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科教新闻

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 湖北27项成果上榜

发布时间:2016-01-08 14:50:02来源:SRC-13

  荆楚网消息(记者 安立 余梅)1月8日上午,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295项成果榜上有名。记者从湖北省科技厅获悉,湖北省共有27项成果(通用类)获奖,获奖项目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共评选出295个项目和7名外籍科技专家,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际科技合作奖五项大奖。其中,备受关注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空缺。

  据介绍,湖北省此次共有27项成果(通用类)获奖。由湖北省主持完成的成果有11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3项、国家科学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创新团队1项;湖北省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1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3项。

  华中科技大学的“汽车制造中的高质高效激光焊接、切割关键工艺及成套装备”项目,斩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项目经10余年“产学研用”联合攻关,改变了我国汽车制造中激光焊接、切割高端装备被国外垄断的局面。

  科技创新团队已是我国科学研究组织的主要形式,成为推动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海军工程大学电力集成创新团队获“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

  另据央视报道,2015年度授奖概况如下: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空缺。

  2、国家自然科学奖4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1项,其中一等奖为“多光子纠缠干涉计量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团队。

  3、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65项,其中一等奖为“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LED项目,南昌大学江风益团队。

  4、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7项:特等奖3项、一等奖17项(含创新团队3项)、二等奖167项,公布的获得特等奖的两项分别是“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及应用”和“京沪高速铁路工程”。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7人:杨克里斯特·杨森(瑞典)、冲村宪树(日本)、叶甫盖尼·维利霍夫(俄罗斯)、彼得·史唐(美国)、维尔特·伊恩·利普金(美国)、卡洛·鲁比亚(意大利)、约翰尼斯·弗兰肯(荷兰)。

        另据《湖北日报》:

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用创新翅膀使中国经济飞向新高度

湖北获奖27项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湖北日报讯 据新华社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昨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张高丽主持大会。

  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得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奖,并同他们热情握手表示祝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经济结构性改革处在关键时期,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用创新的翅膀使中国经济飞向新高度。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培育发展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要汇聚众智众力,扩大创新供给。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步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奖项目“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第一完成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代表全体获奖人员发言。

  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奖295项成果和7位外籍科技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奖42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6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7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17项、二等奖167项;授予7名外籍科技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又讯(记者文俊、通讯员田志康)昨日从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悉,湖北省共有27项成果(通用类)获奖,获奖数量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据悉,在这27项获奖成果中,由湖北省主持完成的成果有11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3项,国家科学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创新团队1项。湖北省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16项。

  华中科技大学邵新宇教授团队的“汽车制造中的高质高效激光焊接、切割关键工艺及成套装备”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这也是湖北省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的首个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奖,颁给了海军工程大学电力集成创新团队等3个创新团队。

  他们贡献科技力量

图为:邵新宇教授赴北京领奖。

图为:马伟明院士(左)带领团队攻关。(陈晓军 摄)

图为:舒红兵院士指导学生实验。

图为:李培武研究员在大会现场。

  湖北日报讯

  十余年攻关

  打破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国外垄断

  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获奖者:华科大机械学院邵新宇团队

  (记者海冰、李墨、通讯员王潇潇、汪泉)经十余年“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邵新宇教授团队改变了我国汽车制造中激光焊接、切割高端装备被国外垄断的局面。昨日,该团队“汽车制造中的高质高效激光焊接、切割关键工艺及成套装备”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是湖北省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的首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汽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与高端装备密集,体现国家制造水平。虽然我国汽车产销量世界第一,但激光焊接、切割等高端装备依赖进口,自主研发严重不足。在国家和企业支持下,该项目经十余年“产学研用”攻关,开展基础理论、工艺方法、设计制造、系统集成等全方位创新研究,攻克了国际难题,自主研制了57类126个品种激光焊接、切割系列装备,突破了汽车制造中大型薄壁曲面、不等厚、非穿透等激光加工关键技术,占领了行业技术制高点,实现了大功率激光焊接、切割高端关键装备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超越,完全改变了我国汽车制造中激光焊接、切割高端装备被国外垄断的局面,带动了国产装备的跨越式发展,并已推广应用到航空、航天、航海、能源等领域。

  该团队先后获发明专利26项,实用新型39项,软件著作权2项,地方和企业标准3项,SCI论文23篇,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用户认为“主要性能指标国际先进,部分优于国外”。

  项目团队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段正澄认为,多学科的交叉应用,与实际产品用户之间的密切联系,与装备生产单位之间的沟通协作,都是该项目能取得突破性成果的原因。

  平均年龄35岁,谁行谁就上!

  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

  获奖者:海工大马伟明团队

  (记者文俊、江卉、通讯员田志康、熊峰、实习生肖淼)昨日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工程大学教授马伟明团队,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

  从仅有5个人的研究小组发展成拥有250人的国家级科研创新团队;从一间由洗脸间改造而成的实验室,发展成拥有250亩的创业园和数万平方米配套齐全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0多年里,马伟明带领团队取得了一系列领跑世界的科研成果:两项引领未来的革命性技术,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10多项重大技术成果。

  2002年,新华社播发了一条令国际电机界振奋的消息:“中国率先研制出能同时发交流和直流两种电的双绕组发电机!”这正是马伟明和他的研究团队历经10年艰辛取得的成果。交直流双绕组发电机的研制成功,填补了世界高科技领域的一项空白。受此鼓舞,马伟明带领课题组马不停蹄,向第三代集成化发电系统的研制发起全面冲击。历经6年,突破多项关键技术,早于国外研制成功大容量高速感应发电机系统。

  进入新世纪,我国研制新一代潜艇时,面临难以逾越的一大难题,就是要研制出大容量高速发电机,而当时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研制出来。马伟明请缨,但3次召集专家研讨,得到的几乎是一片否定声。面对质疑,马伟明经过深入分析,毅然决定继续坚持往前走。十年攻关,十年艰辛,马伟明和他的团队解决了这一世界公认的核心关键技术。

  在马伟明的团队里,没有亲疏之分,没有门户之见,只看能力实力,学生可以当老师的组长,硕士可以当博士的领导,每个人都可以当课题组长,谁行就谁上。目前,这支创新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5岁,多名青年才俊都已成为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目前实验室骨干研究人员中,有超过一半的人员来自清华、北大、浙大、华科大等国内一流高校,专业结构涵盖10多个一级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