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互动

行走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

发布时间:2018-12-28 14:53:01来源:湖北日报

范先机

40年,弹指一挥间。放眼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感受最深的莫过于交通的变化。

我的家乡位于鄂州市西南角的公友乡(现合并到涂家垴镇),是一处较为闭塞的小山村。上世纪80年代初,从公友乡到鄂州城区的班车一天只有两趟。1983年,我有幸考上了鄂城市一中。开学的日子到了,凌晨两点钟,我起床吃母亲做的早餐。路上,父亲挑着简单的行李,母亲举着火把,我们小心翼翼地赶路。大约早上5点钟,我们来到了乘车地宅俊——公友乡政府所在地。还有比我们更早的乡亲,或蹲或站在候车处,哈欠连天,显然大家都没睡好觉。当客车从涂镇方向开过来时,车未停稳,车门、车窗就扒了许多人。乘客你推我挤,唯恐上不了车。我与父亲很幸运地挤进车厢。狭窄的过道站满了人,每个人都如木楔子死死地“楔”在那里,丝毫动弹不得。一路颠簸,我的五脏六腑也在剧烈地跳动。下午一点多钟,客车像醉汉一样开进西山车站。我们终于到达目的地,满身疲倦。

读书期间,我既想回家又怕回家。想父母,想家里的饭菜,但一想到艰辛的乘车历程,常常打起退堂鼓。

社会在发展,我乘车回家的感受也渐渐发生变化。1998年清明节回家乡祭祖,未上车之前,我祈祷一路顺畅,争取中午十二点前能回家上山扫墓。客车离开城区直接驶入汽李线(汽车站到沼山乡李铁铺),紧挨九十里长港一路前行。不再到黄石市铁山区、大冶市绕道,从鄂州城区到家乡公友乡又全是柏油路,客车一路平稳,快速奔驰。这次回家,十分惬意,不仅因为抵达宅俊街不到2个小时,而且由于往返于公友与城区的客车,每天多达20余趟,基本上随到随走。上午扫完墓,下午就返回了鄂州城区。

2014年4月一个周末,我参加鄂州市作协和鄂州市交通运输管理局联合举办的道路建设采风活动。第二天活动开始,让我大吃一惊的是,我的家乡公友张远村被列为这次采访的村庄。

旅游车离开城区,虽然也是奔驰在鄂州境内的汽李线上,但汽李线不再跟随长港迂回,而是已被拉直、拓宽。天空飘着丝丝的杏花雨,平坦宽广的沥青道路如明亮的镜子,两旁的绿色护栏,高大的杨树清新爽目。沿途的路口社区、东港社区、桐山社区等处的新农村建设让作家们目不暇接。不到一个小时,旅游车就抵达宅俊。越过宅俊街,旅游车就离开宽阔的公路,驶进通往我的老家——张远村的村道。尽管我使劲睁大眼睛,也寻找不到过去的痕迹。小时,沿着这条崎岖的村道上学,多次被摔得鼻青脸肿。见我满脸的惊讶,同行的梁子湖区交通管理部门领导告诉我,通往张远村这条村道,借全省“村村通”建设的契机,已“鸟枪换炮”,历经泥土路、水泥路、柏油路“三级跳”。村道每一次升级,闭塞的山村就与外界靠拢一步。村道如一条黑色的飘带蜿蜒在绿色的丛林中。

路,大路,美丽的大路,伴随改革开放一路升级。鄂州市现有公路3761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国土面积拥有公路250公里,密度居全省第一。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纵贯城乡,亚洲第一的货运机场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鄂州的发展,前景可期。(作者单位:鄂州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