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饶扬灿 刘汉泽 通讯员 李启东
最新统计显示,今年前10个月,车城十堰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三项经济指标居全省首位,区域性增长极建设蹄疾步稳。“绿色发展是车城再出发的新动能。”市委书记张维国说,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地十堰在守护一库清水的同时,狠抓绿色招商、引进绿色项目、培育绿色产业,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产业链招商:引一个带一批
11月,十堰招商引资好戏连台:9日,与华彬集团在北京签约,引资120亿元建设太极文化旅游项目;14日,湖北康慈投资公司永乐古镇项目开工,总投资30亿元;16日,13个项目在武汉集体签约,引资169.8亿元;28日,与浙江围海控股集团签约,引资103亿元,建设中国(十堰)汽车生活文旅小镇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华彬集团、湖北康慈投资公司、浙江围海控股集团都是十堰投资多年的“老朋友”。“水源地招商,不能把什么菜都往篮子里捡。”十堰市招商局副局长李向东说,在“绿色”前提下,十堰强力推动产业链招商,引一个成一个带一批。
沃特玛新能源汽车项目落户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后,该区在土地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特批700亩建产业园。今年,15家新能源汽车项目追随而至,三年将投资100亿元,年产值300亿元。深圳美博星电子有限公司今年5月落户竹山县,两个月投产。10月,竹山又从深圳引入9家智能终端产品制造企业落户。“把产业链补齐、延长、加粗,全产业链为企业降低了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市长陈新武说。该市已布局新能源汽车、农产品加工、医药等产业。据统计,1月至10月,该市引进规模招商引资项目247个,协议投资总额623.8亿元,其中新兴工业项目占比近七成。
重点项目“推陈储新”
12月2日,十堰滨江新区地下管廊建设现场热火朝天。“项目不等人,大部分管廊将在年底前完工,部分要投入使用。”中建三局十堰地下管廊项目指挥部负责人介绍,十堰地下管廊长53.2公里,全省规模最大,是省级重点工程,耽搁不得。
今年以来,十堰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支撑、稳增长的“定海神针”。1月至9月,该市11个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1.2亿元,占全年计划的116.3%,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152个市级重点工程完成投资270.6亿元,占全年计划的79%,同比增长10个百分点。
十堰,如何能在经济下行压力的环境中逆势而进,超额完成目标?
抓项目包联,落实“首席服务官”制度。27名市领导带头服务35个重大项目;抓项目谋划,以“两库”建设为载体,推动老项目,储备新项目;抓项目保障,深化“放管服”,打造优良政务环境;抓项目督办,一月一通报,比学赶帮超。该市严把项目“前期关、推进关、监管关、验收关”的做法,得到省政府督查组肯定。
在十堰力度、十堰速度的推动下,重点项目呈现出“快、新、优”特点。十巫高速,从签约到开工不到7个月;郧阳长江制药项目,建设只有98天、投产只用107天。
转型升级再出发
12月1日,双星东风轮胎有限公司搬迁升级工程启动,这家老字号国企将投入15亿元,新建全球领先的智能化产业园、智能化工厂,转型升级步入工业4.0时代。
作为南水北调水源地,十堰市近年来耗资100多亿元,关停并转高耗能高污染企业300多家。
关掉了这么多企业,如何培育新动能?
从重点产业入手。该市组建新能源汽车等7个产业办,走访重点企业311家,召开座谈会8次,摸清生产经营情况;巩固汽车主导产业地位,推进东风8万辆新基地、东风小康迁建项目;实施“整车专用化”战略,帮助大运、运银、杜德公司获得专用车准入资格,帮助神河联达、中正力神获得轻型货车生产资质,填补轻型货车产业空白。
系列举措,令十堰这个传统车都,新能源汽车迅速崛起。今年8月,东风雷诺日产联盟新能源汽车落户十堰,产能12万辆,预计2019年投产。10月,由沃特玛主导的十堰至呼和浩特干线充电线路建成,成为国内最长的新能源物流走廊。目前,十堰已有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7家,产能达30万辆,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初具雏形。
不仅有新能源汽车,11月底,该市出台“制造业四年行动计划”,重点培育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推进轻工纺织、冶金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到2020年挂牌企业达400家,培育行业“隐形冠军”50家以上,形成4个千亿级产业。
(作者: 编辑:连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