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2016春节-荆楚网专题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听老人说家事]吊脚楼的记忆:好东西要存到过年吃
发布时间:2016-02-19 13:41:46来源:荆楚网进入电子报
 
恩施家乡山水
 
  荆楚网讯 记者李柯
 
  “跟现在对过年没什么感觉完全不同,我们小时候,从8、9月份就开始眼巴巴地盼望过年了。”父亲说着家乡话,望着家乡的方向,回忆起儿时盼过年的情形。
 
  “那时候,不管大人还是娃儿,从8、9月份就开始念叨一句话——好东西要留到过年吃。”父亲遥望的眼神,仿佛看到了家乡湖北省恩施市盛家坝乡石栏村,半山腰那栋背山面水的木质结构吊脚楼。
 
  上世纪50、60年代,石栏村还是个穷的叮当响的小村落,父亲的父亲、母亲,靠在生产队挣工分养活父辈兄妹5人。
 
  农忙的时候,父亲的父亲、母亲两个人加起来差不多每天能挣15个工分,每个工分换得人民币3分钱,一家七口全年也就30元左右的收入,家里的贫穷是可想而知的。
 
  父亲说,现在生活好了,家里天天都有好吃的,那个年代穷,一年到头就指望着过年能吃点好的,所以那时的“年味儿”比现在浓,或许也是跟物质生活的贫穷有关吧。
 
  儿时的父亲,没考虑过,“过年”对于他的父母来说,是开心还是烦恼,只知道对于娃儿来说,“过年”就是一个可以敞开肚皮吃几天的节日,吃到消化不良、吃到闹肚子。
 
  儿时的父亲,没奢望过,“过年”穿新衣、放鞭炮,只是盼着能吃点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
 
  儿时的父亲,眼中的好东西,是从8、9月份开始存下的核桃、板栗、野生木耳……
 
  8、9月份,核桃、板栗相继成熟。父亲每天都会去树下捡回4、5颗,存起来,留到过年吃。
 
  从8、9月份就开始为过年准备的东西还不止这些,还有最重要的柴火——干树枝及树兜。
 
  俗话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
 
  大年三十那天,家里火坑里面的火,一定要烧的旺旺的,要从三十晚上一直烧到初一早上。
 
  一觉醒来,火坑里剩下的柴,个头越大,预示着新一年的猪,个头就会越大。
 
  所以,柴一定要好。
 
  从8、9月份开始,父亲每遇到一块好柴,都会捡回去,存起来,留到过年烧。
 
  在杀好了年猪、做好了甜酒(米酒)、烙好了豆皮、打好了糍粑、推好了豆腐……一系列准备工作之后,盼望已久的年饭终于到来。
 
  其实,年饭的主要原材料也只是猪头。
 
  猪头肉、猪脸肉、猪耳朵……凡是猪头上能吃的地方,就是一道菜。
 
  猪头以外的猪肉,都要留着,过年的时候或者年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待客用。
 
  父亲说,这可能跟土家族热情好客的民风有关,好东西都要留给客人吃。
 
  在扎扎实实的饱餐了一顿肉之后,娃儿们就开始惦记起核桃、板栗、太阳花儿(瓜子)、落花生儿(花生)和芝麻饼了。
 
  当然了,一毛一分钱一个的芝麻饼,在当时作为奢侈之物,是不会每年都有的。
 
  年饭过后,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围坐在火坑边,父亲的母亲开始给每个娃儿发核桃、板栗、太阳花儿(瓜子)、落花生儿(花生)和时有时无的芝麻饼。
 
  火坑正中,高高的房梁上吊下根铁钩,挂着一把黑黢黢的炊壶,翻滚的开水多得没处装就任他这么咕嘟咕嘟地烧着,树枝架在树兜上,烧得劈啪作响,尽管被烟子熏得泪流,一家人还是围在火坑边烤火,烧糍粑拌蜂蜜或者黄豆粉,拉家常,聊一年的生计,聊谁家孩子出息,谁家孩子没出息,张家长李家短的,火旺兴致也旺。
 
  父亲说,这是一年中,他感觉最幸福的时刻。
 
  此时,一向少有表露情绪的父亲,脸上露出了微笑,不知是对童年过年的留念,还是对现在生活的满足。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