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文化新闻

400余非遗项目亮相武汉 连环画旧版新印受追捧

发布时间:2015-11-22 10:29:49来源:SRC-5173

云南展区前,市民对传统傣族手工织锦充满兴趣 记者 任勇 摄

    记者黄征

昨日是“长江非遗大展”的第一天,这是首个全长江流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会,也是迄今为止在湖北举办的规模最大的非遗展会,因展陈内容丰富,吸引了不少市民参观。

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展位的主办者、传承人各施绝技,不但尽展非遗魅力,有的还显示出较强的市场潜力。

花一小时现场制作客家擂茶

江西省的赣南客家擂茶技艺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昨日上午,赣州市全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几位工作人员现场制作客家擂茶,展位周围聚满了观众。

一名工作人员先将新鲜茶叶放入擂钵用擂杵舂捣,再放入姜末、炒好的黄豆、芝麻、花生等,不停地旋转磨成茶泥。磨好后,用滚烫的开水冲泡,加入适量的食盐,一盆清香可口的淡绿色擂茶就做好了,整个过程耗时近一小时。工作人员将茶汤用杯子分给观众品尝,不少第一次喝擂茶的人连称“好喝”。

全南县非遗保护中心的方贤芬告诉记者,客家擂茶已有数百年历史,是客家人南下时带到赣南的生活习俗,“我们那里几乎每家都会制作擂茶,人们还会根据各自的喜好和需要增加原料,比如加鱼腥草治感冒等”。

方贤芬说,这项技艺的省级传承人黄娥姣因身体欠佳未能来汉,她不仅擂茶做得好,还尝试将它作为饮品,在自己的餐馆里销售,很受欢迎,“保护中心正在研究,能否用合适的方法将这种传统饮品产业化”。

旧版新印“小人书”受追捧

连环画又称“小人书”。在上海市级非遗项目“连环画”的展位,5元一本的“小人书”吸引了不少观众,他们发现,展架上不少“小人书”虽是几十年前的老版本,却是近几年重新出版的。一些小朋友第一次看到这种小巧好读的书,站在展架前好奇地翻看。

来汉参展的重庆人谭先生今年48岁,翻着这些旧版新印的“小人书”,他好像回到了童年,“现在一些老版‘小人书’在市场上太贵了,我想买几本新版的,可能它们并不值多少钱,但收藏的是一种记忆”。

该展位的参展人吴震宇1968年出生,对“小人书”有一种特殊情结。1999年,吴震宇成立公司,开始系统地对“小人书”进行保护、发掘、整理和推广,他说:“当年很多‘小人书’都是著名画家创作的,比如陈烟帆的《格兰特船长的儿女》,顾炳鑫的《渡江侦察记》等。‘小人书’不仅能通俗易懂的讲故事,对孩子也是一种艺术教育。”

十多年来,吴震宇收藏了近万张“小人书”的手稿,出版了数百种“小人书”,其中还包括原创的《中国传统相声连环画》等近百种新书,“十多年前,‘小人书’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但这几年重新做这个市场后证明,它是一种非常好的文学普及读物”。

女翻译人到中年改行学“织布”

重庆市荣昌县还有一群传统艺人用纯手工绩纱、纺织,将苎麻加工成轻柔胜丝的夏布。41岁的女翻译廖恩伟因热爱夏布技艺,2013年改行学“织布”,去年向年近九旬的夏布织造技艺国家级传承人颜坤吉拜师,并打出了自己的“布满爱”品牌,如今,她已成为该项目的市级传承人。

昨日,廖恩伟设计的“荣昌夏布”展位上,悬挂了一匹淡绿色的夏布和她用夏布、土布拼接的壁挂,让一些热爱“纯天然”的观众驻足。她介绍,自己大学毕业后做过导游、翻译,很早就知夏布技艺,也特别喜欢。

几年前,廖恩伟发现一些日本人和韩国人经常到荣昌定做夏布,但中国人很少了解这项技艺,“夏布是一种纯天然织物,日本和韩国用它做高档衣物,有一件用夏布制作的和服竟然卖到5万元人民币”。

夏布的制作过程环保,成品透气亲肤,廖恩伟觉得,一定要用现代理念才能让更多人了解这项传统技艺。拜师后,廖恩伟开始学习“手脚并用”的手工织布技艺,并将夏布和各种土布结合,设计出枕套、围巾、饰品等,“我选的材料都是纯天然的,比如枕芯里装的是荞麦壳、薰衣草、艾叶等,设计的产品还融入了一些文物的元素,很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