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2017全国两会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湖北代表团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 中外媒体聚焦湖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布时间:2017-03-08 08:03:54来源:湖北日报进入电子报

 图为:昨日,54家中外媒体的记者聚焦湖北代表团。(记者张朋 摄)

湖北日报讯 本报北京7日电(全媒体记者王馨)7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湖北代表团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审查《关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关于201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并向中外媒体全程开放。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香港文汇报、美国华尔街日报、彭博社等54家中外媒体142名记者聚焦湖北。

会议由代表团团长蒋超良主持,副团长王晓东、罗清泉、苏晓云、李春明、周洪宇等参加会议。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傅德辉,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王晋列席会议。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会听取审查意见。

姚胜、王文童、汪亚平、胡胜云、丁小强、程少云、崔光磊、邓智毅、章锋、刘超等代表结合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分别就加快税收立法步伐、在中央层面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整合力度、加大铁路建设资金保障力度、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幕阜山片区生态保护和扶贫开发、湖泊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建立国内炼油产业预警和调控机制、防控金融风险、加大国企改革力度、医疗人事评价体系改革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10时40分许,进入媒体记者集中采访时间。记者们纷纷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题提问。

“湖北今年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有哪些重要举措?”“湖北当前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方面有哪些突出优势?”“湖北今年有哪些重大项目开工?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这些项目有哪些特点?”“未来湖北防汛工作将着重从哪些方面加快补短板、保安全?”“武汉如何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的战略定位是什么?”“对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什么期待和建议?”“荆门实体经济发展良好的奥秘是什么?”

针对记者提问,王晓东、辜胜阻、万勇、李乐成、别必雄、谭伦蔚代表一一作答。12时20分,集中提问结束后,仍有记者“穷追不舍”地跟随代表提问。

  湖北团6位代表共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用好“加减乘除”四法 为改革插上创新的翅膀

  湖北日报讯 图文:湖北代表团开放日吸引众多媒体记者。

  如何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昨日湖北团开放团组会上,6位全国人大代表向中外媒体记者介绍湖北路线图。

  提问环节一开始,现场中外媒体记者纷纷举手,摄影、摄像记者则开动准备多时的“长枪短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是创新、路径是改革。”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晓东代表第一个回答记者提问。他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用好“加减乘除”四法,政府权力要做减法,市场活力要做加法,乘法就是创新,除法就是消除体制机制障碍……

  伴随着省长的话语,现场回响的还有文字记者“啪啪”的键盘敲击声。

  “经济决定中国的今天,科技决定中国的明天,教育决定中国的后天!”经济学家、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辜胜阻代表说,湖北坐拥雄厚的科教资源和深厚的产业优势,但还不强不优,当前亟须通过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双轮驱动,推动科教大省向科教强省转变。

  湖北150多万在校大学生,绝大部分在武汉。媒体记者提问武汉市市长万勇代表:如何抓住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机遇、吸引创新人才留下?万勇回答,武汉将承担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留才与引才并重,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战略,如何通过项目落地?今年有哪些重大看点?

  省发改委主任李乐成代表介绍,今年全省将上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头项目,同时推动新一轮技术改造,实施万企万亿工程,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春晖集团董事长谭伦蔚代表认为,“全国有300万家农业经济实体,他们有力带动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建议政府加大减税力度、优化创业服务。”

  近年来,荆门实体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令人关注的“荆门现象”。针对媒体的关切,荆门市委书记别必雄代表说,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关键就在坚持改革创新。“今年,我们将着力优化实体经济的发展环境,以实体经济的振兴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全媒体记者 周呈思 彭小萍)

 

  精准发力供给侧 立足长远补短板

  湖北日报讯 人民日报记者:湖北将采取哪些措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湖北深化改革的最大优势和挑战是什么?如何迎接挑战?

