

  湖北升位靠的是一手怎样的好牌?

  湖北简政放权,发了这些“大红包”

  湖北民生GDP这样唱《稳稳的幸福》

  【编者按】弹指一挥间,我们又走过了一个五年。这五年,是湖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五年,这五年是湖北弯道超越、跨越崛起的五年。荆楚网开设专栏“竞进十二五”,从区域发展、交通建设、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社会发展等方面,以全媒体的方式,反映湖北“十二五”期间取得的辉煌成就。

  荆楚网讯 记者 郑青

  幸福是什么?是更有保障、更为公平的生活,还是更有尊严、更为出彩的人生。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党中央掷地有声的宣示,也是贯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导向。

  190万余户困难家庭改善住房,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率先全覆盖,农民人均收入首次破万元,没一个学生因贫失学,67.6万名就业困难户实现再就业……“十二五”期间,湖北提出了“民生GDP”的发展目标,而这组数字是湖北民生改善最生动的注解。

  如果说,经济数据体现为衡量发展的“量”的指标,那么,民生改善则可以作为衡量发展的“质”的标尺。

  回首过去五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湖北的民生保障力度不减反增,各项民生投入不断上扬,一张张民生保障网不断织密织牢。

制图:邵慧芬

  让天下寒士“住有所居”

  一千多年前,唐代大诗人杜甫身处茅庐发出感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如今,这样的愿景照进现实,在通山县大畈镇板桥村,住了大半辈子土坯房的村民章拔干,2015年春节前搬进新房,而这个新房是政府出大头,自己只拿了一小部分资金,4.5万的建房费补助3万元。目前,村里已帮助85%的危房户建起新房,余下的有望年底前解决。

  同样实现住房梦的,还有黄石十三排的居民们,这里曾是当地最有名的棚户区,如今“变身”黄石最大的保障房小区。“新家”金广厦小区,配套建设廉租房1004套,共有产权公租房800套,其余为全市棚户区改造还建房。

  一石激起千层浪。“黄石样本”,在省内、国内引起强烈关注,带动各地保障性安居工程向前推进。潜江的“日出映象—丹红城”小区、仙桃最大的保障房小区“仙桃春天”、襄阳的“江汉·水云间”小区……一栋栋崭新的保障房拔地而起,一张张喜迁新居的笑脸如花绽放。

  雀鸟尚有巢,群众岂能无屋?身处广厦中的人们难以体会到困难群众居无定所时的心情。令人欣慰的是,“十二五”期间,湖北省城乡“住有所居”的基础更加坚实。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全面超额完成,实施棚户区改造128.01万户,占规划的239%。农村危房改造61万户,占规划的152.5%,更多家庭同享“安居”的阳光雨露。

制图:邵慧芬

  城乡大病保险全覆盖 不再“卖掉一栋楼”

  2012年10月,江夏纸坊33岁农民余绍成生了一场大病,他检查发现得了尿毒症,需要一直血液透析。2013年,他在武汉一家医院接受了肾移植手术。术后感染,转诊到湖南省长沙一家医院,一共花去64.7万元。

  俗话说,小病花销不用愁,大病卖掉一栋楼。没想到的是,江夏区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险为其报销了10万元封顶。因为实现了跨省报销,根据大病保险政策,剩下的54.7万元,他再次报销,获得大病保险年度报销最高封顶线30万元。这样,他自己只用掏24.7万元。

  余绍成是众多享受到大病保险优惠政策的受益者之一。“十二五”期间,湖北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累计受益33.25万人次,报销金额11.88亿元,单人次最高报销33万元。城镇医保将14类疾病门诊治疗费用纳入基金支付范围;新农合将22种大病纳入重大疾病保障范围,启动实施了20个新农合门诊重症补偿工作。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2015年底前,大病保险覆盖所有城乡参保居民。而事实上,湖北省早在2013年就实现了大病保险城乡全覆盖。

  在人口流动日益频繁的今天,2014年底,湖北省在全面实现医疗保险全省范围内异地就医联网结算。患者免于经费垫付和往返奔波,取而代之的是,数据网上来回跑。

  省内医保“漫游”,省外也可“岔刷”。今年年内,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武汉、合肥、南昌、长沙将实现医保结算互通。这也意味着,武汉人可拿着职工医保卡到省外15家医院刷卡看病。

湖北省内异地就医可即时结算

制图:邵慧芬

  逆袭“就业难” 家门口就业不再“东南飞”

  农民,放弃土地进城,但想真正融入城市却并非易事,如果没有政府部门在就业环节“扶上一把”,很可能成为城市贫民。

  就业是民生之本,作为人口大省,湖北的就业压力一直都不轻。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湖北每年需就业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数量达40万,占新进入城镇就业大军的60%以上。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高校逐年扩招,就业问题日益凸显。

  孝南开发区的失地农民张小波,今年被打工的广东企业裁员回家。该区人社部门的同志找上门,通知他参加技能培训,结业后又介绍到当地企业就业。6月中旬,他拿到了在家门口的第一份工资。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楚天豆腐郎、石首防水工、鄂州金刚石刀具工、清江家政妹、潜江龙虾工……通过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持续实施“春风行动”,积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18.3万人,帮助67.6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

  更为可喜的是,在简政放权、商事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带动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情空前高涨,同时也进一步带动了社会就业。2011年至今年上半年,湖北省城镇新增就业364.22万人,提前完成300万人的规划目标。

  “十二五”期间,武汉、荆门、荆州、黄石4个国家级创业型城市被国务院通报表彰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受表彰数量居全国前三。宜昌、襄阳等9个省级创业型城市被省政府表彰为“湖北省创业先进城市”。

制图:邵慧芬

  教育“公平”不让一个孩子输在起点

  幸福路上,民生兜底,保障成网,“一个都不能少”。

  湖北,是在全国叫得响名的科教“大佬”。如何让机会公平、教育公平在湖北更好地体现,考验着决策层执政为民的理念和解题能力。

  日前,湖北省教育厅出台新政,从2015年起,决定取消实行了3年的“飞翔计划”招生。这样一来,家长基本上乐开花。

  曾几何时,三限生、分配生、网招生、保送生等“四大生”,在中高考升学季频繁出现,让人眼花缭乱,很多人不明其意。如今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曾经辉煌的“四大生”也逐步发生变化,甚至消失,留下的只有公平。

  同样公平的,还有农村地区中小学和教学点,以往开不齐课、开不好课的现象正在缓解。2014年,湖北省重点支持建设农村及边远、贫困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通过名师课堂、同步研训课堂等,保证农村教学点开齐国家规定课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同享。

  “十二五”时期,教育成为湖北财政的第一大投入。全省教育经费总投入4009.8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2.11倍,年均增长13.53%。实现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资助全覆盖,受惠学生743万多人次,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

  从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到加大力度资助困难家庭学生,一个一个来自贫苦家庭的寒门学子得以实现龙门一跃,湖北兑现着“民生GDP”的承诺。

制图:邵慧芬

  “我要稳稳的幸福,在不安的深夜,能有个归宿。我要稳稳的幸福,能用双手去碰触。”《稳稳的幸福》的歌谣里如是唱道。

  走过“十二五”的五年,显然,这些“民生GDP”,锤炼着湖北在“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建设中的骨骼和肌肉,也验证了“民生决定目的”的成效,已经化为越来越多湖北人触手可及的“幸福”。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