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彭磊、通讯员付磊磊)15日一早,天门市石河镇姚岭村种粮大户姚凡又来田间查看中稻秧苗长势。作为天门华丰农机合作社里的一名党员,他去年种植的5000亩两季稻,亩均产量达到1100公斤,这一纪录在当地至今无人可破。
在华丰,一个个像姚凡一样的普通农民在10年时间为合作社夺下全国农业生产的一面旗帜——先后被授予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截至去年,华丰已流转土地8.6万亩,268名社员人均年收入连续三年超过8万元。
合作社理事长吴华平说,是“一把尺”让合作社迈向一流。即党建引领,用党员标准指导和推动合作社发展。
2005年,吴华平等5名农民组成的农机服务队,运作一年即散伙。总结原因便是“五张嘴”各有标准,无法统一意见。次年,合作社成立。2012年,华丰成立党支部,对照共产党员标准提出“三比三看”:比技术,看效益;比规模,看带动;比奉献,看帮扶。
在党支部领导下,理事会成员和党支部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各作业组长、分社长清一色由骨干党员担任,党性强、会管理、技艺高的党员骨干担任合作社各级管理岗位。
“五张嘴”变“一把尺”,为华丰啃下发展“硬骨头”。2013年,合作社土地平整项目推进到石庙村,需将全村祖坟迁至公墓地,是党员、合作社副理事长沈体学带着一批党员挨家挨户做工作,确保项目如期完成。
靠党建引领,华丰不断壮大。2014和2015年,发展新党员14人,70多人递交入党申请书。
眼下,身为党员的姚凡不仅自己种田,更带着村里近20名乡亲一起干,帮助6户贫困户脱了贫。
(作者:李琛)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