  王晓东(全国人大代表、省委副书记、省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今年湖北将在去年良好基础上,更深入、更扎实、更有力推进这项改革,重点是“四深化一加强”。深化“三去一降一补”,有力有序去产能,因城施策去库存,统筹发力去杠杆,更大力度降成本,聚焦重点补短板;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目标引领、产品质量、产能建设、产业融合和规模经营,确保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农村稳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深化实体经济发展,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推动生产要素“脱虚向实”;深化关键性改革,更大力度推进放管服和国企、财税、金融、价格等重点领域改革;加强过硬作风建设,充分激发广大干部、企业家和创新人才的积极性,为改革提供有力保障。

  湖北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势突出,一是政治生态良好,全省上下思想统一、信心坚定,推进改革、干事创业氛围浓厚;二是发展条件优越,工业基础、人才资源、物流条件、发展态势很好;三是工作基础扎实,经过一年的探索实践,积累了经验,增添了底气。湖北深化这项改革也面临环境变化、结构矛盾、能力欠缺等挑战,还有一些体制机制障碍需要破除,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推进改革的能力有待提高。

  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以深化改革为根本路径,以增强领导干部推动能力为根本保障,敢于担当、善作善为,全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项任务在湖北落实落地。

  中央电视台记者:湖北从过去“围湖造田”到现在“退垸还湖”,其中有什么样的思考?未来将着重从哪些方面补短板?

  王晓东:俗话说得好,人不给水出路,水就不给人活路。从“围湖造田”到“退垸还湖”,是我们对长期生态透支的补偿,是还生态历史欠账,就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下一步,湖北将强有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易涝地区排涝能力提升、五大湖泊湖堤加固、14条入江重要支流治理和1321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强有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抓好长江大保护、退垸还湖工程和“绿满荆楚”行动等工作,努力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共赢。强有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全面实施“河长制”“湖长制”,健全完善生态资源管理体制和考核体制,着力建设美丽湖北,更好造福人民。

  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最先一公里”

  湖北日报讯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湖北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方面有哪些突出优势?抢抓国家新产业布局的机遇中又应做好哪些工作?

  辜胜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湖北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科教资源优势,以及老工业基地产业优势。要推动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成果产业化。从区域经济角度讲,湖北还是长江经济带的龙腰,有望迎来新一轮产业转移机遇。

  抢抓机遇,湖北可从政策保障、企业培育、人才技术支持、金融服务、成果转化几个方面发力。完善创新链和产业创新体系,推进产学研有效对接,培育一批懂科学的企业家和懂市场的科学家,壮大天使投资,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最先一公里”;推动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双轮驱动”,形成创新、创业和创投“铁三角”,激发股权类创新资本活力;推进创新人才的知识资本化和知识产权股份期权化,建立知识合法转化为财富的机制;推进创业创新主体多元化,既要有精英创新,也要有草根创业,不仅要有“洋海归”,还要有“农海归”,形成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和铺天盖地的小企业共同发展的生态;要建立创新容错机制,完善财产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让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

  武汉,2030年基本建成国家中心城市

  湖北日报讯 中新社记者:去年底,国务院批复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对武汉意味着什么?武汉如何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另外,湖北自贸区建设有什么特色亮点?

  万勇(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市长):去年底,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意味着,武汉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地位在提升、影响在扩大,更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武汉发展要求更高、标准更高。

  我们目前要做的工作主要是四方面:一、科学定位。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要打造“四中心一枢纽”,即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二、规划引领。高水平编制《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战略规划与行动计划》,到2020年,基本形成国家中心城市框架体系,到2030年,基本建成国家中心城市。三、产业带动。建设大项目、培育大产业,聚焦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优势领域,形成一批规模大、实力强、体系全的产业集群。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实施“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等一系列新举措。四、功能支撑。强化创新驱动、要素集聚、综合服务等功能,切实提升城市辐射带动能力。

  湖北自贸区面积120平方公里,其中武汉片区70平方公里。我们要依靠双轮驱动、双创推动、双引拉动、双向互动,将自贸区建设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

  一批亿元项目支撑新经济

  湖北日报讯 香港文汇报记者:湖北今年有哪些重大项目开工,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中,这些项目有什么新特点?湖北省“补短板”的重点内容是什么?

  李乐成(全国人大代表、省发改委主任):我省注重发挥投资在供需两端的支撑作用。全年计划实施亿元以上投资项目近7000个,涉及总投资额1.4万亿元。其中省级重点项目226个,包括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一期)、华星光电(四期)、武汉地铁12号线、6号线二期等项目。

  这些重点项目符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求,将显著提高供给质量、满足有效需求,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改善民生,为我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起到关键支撑作用。

  按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我省针对扶贫攻坚、农田水利、城市排涝、交通网络、生态环保等九个最突出“短板”,力争未来3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比如,全面完成95万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建成高标准农田2140万亩;全面提高五大湖泊和四湖流域骨干河渠堤防标准,增强易涝地区外排能力;全面提升配电网保障水平;新建改建等级公路、农村公路;加大海绵城市建设;加强沿江重化工及造纸行业企业污染整治;加强基础教育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三个坚持”振兴实体经济

  湖北日报讯 经济日报记者:振兴制造产业、发展实体经济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最近几年,荆门实体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了令人关注的“荆门现象”,主要有哪些经验?

