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文化新闻

京剧谭派经典《定军山》江城再唱响

发布时间:2017-04-24 09:32:21来源:SRC-5173

记者王娟 通讯员周虹

···振兴武汉戏码头···

京剧谭派艺术不仅是一个流派的开创者,而是影响了京剧的形成和发展,对于今天京剧艺术的发展仍有很多启发。昨日在江夏举行的“廿纪声雷 传震中华”纪念谭鑫培诞辰170周年系列活动中,来自全国的众多评论家云集“一代宗师谭鑫培京剧艺术研讨会”,热议谭鑫培对京剧艺术的影响力,也关注着武汉江夏打造谭鑫培京剧艺术品牌的规划。

谭派影响力不仅是唱腔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傅谨认为,仅把谭鑫培定位于一个京剧流派的创始人是不准确的:“最能够代表京剧剧种的是老生行当,而在老生行当里谭鑫培是高峰。在他之前京剧讲究唱得响亮,而谭鑫培让观众的注意力转移到声腔艺术的婉转魅力上,同时包含了对人性的洞察。谭鑫培对戏剧人物的演绎是无与伦比的,因此后面的很多京剧艺术家也会从表现人物上去向谭鑫培学习。无论青衣花旦还是丑行,都不断从老生行当中吸收营养,按照老生行当的美学高度发展自己,才有了各个行当的成就。”

北京戏曲评论学会会长靳飞认为,谭派艺术对京剧艺术的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是他全面提升了中国京剧艺术的总体水平,从而促使京剧艺术成为风行全国的剧种,最终获得国剧的崇高地位,同时也提升了中国京剧艺术家的社会地位,开创了中国表演艺术的明星制,是中国近现代新文化的开拓者。“谭鑫培不仅最大程度地继承了中国古典戏剧传统,同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他所面临的崭新时代。比如他接受新兴的商业城市上海,他接受新式剧场,和报刊媒体互动,灌制唱片拍摄电影,接受新的思想与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成功经验仍可惠及当代

傅谨提出,经历七代,谭派艺术对当代京剧艺术的发展仍有很多启发。“谭鑫培之所以成为谭鑫培,是因为他一生中致力于舞台表演艺术的精致化。他一生都在演传统戏,可是每个戏到了他手上就有提升,就成为了经典。我们今天要纪念谭鑫培,要思考谭鑫培的成功经验。在今天我们创作了无数新剧目,在编剧上花功夫,在导演上花功夫,甚至在服装、舞美上花功夫,唯独很少在舞台表演艺术上花功夫。同时,他的戏都融技术与情感于一体,每部戏都在唱那个时代老百姓的喜怒哀乐,这些都值得今天的戏曲工作者思考。”

年轻的“90后”评论家孙利青认为,没有扎实的基本功,继承、创新都是空谈。“再现谭鑫培时代的演出环境很难,但是他学戏的那种氛围完全可以再造。如果今天的艺术家们都能勤学苦练,真的练出一身本事,戏曲会没有演出市场吗?对于京剧艺术,我们肩负着继承和创新双重的历史使命,该怎么去做,还要到谭鑫培艺术遗产中总结经验,用于实际。”

打造品牌需打通商业脉络

北京亮相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马瑛瑛,一直致力于戏曲的运营和推广,曾在北京前门打造京剧体验馆,提供戏曲表演秀,戏曲主题餐厅和摄影等服务。她建议,武汉江夏要擦亮谭鑫培京剧文化品牌,建设特色小镇,不仅要注意包装、推广谭门传承人,吸引新的观众,更应该打通京剧和商业的脉络,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去传播推广,让京剧真正地走进人们的生活。

外地企业家大学生同拜师 谭门再添6个弟子

本报讯(记者王娟 通讯员周虹)京剧的发展重在传承。昨日,在京剧谭派创始人谭鑫培的铜像前,谭门第六代传人谭孝曾、阎桂祥夫妇一口气收下6位弟子,为谭派艺术的发展再添薪火。

6位弟子中有3位专业戏曲演员,他们分别是来自北京京剧院的白智鑫、云南京剧院的赵利源、武汉京剧院的程亮,其余3位是来自天津的警察陈宽、山东的企业家陈教国、河北的大学生王金冰。昨日,他们在谭孝曾夫妇的带领下集体向谭鑫培铜像鞠躬,并收到书写着“追根寻源,传承谭派”的卷轴,正式成为谭门弟子。

昨晚的纪念演出中,6位弟子也先后登台亮相和戏迷见面,其中3位弟子更与谭孝曾一起演绎现代戏《沙家浜》的经典选段“朝霞映照在阳澄湖上”,引来全场戏迷最热烈的掌声。武汉京剧院的青年老生演员程亮,是此次6位弟子中唯一的武汉代表。他献上的一段《珠帘寨》,也引爆了现场的小高潮。程亮说,“京剧界素有‘无生不学谭’的说法,作为一个青年演员,能够拜在谭派门下学戏,是对我的肯定,也是非常难得的机会。我今后一定努力学习谭派的经典,把谭派艺术更好地传承发扬下去,为武汉重振‘戏码头’做出自己的努力。”

昨晚,谭门第七代传人谭正岩(右二)在谭鑫培大戏楼表演《定军山》 记者刘斌 摄

把黄金地块留给市民 谭鑫培大剧院昨日奠基

本报讯(记者王娟 通讯员周虹) 昨日的活动中,可容纳1200人的谭鑫培大剧院也举行了奠基仪式。这所剧院是江夏区继谭鑫培戏楼建成之后,打造“谭门京剧”文化名片的又一鼎力之作。

谭鑫培大剧院选址于江夏区中央大公园北片,剧院外形像一艘梨园画舫,整个剧院占地60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含排练厅、多功能厅和公共展廊,可容纳观众1200人。建成后的谭鑫培大剧院不仅具有接待国内中型文艺团体演出的能力,也可以满足各种活动需求,将成为江夏城区最为显著的地标式建筑。届时,大剧院将与图书馆并置,中间以文化集市相连,为江夏市民提供一个高标准、高规格、高品质的文化大舞台。

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剧院所处的中央大公园正是江夏新城核心区“黄金十字架”交点,不仅是江夏区重要的商业和政务中心,也是临湖黄金地块。江夏区选择将其建设为供市民休闲的生态文化展示中心,放弃了巨大的商业经济利益,不仅体现了文化传承的责任与担当,也是生态绿色发展的时代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