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泉教授(左)、钟波教授(中)、张德津教授(右)
荆楚网消息(记者 安立 余梅 通讯员 王泉)“此次获奖,既是我们过去十年研究的一个里程碑,更是未来我们研究的基石。”1月8日,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武汉大学“80后”博导钟波教授作为获奖项目主要完成人,代表自己的团队上台领奖。
记者从武汉大学获悉,该校共有6项成果获得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舒红兵院士主持完成的“抗病毒天然免疫信号转导机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刚满32岁钟波教授正是该研究团队成员之一。
“这个项目的意义在于,揭示了抗病毒免疫与炎症反应的系列分子机制,让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舒红兵院士介绍,该项目围绕抗病毒天然免疫识别、信号转导与调节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推动了对抗病毒天然免疫信号转导和精细调节机制的了解,为诠释宿主如何抵御病毒感染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知识,为了解病毒诱导的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疾病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该项目也为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研发、抗炎症和自身免疫疾病药物研发提供了潜在的分子靶标。
1月8日,钟波教授作为项目主要完成人,代表团队赴京领奖。“我们的发现,揭示了宿主在第一时间识别病毒并产生免疫应答这一重要生理过程,推动了对病毒免疫学学科的了解,有些研究成果已经写进了教科书。”钟波介绍,这些成果为未来抗病毒药物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1983年12月出生的钟波,目前是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导。因高考分数不理想,他曾被调剂到中国地质大学英语专业,但跨校到武大选修了生物科学第二学位。大四时,他放弃本校保研资格,考上武大生物专业硕士研究生,并师从舒红兵院士。2010年,钟波进入癌症研究治疗方面全美排名第一的得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做博士后。
“回国三年来,我切实感受到了各级政府、学校从工作、科研、生活等各个方面对我们青年人的关怀与爱护。”钟波主要从事抗病毒天然免疫信号转导、炎性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与肿瘤发生的分子机理的研究,并入选中组部第五批青年千人计划。32岁的钟波,虽然已经带了数个博士生,但还是常常在武大校园里被喊成“同学”。
据数据统计,2015年度获奖项目第一完成人的平均年龄为54.3岁,主要完成人的平均年龄为47.6岁。其中,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潘建伟年仅45岁,刷新了2006年支志明49岁获该奖的纪录;此外,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最年轻的第一完成人都是39岁,科技进步奖最年轻的第一完成人为38岁。
(作者: 编辑:罗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