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湖村渔事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湖村渔事]捣灯叉——上世纪六十年代杂忆(20)
发布时间:2016-11-15 08:56:06来源:荆楚网进入电子报

 

  人人说乡愁。我的乡愁在哪?年近花甲,写点家乡事,聊表乡愁。

  文/乡下老农

  捣灯叉

  晚上捣鱼,离不开船和灯。这叫捣灯叉。

  捣灯叉可以说是捣鱼的一种,也可以说是亚种,在用钢叉捣鱼上发展而来。

  1966年夏天,湖区发了大水,鲫鱼湖周边的稻田,浩浩淼淼与大湖连成一片。那年,也逢我二叔刚从部队转业,在一家地方工厂上班。

  四处是水,有水就有鱼。可水太大,难得下手,一时临渊羡鱼,望洋兴叹。

  有人有办法。夜里,泛着波浪的稻田里,竟有点点灯光。一打听,是有人在捣灯叉。

  说干说干,我们也干。

  当晚,二叔将从厂里提回的一盏灌着柴油的汽灯,哼哧哼哧打足气,一开阀门,如雾如烟的油喷射在白色耐火棉织成的圆圆灯泡上,点上火,亮得刺眼,挂上船头。

  船行水上,到稻田上方,就停下来。

  围着灯火,蚊子、苍蝇、蛾子、螟虫蛾、小蚱蜢子,林林总总,前赴后继。一会,水面漂浮着许多虫体。

  水下,就有鱼儿游来游去,昏昏黄黄的背影时明时暗。

  对着鱼影下叉,十拿九稳。

  是夜,天上一弯月牙,四野泛起薄雾,水上点点灯火闪烁。捣灯叉的船越来越多,但水面太大,距离甚远,也难通音讯。但从灯光我仍然可以依稀辨别出,这是汽灯,灯光白炽;那是马灯,灯光微弱;这是三截子的手电筒,聚光;那是夜壶灯,即用夜壶灌上柴油用棉纱做成灯捻点成的灯,灯花大但是散光,一大片红红的……

  捣灯叉,像湖上的灯火检阅,壮观而美丽,而且漫无边际的夜色与湖水,唤起多少人无尽的沉思与遐想。这年头的这般场景,我此后也没再遇到过。

  向往光明。记得当时我也问过二叔和父亲:趋光,给飞虫和鱼,同样带来的竟然都是死亡。要是它们有思维和语言能力,该怎样诅咒人类呢?

  后来这个问题在乡邻中传开,人家笑话:莫名其妙,这个娃脑壳中装的些么东西?

  也是的,自己也觉得,我为么事总有些怪想法怪念头?

  就说这少年时捣灯叉的稻田,人家觉得上面说了以粮为纲,那么种稻谷顺理成章,照章办事就是了。我反觉得,这事值得琢磨琢磨,议论议论。

  它本是无主荒湖。到六十年代“农业学大寨”围成垸子整成田。荒湖时期,荷花莲蓬藕,野鸭大雁鱼,一年上头大自然馈赠的物产十分丰富,祖祖辈辈,靠湖吃湖。可改成稻田,种双季稻,一季早谷,一季晚谷。虽是土壤肥沃,但属冷浸田,产量不高,两季总产千把斤。到七十年代中后期,一斤大米一角三,一斤谷子七八分钱,一亩田毛收入七八十块钱。可长年到头,育种下秧要成本,犁耙耖磙扯栽收脱要人力,打虫治病得花钱,哪有利润?尤其是渍涝灾害,季季有,毕竟是湖田,大雨一下,就是灾。架起抽水机向湖沟里排,最后通过电排河排入外河,流进长江。老天下雨,一下就是一大片啦,你排我排,一时沟漫湖满,不知花多少柴油钱,实在排不及了,就渍了,减产歉收。最要命的是,雨一下长,四面八方的水都往湖里挤,总有垸子被挤破!一倒口,大水回灌,稻田淹了!辛辛苦苦花费无数的收成,打了水漂。 就不能因地制宜发展湖区多种经济么?

  可这,与“农业学大寨”、“以粮为纲”、“割资本主义尾巴”不相符。由是,这种思议成了“这个伢有点右”、“思想不成熟”。

  这种怪,拖累着我,磨砺着我。因此,七十年代,我在大队当了六年多干部,什么团支书、青年突击队队长、水利工地指挥长,每每冲锋在前,苦干在前,但未能入党,一年复一年,年年写志愿填表,年年老说法:“再接受考验考验”。

  ——————————————

  湖村渔事——荆楚网约你讲述钓鱼那些事

  家住长江边的湖北人,对渔事有着别样的记忆和感情。

  钓鱼,捉鱼,流连于大江大湖,小河流水之间,留下的是快乐,对自然的向往。

  被繁忙生活裹挟前行的你,可能许久未能再续渔事之乐。

  此刻,还能用文字描绘出捉鱼钓鱼的美妙记忆吗?

  赶紧敲起你的健盘,分享你经历过的“渔事”吧!

  【投稿方式】

  1、东湖社区:在【湖北文坛】版块的【湖村渔事】栏目发起主贴,标题统一定为:【湖村渔事】+主题

  2、投稿邮箱:1517842714@qq.com。

  【文章要求】

  来稿文章必须为原创首发,体裁不限,字数在300-2000个以内,有图有真相。(注:文字及图片上不得带有外网链接,及带有广告性质的内链,如有网友投诉质疑,经查实后,取消比赛资格并做删帖处理。)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