  别必雄(全国人大代表、荆门市委书记):荆门坚持把振兴实体经济作为应对经济下行的主抓手,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去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9%,居全省首位。

  围绕振兴实体经济,我们主要做到“三个坚持”:

  坚持多措并举,优化发展环境,着力降低工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尊重创新创业、尊重企业家精神的浓厚氛围。

  坚持靶向施策,以“四个行动计划”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行动计划,聚焦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智能制造、高端数控机床四大产业,实现优势产业聚集;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行动计划;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全市有12家企业成为全球细分领域技术领跑者、28家企业成为全国细分领域“单打冠军”。

  坚持改革创新,打通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之间“最后一公里”。主要是创新财政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的方式,创新直接融资模式,创新重资产建设模式和创新政银企合作机制。

  培育更多“春江鸭”

  湖北日报讯 新华社记者:请您结合春晖模式,谈一下对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以及您的期待和建议?

  谭伦蔚(全国人大代表、湖北春晖集团董事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春晖集团实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农民通过土地折价入股,企业和合作社联姻,既让农业得到长足发展,农民又分享到土地机制创新的稳定收益。合作社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从供给侧发力,以质兴社,努力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农业,形成产业、企业、农民三赢的局面。

  农业经营主体是推进农业改革的践行者,是改革中的“春江鸭”。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政府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建立统筹城乡的用地市场和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我们最大的期盼是,完善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功能,打通农村金融“最后一公里”。企业自身而言,要坚持“良种、良法、良心”,这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答问整理:全媒体记者甘勇 王馨 陈会君 李婷

  本版照片由记者张朋 李溪 摄

  开放日里的开放热度

  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肖擎

  不少跑全国两会的记者,心里都有一份自己的“新闻地图”。在这份地图上,少不了一个重要的“坐标点”——代表团团组开放日。

  连续两年参加湖北代表团团组开放日活动,一个明显感受是,开放坦诚,求真务实。

  记得去年3月6日湖北代表团开放日上,围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生态长江”主题,刘雅鸣代表对备受社会关注的长江水质情况回应,“近年来,长江水环境污染严重、水生态退化明显,长江流域有3.8万多个排污口,排污量每年还在逐年增加。”直言不讳。

  今年的开放日上,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题,针对中央电视台记者有关防汛工作补短板的提问,全国人大代表、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晓东坦言“问到了痛处”“人不给水出路,水就不给人活路”,并以“三个强有力推进”回答了应对的措施,让人印象深刻。

  从1995年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次向媒体开放团组,到后来两会期间团组开放的频率逐渐增加,开放团组活动已经是两会的规范程序、“规定动作”。观察开放团组活动的历史轨迹,一条更公开、更透明、更开放的上行线清晰可见。

  从一开始只有审议没有互动,到后来专门增设媒体提问环节,从传统的报纸发稿,电视、广播直播,发展到现在的网络直播、微博、微信互动,从会场内有限的问答时间,到留下联系人方式,供没有提问的记者继续采访,开放日的形式越来越多样、互动越来越深入。

  开放日,放得开。把国家战略和湖北省情结合起来的主题设置,充分审议重要报告、充分回应社会关切的内容呈现,问得直接深入、答得坦率真诚的有效互动,让各界倾听“湖北声音”,了解“湖北作为”。所有团组开放日汇聚在一起,更是打开了一扇门,让世界感受到中国民主政治的活力,聆听到中华大地发展进步的足音。

  湖北团开放日直播吸引35万网友

  湖北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张城)昨日上午,湖北团举行开放团组日活动,湖北日报网、湖北日报新闻客户端、湖北日报网官微全程图文直播审议和答记者问现场,近3个小时的直播吸引网友35万人。

  2016年,全国经济总量超过3万亿元的省份达到9个。湖北、河北和湖南三省首次跻身“3万亿元俱乐部”。H5创意作品《嘘!三万亿俱乐部在聊啥,快来看》新鲜出炉,不少湖北人的微信朋友圈被它刷屏。

  《张口说两会》也正式“开张”,推出《总理最牵挂的是13亿百姓的“饭碗”》,用浅显易懂的事例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就业、创业和市场发展环境等问题。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