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政务频道

好作风,筑牢坚强战斗堡垒

发布时间:2018-01-08 11:39:32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杨康 通讯员 王华英 梁青云

支部有力量,方能把脱贫攻坚的重任扛在肩上。

作为带领村民致富的“领头雁”,贫困地区的基层党支部的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关乎着脱贫攻坚战能否取得最后胜利。

2017年12月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蹲点追踪全省深度贫困县保康县的3个深度贫困村,在崇山峻岭中,探寻基层党组织的自我革新之路。

能人治村,变“软弱涣散”为“动力车头”

探访地:寺坪镇李家湾村

到李家湾村并不容易。

从寺坪镇出发,需驶入房县,然后转弯攀爬上一条悬挂在峭壁上的山间小路。

沿着小路行驶十余公里,前方豁然开朗,可见一处略微平缓的山谷地带。沿着山路蜿蜒而下,走过一条约4米宽的小河,便是村支部所在。

河上没有桥,只有几个半米见方的石墩子。走过时,让人一阵心慌。“正在筹集资金,打算在河上建一座桥。”村支部书记李渊洪介绍。

2009年,在外带队伍做工程的李渊洪高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村支部支书。反复思量,他接下了这个担子。“要让家乡改头换面,让乡亲们脱贫致富。”带着这个信念,李渊洪铆足干劲,强劲村支部力量,兴修通组公路,解决用电质量,改善饮水质量。“千岗岭那条路,就是他自己掏钱组织村民修的。”李家湾村第一书记刘保培指着村委会对面最高的一座山峰说,村里14公里硬化路,全是李渊洪上任后修通的。

路修好了,还需有产业支撑。

2016年,村支部发挥“支部带富”作用,成立千岗岭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种植天麻、柴胡等中药材,引入湖北神农本草中药饮片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模式,加强对农户的引导和培训,保证中药材“种得出来、卖得出去”。

如今,已有72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种植中药材452亩。

家住千岗岭高山上的32岁村民李广隆,曾是村里最穷的人家之一。他母亲年迈,妻子体弱,两个孩子年幼,一家全靠种地为生。2016年,在村支部鼓励下,他依靠金融扶贫政策,利用贴息贷款投入8万余元种植线椒40亩,养殖山鸡1500余只,年收入10万多元,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典型。【蹲点感言】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党员能人回乡,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力量,让“软弱涣散”的基层组织面貌一新。

好作风是战斗力,更是凝聚力

探访地:店垭镇大林村

店垭镇大林村有222户人家,685名村民,3名村干部。

村支部书记李百刚兼任村委会主任,会计谈天芳是组织委员兼任妇委会主任,计生专员王德锋兼任村卫生室主任,同时负责村里的磷矿勘验工作。“受财力所限,1000人以下的村只能配备3名村干部,大家不得不身兼多职。”站在新落成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李百刚说起了原委。

人虽少,工作却不打折扣。

李百刚是个刚满30岁的小伙子,2014年,他临危受命,扛下“一穷二白”的村委会担子,相继解决吃水、通行等基础问题,产业扶贫开展得有声有色。“村支部能有所作为,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和信任。”李百刚说。

群众信任,源于村支部成员过硬的作风。“2016年以来,村里开始进行磷矿勘验工作,要修建一条10公里的勘矿便道。”李百刚介绍,修路需要征用沿线山林,由于乡镇财力有限,征地补偿标准低于经济富裕的乡村。

消息传开,不少村民拒绝在补偿协议上签字。关键时刻,自家林地也被占用的谈天芳站出来说:“我带头说服亲属,再逐步做通村民工作。”

看到支部成员带头,村民们签字了。他们说,产业发展起来了,最终受益的还是大伙。【蹲点感言】人心向背看作风,老百姓认识和评判党员干部,最直接、最有力的依据就是看其作风。只有靠优良作风才能把民心凝聚起来,汇集起经济社会发展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